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兵 包丽艳 刘艳君
摘要:松花江是吉林省的母亲河,吉林省重点城市、人口、支柱产业主要布局在这个流域,流域水质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境内8个考核断面中有7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但流域主要支流水环境质量差、水生态受损重、环境隐患多等问题依然突出。“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五年,同时也是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适应新形势、实现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的关键五年。综合分析吉林省 “十二五”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成效及问题,以期提出更为科学有效的流域“十三五”治污思路。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成效;问题
中图分类号:X32-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5-0007-04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5.002
The construction effect and problem analysis for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nghua River Basin in Jilin Province in the Period of "12th Five-Year"
Wu Bing,Bao Liyan,Liu Yanju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cademy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The Songhua River is the mother river of Jilin Province. The key cities, most population, and the main industries of Jilin Province are located in this area. Water quality of the Songhua River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or the whole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 Year Planning Period, the 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for Songhua River Basin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7 out of 8 examination sections have meet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but the water quality, water ecological damage, environmental risks and issues for the main branch are still outstanding. The 13th Five Year Period is the last five years for the comple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is also the key five years for water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he key river basins,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mpletion of a comprehensive well-off society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Songhua river basin of Jilin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12th Five year, we put forward a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asin pollution control ideas for the coming 13th Five Year Planning..
Key words:Songhua River; Basin; Achievement; Problems
1 “十二五”流域水污染防治建设成效
长期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并将其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落实流域水污染防治各项任务措施,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综合采取加快规划项目建设、重要支流整治、河道清洁行动等措施,经过多年努力,吉林省松花江干流水质达到了国家考核要求,松花江流域吉林省境内的8个考核断面中有7个达到国家考核要求,未达标的伊通河靠山大桥断面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水质进一步好转,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十二五”期间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1.1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大幅度提升
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目前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已建污水厂39座,总设计处理能力为211.7万吨/日,其中:设市城市已建污水厂24座,总设计处理能力185.8万吨/日,县城已建污水厂19座,总设计处理能力为25.9万吨/日,实现污水处理厂县县全覆盖。流域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十二五”初期的179.65万吨提高到211.7万吨,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由“十二五”初期的73.8%提高到84.3%。
不断完善配套管网建设。“十二五”期间流域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流域城市雨水管道长度约为3426公里、污水管道长度约为3464公里、合流制管道为1858公里。各市县排水体制中老城区多为截流式合流制,新区和旧城改造地区采用完全分流制;其中排水体制为合流制的市县共有7座,分流制的市县共有2座,其余的22座市县为截留式合流制。
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至2015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建成无害化垃圾处理场34座,其中卫生填埋场31座,焚烧厂3座,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1.4万吨/日,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显著提高,由“十二五”初期的44%提高到76%。采取焚烧等方式对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比例达到14%。长春、松原两个垃圾无害化处理场通过了国家一级和二级标准验收。
1.2 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不断加强
全面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加大工业行业污染防治力度,着力解决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不断深化工业污染防治。所有废水排放工业企业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稳步提高。造纸、粮食深加工等重点排水企业大部分进行了废水深度处理,外排污水实现了稳定达标。对布局分散、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实施分类治理。提高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推动现有企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全面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推进化工、石化等行业企业和项目向依法合规设立、环保设施齐全的工业园区集中。加快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促进园区内能源、物料和公用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
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实施三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成农村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房371座,保护围栏19.2万米,水源保护警示牌1717个,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人工湿地114处,垃圾箱8.8万个,垃圾收集、运输车辆1.8万辆,农村垃圾分类站1889座,畜禽粪便堆肥场836座,受益人口达360万人。
实施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为有效解决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畜禽粪便综合治理工程,要求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必须建设粪尿集中收集设施,并采用堆肥、沼气利用和深度处理等多种形式消除污染。同时,吉林省还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在畜禽养殖比较集中的村屯建设有机肥厂,对周围的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处理,最大限度实现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和资源化。截至2014年底,全省3139户规模化养殖企业,已有75%完成畜禽污染治理,并建成100余座有机肥厂,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
