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型噪音污染的环境问题及建议

2016-05-14 13:28刘洋陈英之范稚莲莫良玉
环境与发展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课堂校园环境

刘洋 陈英之 范稚莲 莫良玉

摘要:近年来学生在课堂或者自习教室使用手机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由此引起的手机铃声污染不仅干扰正常的学习,并且对自身的健康也产生了不良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常见的几款品牌的手机采用HS6288D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测量其不同音量下手机铃声的A声级,以此分析手机铃声对人与环境的影响,为日后校园内通过降低手机使用率以及选择合适音量来减少手机铃声污染,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校园环境;新型噪音污染;手机铃声;大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6)05-0032-04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6.05.007

Discussion on the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new type of noise pollution in campus

—Take the ring tones for example

Liu Yang,Chen Yingzhi,Fan Zhilian,Mo Liangyu

(Collage of Agriculture,Guangxi Univering 530004)

Abstract:In recent years,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 or self-study classroom use mobile phones has been a common phenomenon, which caused the ring tones pollution not only interfere with normal learning, but also made a negative impact for their health.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using HS6288D multi function noise analyzer to measure several common brands of mobile phones A-weighted sound level in different soun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ring tones for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providing som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ampus to reduce the phone ringing pollution, through the ways like reduce the use of mobile phones and select the appropriate volume.

Key words:Campus environment;A new type of noise pollution;Ring tones;College classroom

噪声是一种影响十分广泛的环境污染,而随着时代发展高科技手机的普及,各种各样的手机铃声在彰显个性以及发挥提示功能的同时,却也成为一种扰乱公共秩序的新型噪声污染源。为此针对近年来手机铃声干扰高校正常生活学习的现象,从调查问卷和实验测量入手分析各高校手机铃声污染的环境现状,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校园手机铃声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1 校园手机铃声应用环境现状

1.1 手机使用频率过高导致手机铃声污染日益明显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便利了生活的同时,丰富的娱乐功能也使学生们对手机逐渐产生依赖,根据某高校一项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59%的受访者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大于2小时,甚至85.20%的受访者在手机充电的状态下也依然会使用手机[1]。手机逐渐成为课堂上的常客,据沈阳某高校一项500份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几乎每节课上使用手机的人数占21.73%,经常使用的人数为37.55%,偶尔使用的人数为37.13%,并且61.81%的受访者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10分钟,已经影响到正常的课堂学习[2]。

1.2 校园手机铃声污染现象频发

如今校园中手机铃声干扰课堂秩序、正常休息的现象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据山东某高校一项500份的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受访者在自习教室、课堂、宿舍这三个公共场所遭遇手机铃声干扰的概率分别为77.3%、73.7%、71.9%[3]。尽管学生们都知道上课时应将手机调至静音,而实际对于手机铃声所处铃声音量的选择,仅有28%的调查者会将手机调成静音模式,并且会将手机铃声调至最大音量的占35%。

2 校园手机铃声污染主要危害

手机铃声污染作为一种新型的噪音污染,具备噪音污染的一切特点。其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人的精神方面、听觉的影响,以及对正常课堂教学、休息的干扰。

2.1 手机铃声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一般来说噪声对人体的危害首先发生在听觉系统上,但是由于手机铃声时间的短暂性,发生的偶然性,因而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较小,所以它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对人体精神层面的影响。首先手机铃声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噪声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负面情绪如紧张、烦恼、抑郁、疲劳、困惑等明显,具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其次像课堂、自习这种大脑进行复杂工作的环境下,噪音会对大脑的认知功能产生消极作用,对学习思维能力,记忆力等产生干扰[4]。再如宿舍这种安静的休息环境,手机铃声的突然响起会影响正常的睡眠,会因个体差异造成失眠等严重的后果,长期以往将严重干扰正常学习和生活。

2.2 手机铃声干扰正常教学活动

根据《民用建筑隔声设计标准》(GB50118—2010)学校教室允许噪声级应满足以下表格(表1)的要求。

因此在课堂这个以语频为主的特殊环境内噪声级不应超过55dB,以小于50dB为佳。通过对三星、苹果、OPPO等6品种牌测量其在1米处不同音量下的噪音级发现,手机处在最低音量时噪声级在30dB以上,在最高音量时,有些手机的噪声级超过50dB(图2)。而有研究表明,在室内噪声为45dB时,教师用正常嗓音发声(60-70dB),若是教学环境噪声上升到55dB,教师不得不将音量提升至69dB以上,这不仅对教师的嗓子造成一定的损害,并且室内噪声升高,会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降低学习效率[5]。

