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16-05-14 13:28阿拉腾其木格红光
环境与发展 2016年5期
关键词:示范户民生生态

阿拉腾其木格 红光

摘要:本调研报告采用了社会学访谈法,针对杭锦旗境内的库布齐沙漠禁止开发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状况进行了考察。报告比较分析了整体搬迁牧户和未搬迁牧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各自所承包草场的生态环境变化。报告同时还仔细分析了示范牧户的成功经验,强调了要在当地干旱的自然特征前提下,建立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生态建设举措与生产生活体系。

关键词:杭锦旗;禁止开发区;民生;生态;示范户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5-0001-06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5.001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Kubuqi Desert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prohibited development zone in Hanggin Banner,Inner Mongolia

A Latengqimuge1,Hong Guang2

(1.Inner Mongol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Hohhot 010010;

2.Management College,Inner Mongolia Industrial University,Hohhot 010051)

Abstract: This research report adopts the sociological interview method to investiga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prohibited development zone of Kubuqi Desert in Hanggin Banner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e report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produc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all relocated and non-relocated herdsmen households,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of their respective pastures. The report also carefully analyzes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demonstration herdsmen households, stresses the need to establish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easures and production and living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natural conditions under the premise of drought features in local areas.

Keywords:Hanggin Banner;Prohibited development zone;Living conditions;Ecological environment;Demonstration household

前言

2015年9月,在《杭锦旗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暂行办法》(〔2008〕118号)和《中共杭锦旗委员会杭锦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锦旗2010年结对扶贫现代农牧业工作和联系少数民族转移农牧民家庭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党字〔2010〕10号)这两个地方性文件施行多年后,笔者对杭锦旗范围内库布齐沙漠地区的生态修复和民生等方面的现状展开了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对政策与落实效果的反馈研究,探寻进一步提升政策效率的思路与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社会学的访谈法,对杭锦旗禁止开发区内的整体搬迁牧户以及未搬迁牧户分别进行了面谈,同时对示范牧户的特点与可推广性进行了深入调查,剖析生态修复政策对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探究绿化行为的积极作用以及可能存在甚至已经新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而总结归纳通过环境再生的方式来发展地域特色经济的可行性,甚至对其必要性也进行大胆的假设和怀疑。此次共走访杭锦旗15个牧户。

1 杭锦旗新农村新牧区产业、村庄、人口布局规划与政策支持

根据《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鄂府发〔2007〕49号),杭锦旗为加快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杭锦旗农村牧区人口转移暂行办法》(〔2008〕118号)。

杭锦旗的此项三区规划政策中,在禁止开发区内实施了封禁保护、人口整体搬迁、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依靠自然修复和人工治理恢复生态的政策措施。同时在实施整体搬迁后,不再对计划迁出区域进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对于禁止开发区内的农牧民通过入股、转让、合资等形式与单位、个人共同进行生态建设的行为给予鼓励。同时为保障整体搬迁牧户的生活,前五年每人可以领到4000元的补贴,以后每五年续签一次合同,调整标准不低于4000元。建房补助则是按户与人口结合进行一次性补偿,每户补助3万元,每人补助1万元。

此政策,从2008年底开始实施,禁止开发区内的牧户被要求在两个月内整体搬迁到当地的旗政府所在地锡尼镇或乡政府所在地才能享受政策中的补助款项。由于时间限制,市场上出现了商贩故意压低牲畜价格的局面,使搬迁牧户不得不以平均每只山羊不足260元的低价出售。另外政府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对已搬迁牧户的旧有居住房屋进行了拆除。此政策仅实施两个月,因下属各地落实政策的力度不同,加上部分牧民不愿意放弃畜牧业生产或对补助数额感到不满意等原因,最终下属各地出现了牧户全部搬迁村、牧户部分搬迁村和未搬迁村的不同情况。

在以上政策的基础上,2010年旗政府还进一步出台了《中共杭锦旗委员会杭锦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锦旗2010年结对扶贫现代农牧业工作和联系少数民族转移农牧民家庭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禁止开发区内的搬迁工作力度,要求对全旗3738户少数民族转移家庭动员全社会力量进行结对联系,确保转移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为此动员全旗3608名在岗干部职工、企业单位环节以上干部结对联系,跟踪落实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五个一”配套政策,即提供一套住房,培训一项技能,找到一份工作,落实一份社保,发放一份补贴。另外,在禁止开发区内扶持企业和个人发展禽类养殖,企业养殖规模达到10万羽以上,个人养殖规模达到5000羽以上。由此可见,此政策的核心是允许在禁止开发区内进行大规模的养殖与开发,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搬迁牧户适应城镇化的工作力度。