1.3 河道综合治理有序开展
实施重点支流综合治理。目前,吉林省重点流域干流水质已基本稳定,但支流污染问题仍十分突出,针对重点流域内伊通河支流污染较重、影响干流水质的问题,吉林省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综合整治方案。组织长春市加快实施伊通河综合整治,完成了伊通河污水截流干管改造工程、长春东南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和北湖生态湿地工程,启动实施了长春市北郊污水处理厂扩建及提标工程、伊通河百里湿地工程。通过综合整治,重污染支流的水质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实施河道清洁行动。针对流域内部分河道两岸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畜禽粪便直接倾倒等严重污染河流水质的实际,2014年,吉林省全面组织开展了河道清洁行动,对沿河的生活垃圾、畜禽粪便进行全面清理整治。在整治过程中,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将河道清洁任务分解到相关乡镇,要求沿岸村屯建立河长制,实现全河道无缝对接、责任到人的常态化管理机制。河道清洁行动实施以来,共清理各种生活垃圾8.93万吨、畜禽粪便1万余吨、医疗废物370余吨、其它垃圾3300余吨,有效减轻了河道垃圾、畜禽粪便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1.4 生态工程效果逐步显现
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等一系列工程,松花江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4.2%。通过建设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实施禁牧舍饲,草原三化治理面积814万亩,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实施引水和洪水资源利用工程,重要湿地和河湖生态得到恢复。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深松整地、秸杆还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与改良有所改善,农田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1500万亩。流域内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12个、省级14个、县级4个,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积极推进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积极谋划流域内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的重点湖泊(水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以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的湖泊保护工作。对列入首批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作的松花湖、查干湖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现场督查和调度,完成《向海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报批备案工作,为下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提供了依据。
2 “十二五”流域水污染防治主要问题
“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松花江干流水质基本稳定达标,但主要支流污染仍然严重,特别是伊通河、饮马河污染较重,伊通河是松花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一个支流,对松花江干流水质改善影响较大,伊通河靠山大桥断面和饮马河靠山南楼断面连续多年为劣V类水体,主要超标因子为生化需氧量、氨氮。总体上讲,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2.1 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厂处理水平亟待提高
虽然吉林省已实现污水处理厂的县县全覆盖,但乡镇级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而且目前大部分市县,尤其是一些中小市县污水管线的覆盖率较低,配套管网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率低,部分污水直排入河,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治污作用。同时,由于部分污水处理厂建设标准较低,个别污水处理厂仍执行二级排放标准,不能满足河流水环境质量要求。此外,目前吉林省的污泥处置能力和水平不高,污泥处置设施少, 处理能力明显不足, 现有污泥处理方式不能满足污泥减量化,资源化处置的需要。大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仅进行简易填埋,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各市县再生水规模较小,再生水处理率较低,仅占污水比例的10%左右。
2.2 城镇垃圾处理方式简易,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十二五”期间流域虽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环境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由于流域各市县生活垃圾处理起步晚,欠账多,环境污染问题仍然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垃圾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和简易填埋为主,焚烧处理为辅,大多填埋场防渗措施不到位,渗滤液不能达标排放;垃圾分类收集体系不完善,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较为落后;在城镇垃圾的收集过程中,转运站设施比较简陋,气味和刮风下雨时的飘散物及渗滤液均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很多县(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镇村一级资金短缺,很难实现“村收集、镇(乡)转运、市(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不足,目前垃圾处理费用主要来自于政府,垃圾处理专项资金不足,建设大型的卫生填埋场或焚烧发电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从而造成垃圾资源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3 农村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流域已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量,但仍有部分农药、化肥仍随农田退水进入河流,目前由于面源污染入河途径难以有效管控,缺乏可以大面积推广的农田退水治理技术,导致面源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流域牲畜养殖行业近几年内增长较快,大型规模养殖场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很多养殖场并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染治理措施,大量的牲畜粪便造成了环境污染。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村生活垃圾及生活污水所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对流域水质的影响难以在短时间内根治。另外,农村饮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水质达标率仅为40%左右,如果按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109项指标全分析,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更令人堪忧。
3 “十三五”流域水污染防治思路
根据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特点和水环境质量现状,“十三五”时期,坚持上游以水生态保护为主,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下游以水污染防治为主,提高水环境质量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确保干流水环境质量的同时,加强辉发河、伊通河、饮马河等主要支流的水污染防治,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配套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为重点,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重点河道综合整治,实现干流支流统筹,抓支流保干流;在松花江流域西部半干旱区域,针对总体上处于缺水并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结构性和水质性缺水的特点,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调整产业结构与用水结构并举、生态建设与引水工程并进的原则,按照科学利用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境水资源,合理控制开发地下水资源的思路,优化水资源配置;在长春市、吉林市等城市集中、工业集聚的城市化区域,下功夫抓好工业污染防治,根治城市黑臭水体,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在松嫩平原粮食主产区,加强农业面源和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有效提高水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吉林省统计局编按.吉林统计年鉴2010-2015.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2015.
[2]吉林省环境保护厅编按.吉林省环境质量报告2010-2015
[3]吉林省环保厅.吉林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