3 校园手机铃声污染现状分析与监测

3.1 产生手机铃声污染的主要原因

由于手机是诱发手机铃声污染的主体,手机使用频率的升高是导致校园手机铃声屡禁不止的主因。

目前市面上不少手机应用都自带提示音的功能,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受访学生的手机每日响起4次以上,没有铃声响起的调查者几乎为零。并且男生与女生手机铃声响起的次数存在一定的不同,但是差异不大。学生作为校园手机的主要使用人群,由于大学课堂的相对灵活性,教师的约束也相对较少,导致控制力越来越差,而手机使用频率升高造成校园手机铃声污染。因此要想减少手机铃声污染,可以从提高大学生自控力入手,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

3.2 校园不同场所内手机铃声噪声级监测

调查显示大部分人会选择比较轻柔或者手机自带的铃声作为来电提醒,因此本次实验选用三星、苹果、OPPO等6品种牌比较常见的铃声,在安静无人的教室和宿舍,采用HS6288D多功能噪声分析仪测量距离其1米处不同音量下的A声级。

有关规范要求学校教室、实验室和阅览室的噪声应在50dB(A)以内[6],由图2中可以看出在安静的环境下,将6种品牌的手机音量调至最低,其噪声级主要集中在30dB以上,有的甚至超过40分贝;中间音量时,噪声级大多集中在40~50dB之间;而最大音量时有的已经超过50dB,因而会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根据国家现行的声环境质量标准,作为居住的宿舍昼间不得高于55dB,夜间不得高于45dB,并且夜间突发噪声,其最大声级也不能高于规定的15dB以上。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安静的环境下,将6种品牌的手机音量调至最低,手机铃声均不低于30dB,若是调高音量,手机铃声大多集中在40dB以上有些甚至超过60dB,已经对休息产生不良的影响。

4 结论

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学生自身的控制力较差,在日常甚至是课堂中使用手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手机使用频率的升高是造成手机铃声干扰在学校各类公共场所(自习教室、宿舍等)现象的主因。本文随机抽取6款常用品牌的手机实际测量噪声级发现,在学校教室内手机铃声处于最小音量及中间音量时,其噪声级均低于50dB,满足教室允许的噪声级标准;当手机铃声调至最大音量时,噪声级将超过50dB,已经超过人们正常生活和学习的标准值,长期以往会引起记忆力、阅读能力等减退的不良影响。在宿舍内手机铃声处于最小音量及中间音量时,其噪声级有的已经超过50dB,调至最大音量时,其噪声级有的已经超过60dB,超过居民区声环境标准中昼间不得高于55dB,夜间不得高于45dB的要求,严重干扰正常的睡眠。

5 建议

5.1 增强自控力,降低手机使用率

大学生属于心智逐渐发展成熟的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心理的干扰,通过良好的宣传教育、教师的循循善诱、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能正确引导学生增强自身的控制能力,逐渐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心理,从而降低手机的使用率,进而减少手机铃声干扰的现象。

5.2 丰富课余生活,拒作“低头族”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参加各种活动,丰富自己的空余时间,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3 加强自我规范意识,公众场合主动关机

加强对噪音危害的意识,从自身做起,主动做到在课堂、自习教室等场所将手机关机或者静音模式,从源头上控制手机铃声污染。

5.4 加强宣传教育,明确噪音污染的危害

通过宣传教育,使更多的人明确噪音污染的危害,调动群众对手机铃声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并且通过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在校园内开展防治手机铃声污染的活动。

参考文献

[1]潘越越,吴广芬,姜祎,等.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以烟台大学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15,(2): 92-93.

[2]杨云,张倩,刘贺,等.大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观察,2014,3(7): 84-86.

[3]刘洋,卢晗,吴广芬,等.新型噪音污染调查分析:手机铃声—以烟台大学为例[J].环境与发展,2014,26(6): 57-59.

[4]刘娟,潘玮,宋华淼. 噪声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A].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C], 2015.

[5]俞斐.高校校园噪声污染调查与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31): 228-228.

[6]方保明.学校噪声污染的危害[J].职业与健康, 2002, 18(8): 72-74.

猜你喜欢
大学课堂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卫生大比拼
环境设计中校园发展研究
迎接新学期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高校校园环境建设
浅析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构架
合理使用智能手机促进课堂有效教学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大学课堂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新课改下261导学大课堂对大学课堂的意义
微信对大学课堂的冲击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