2 杭锦旗禁止开发区的现状分析

杭锦旗实施了三区规划政策后,禁止开发区内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下面,比较分析搬迁牧户和未搬迁牧户的生产生活以及承包草场的情况,具体探讨生态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具体对禁止开发区的生态建设与民生保障这两方面进行搬迁牧户与未搬迁牧户的比较分析。

2.1 民生保障方面

2.1.1 搬迁牧户的生产生活

① 搬迁牧民因语言上的障碍、年龄、工种、城镇规模小等,进城后打临时工都很难。进城后也有经营小规模作坊、小卖部等的牧户,但也是寥寥无几。搬迁牧户的收入来源有禁牧补贴、禁牧草场款、出租草场等。以2015年为例,生活补贴每人6000元(从2016年开始生活补贴停止发放)、禁牧补贴一亩地6.5元(大部分牧户的草场不到4000亩)。以户籍人口四人为例,年收入不足2.5万元。因此,搬迁后的牧户,特别是家里有子女就学的牧户,家境已到了相当贫困的程度。

② 牧民搬迁后的第三年,已有少部分经济条件好的牧户开始返乡,重建家园。他们在自己承包的草场上开始进行树木、甘草的种植,以及牛的养殖等。由于回乡牧户失去领取政府针对搬迁发放的生活补贴,部分牧户不得不终止重新开始的小规模牧业生产。

③两个月的搬迁期限过后,山羊价格回升,2015年时一只山羊平均价格在800元以上,搬迁牧户根本没能力购买家畜重返旧居住地,因此大部分牧民只能继续留在城镇。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劳动的乐趣,无法融入当地社会使得他们既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又使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部分牧民特别是年轻人在这种环境下暴露出的多是人性的弱点,变得自卑消极。靠赌博、酗酒等度日的人数渐增,妻离子散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

2.1.2 未搬迁牧户的状况

① 由于禁止开发区内不再进行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禁止开发区内交通、通讯并没有得到发展,也还有家中至今尚未通电的牧户。

② 未迁牧户,除了春季三个月的禁牧补贴外,得不到其他任何补贴补助等。

③ 未迁牧户的收入来源有牧业生产、卖甘草、种植灌木和禁牧补贴等。尽管近两年羊毛、羊肉等畜产品的价格持续走低减少了牧户的经济收入,但总体来讲,未迁出牧户的生活条件较稳定,生活有保障,幸福感并不低。

2.2 禁止开发区内的生态现状分析

库布齐沙漠的植被以灌木建群,并以一定数量的一年生沙生植物为主。因此,在库布齐沙漠的畜牧业生产历史中,天生喜食灌木的山羊和骆驼占比较大。禁止开发前牧民们主要放养山羊、牛、骆驼以及少量的马和绵羊。实施整体搬迁政策后,被视为吃草根的山羊成为了禁牧的主要对象,牛和骆驼等牲畜并不受影响。此政策的实施带来了库布齐沙漠的牲畜结构变化,从而导致了植物群的变化,因此搬迁牧户的草场和未搬迁牧户的草场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以下,根据调研资料,具体分析生物群的变化。

2.2.1 搬迁牧户的草场生态变化

①山羊喜好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羊柴(Hedysarum leave Maxim)等灌木的嫩芽和枝尖。羊吃灌木能控制灌木的老化和过剩生长,能够起到修剪灌木的作用,从而使灌木更合理的生长。搬迁牧户的草场内无山羊,因此草场内几乎长满了吸水根系强的沙蒿。这使得灌木超长的根系大量抽取了地下水资源,导致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致使草本植物以及根系相对短浅的草难以生存,由此导致生态系统内物种趋于单一化。

另一方面,库布齐沙漠的甘草举世闻名。山羊吃了甘草后,甘草的草籽皮并未消化,跟随山羊的粪便进入土壤后生根发芽,而且长得又快又结实。因此,有山羊的草场才能有长势良好的甘草,禁止放养山羊后野生甘草的生长明显减少,甚至在有些地方已经消失。

② 禁止开发区内未禁止放牛,从而近几年牛的数量激增。牛不吃灌木,而吃芦苇、芨芨草、草本植物。因此,牛的相对过剩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物种进一步单一化。

③ 骆驼一天行走几十公里进食。实施承包草场政策后饲养骆驼的可能性变小,数量逐渐缩小。三区规划政策的实施加剧了这种情况,为此骆驼喜食的红柳、bureljegene、bodargana等几乎消失。

④ 灌木的过剩生长使原有的生态景观发生了变化。例如,过去梁地里一般生长细草,即草本植物;但经过几年禁止放养山羊后,沙蒿代替了原有的梁地植物群,从而使景观也发生了变化。从地域生物资源的利用角度讲,禁止开发区逐渐在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同时,过去梁地的羊肉因色泽鲜艳、高蛋白、低脂肪、瘦肉率高、肉质鲜美、口感细嫩、多汁味美、无膻味等特点而闻名,而梁地植物群发生变化后,羊肉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

⑤ 牧民们在几十年的治沙、建设草场的过程中也学会了种植草木。实施生产承包责任制后,牧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草场内种植了柠条、沙枣、红柳、甘草、沙柳、沙拐枣、沙蒿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大部分牧户都有自家的两季草场。但牧户搬迁后使曾经建设的草场失去了管理而导致草场内的树木大部分死亡。

⑥禁止开发区的牧户搬迁后,部分草场以各种名义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等大面积转包、承包农牧场、草场。侵占者在禁止开发区内乱坑乱发,导致了濒危植物、珍稀植物的消失,破坏了大面积的原本有植被覆盖的草场。尽管自治区党委、政府曾多次下发文件,清理非牧民占用牧区草场和依法规范草场使用权流转的问题,但不少牧户至今仍然无法收回原本属于自己的草原承包经营权。

2.2.2 未搬迁牧户的草场管理及生态状况

①牧民对草场的承载力与牲畜数量的比例富有经验,他们清楚超载会带来草场沙化,畜牧生产需要一定限制的道理。因而牧户会在草场的承载力范围内经营一定数量的牲畜,并不会盲目的超载放牧。况且,牧户为保护承包草场把草场分为两到三个部分,按季节进行轮牧。

②牧民们为了畜牧业生产,在草场内种植了柠条、沙柳、甘草等牲畜爱吃并能控制沙丘的树木和草。同时更重要的是,饲养了适合库布齐沙漠生态的山羊、绵羊、牛等五牲畜而保护了库布齐沙漠独有的生态系,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可以说,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发展保护了重要的自然资源。

因此,未搬迁牧户的承包草场未失去原有的使用价值。事实证明,决定草场植被密度和高度的不是山羊,也不是超载过牧,而是每一年降雨的次数、降雨的月份时间、每次的降雨量,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植被一年内就能够恢复,遇到干旱时除灌木外草本植物几乎不会生长是库布齐沙漠本来的地理特征。

3 探讨牧户在库布齐沙漠生态建设中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舒畅的心情和有情趣的生活,从而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日益破坏的今天,修复自然原有的生态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此,通过示范牧户的草场建设以及牧业生产与生态的关系,探讨牧户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1 示范牧户的建立背景

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日益被破坏的今天,修复自然原有的生态变得尤为重要。在此,以呼某建立的现代示范牧户为例,具体探讨牧民在库布齐沙漠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及作用。以下介绍他的修复原有生态,发挥地域优势,发展新型畜牧业的事迹。

3.2 研究自然资源和牲畜习性

首先,在2001-2004年之间,呼某从全旗范围内的不同草场上采集到了珍稀植物白莲花在内的共517种植物标本,其中266种是蒙药、中草药,近100种为日常用药的植物(官方的2007年底调查显示的全旗共有野生植物374种,分为蓼科、藜科、苋科等56科165属。)并进一步调查发现,降雨的时间和次数以及降雨量决定年生长植物的种类、密度、高度等。

其次,呼某观察了解到,牲畜去草场的路和回程是固定的,每天领头羊会选择不同的草场,追逐新鲜、营养价值高的牧草,而不会随便践踏草场。他认为牲畜天生具有保护生态的意识。

再次,呼某观察发现,山羊绝对不吃带有狗屎和猪血味的植物。

通过以上对自然资源和牲畜习性的调查研究,基本了解了当地的生态系统。为下一步的规划建设奠定了基础。

3.3 呼某建立示范牧户的历程(2001-2010年)

首先,从2001年开始前后共打了四眼机井,拉通了2.2公里的高压线。

其次,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特点,规划了承包草场。在机井和小型水库周围,开了180亩的饲料基地,四周种植了沙枣树和家榆,建立了防风固沙带。同时,人工绿化了1500亩草场,周围同样种植了防风固沙带。

第三,按照示范户的要求,新盖了住房、棚圈、羊圈、机房、储藏室等、同时购置了剪羊毛机、洗羊机、割草机,饲料加工机等相关农牧业发展所需设备。

第四,利用了山羊不吃狗屎和猪血味的植物的天性,在种植的家榆和沙枣树上涂了狗屎和猪血的混合物,成功栽培了“羊不吃”的树。但“羊不吃”的树容易招来虫害,因此他把狼毒用水煮好后再混合狗屎和猪血涂在了树上,防止了虫害。同时,他还培养了“不怕羊吃的树”。具体方法是种树后的第二年让羊吃树枝和叶子,控制了树枝的疯长,加大了树根变粗的可能性;第三年不让羊吃,第四年时树的根会变粗、树枝会往外扩散,从而羊即使是吃树也不会破坏树根。

第五,考虑到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在浇树设备的水管上安装了废弃的输液管,以点滴的方法为树浇灌,从而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节省了成本。

第六,发明了自动饮水槽,人畜喝水更为方便,彻底改变了过去拉水喝的状况。

第七,在建设基地的过程中,注重保护当地的濒危植物和珍稀植物。在草场上成功种植了霸王、沙冬青、四合木、蒙古扁桃等6种国家和自治区级别的危植物和珍稀植物,并成功移栽个人草场上过去没有的21种珍稀植物。

3.4 呼某的畜牧业生产收入支出状况(2010年)

3.4.1 生产收入状况:

山羊:510只 ;牛:20头

牲畜利润分析:

收入:

山羊:出售200只×800=16万元

牛:出售6头×4166=2.5万

山羊绒+皮子=5.6万元

120亩玉米×800斤/亩=9.6万斤玉米×1元/一斤=9.6万元

120亩玉米草×100元=12000元

共收入34.9万元

3.4.2 支出

牲畜治疗费用:1万元

饲草料支出:9万元

工资支出(长工两人):6万元

农业指出:2万元

建设投资:7万元

总支出:26万元

纯收入:9.9万元

3.5 示范牧户的生态建设

首先,呼某的种树同林业局完全不同,林业局的种树标准是行距3m、枝距 3m,目标是要种出林业带;牧户种树,则必须从草场中划出林带,而林带里只能种树不能放羊。即人工林业带只有防护林的使用价值,而失去了原有的生态价值、生产生活的使用价值。呼某种的树“不怕羊吃”、“不占草场”的特点,非但没有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反而加强了对原有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第二,从生态恢复的效果上来看,生态项目支持下的造林带往往会种出单一的同一年龄的树林带,树熟年后因吸收大量地下水而带来其他植物尤其草本植物几乎不长的局面,修复的植被逐渐会失去原有的生物多样性。而呼某的生态建设更多地利用了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基本不会改变原有的植被。

第三,生态项目区内利用机井、喷灌等灌溉设备保障树的成活率;而呼某利用废弃的输液管以点滴方式浇树,从而以最少的水量保障了树的成活率,也节省了成本。

4 政策建议

杭锦旗在禁止开发区实施的整体搬迁政策,实际上未能达到生态修复和民生发展的预期目标。从生态的修复状况来看,虽然提高了植被的覆盖率,但植被变的单一化失去了生物多样性,也削弱了对固有的自然资源使用价值的开发利用。同时,脱离生产的牧户至今生活无着落、成了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为此,在今后的生态建设调整中可以考虑从以下方面拓展思路:

首先,要充分调查研究不同地区独有的生态与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方式,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禁止开发区的牧户过去的收入来源主要靠当地的各种自然资源,牧民们利用五畜、多种自然植物、外挖甘草等多种方式保障了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同时也造就了生态的多样性。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重新评价当地牧户以及传统产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同现代批量产业化的价值观完全不同的、追求“多样化生产”的生产体系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践中,必须保障和保护当地牧户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整体搬迁牧民,特别是其中的年轻一代,由于长期处于无业状态,会逐渐失去参与社会劳动的能力,成为政府财政的负担,同时也成了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因此,需要政府对整体搬迁的牧户提供返乡的援助,尽快让他们为祖国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再次,在今后的干旱地区生态建设工作中,需要重新探讨和制定生态修复评价标准,要从不同地区独有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指标上去制定评价体系,改变追求种树面积、株数等片面的、以追求数量为主的评价标准。

第四,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建立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干旱地区的生产生活体系。要加强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做到以最少量的水,修复最多的植被。

参阅文献

[1]韩念勇.草原的逻辑第二辑[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堀信行,菊池俊夫等.世界の砂漠――その自然·文化·人間―めぐろシティカレッジ叢書7[M].二宮書店,2007.

[3]马世威,马玉明,姚洪林,王林和,姚云峰.沙漠学[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4]中国农业大学联合规划组.杭锦旗新农村新牧区产业、村庄、人口布局规划的状况[EB/OL].

[5]鄂尔多斯市镇府.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鄂府发〔2007〕49号).

[6]鄂尔多斯市政府.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保障禁止开发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工作方案的通知(鄂府办发〔2015〕100号).

[7]杭锦旗政府.中共杭锦旗委员会杭锦旗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锦旗2010年结对扶贫现代农牧业工作和联系少数民族转移农牧民家庭实施方案的通知(杭党字〔2010〕10号).

猜你喜欢
示范户民生生态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浅谈当好技术指导员的实践思考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实施农技推广“五个一”工程 圆农民致富梦想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东南乡建古厝民宿改造示范户启动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