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眼球经济的当今,无论传统媒体遇到了新媒体怎样的挑战,不管“小屏”是如何发起与“大屏”的激烈竞争,但电视作为中国第一媒体的地位没有什么能够摇撼得动。甚至有专家义正词严地说,电视作为中国的第一媒体,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七彩荧屏,百花齐放的当下,无论哪个电视媒体在如何的经营与创新,不管栏目是如何的吸引观众和赢得市场,但新闻作为电视媒体的龙头主打地位那是绝对不可动摇的。新闻节目作为一个主流媒体的主打栏目,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过去是,现在是,未来更是。
那么,作为一个电视人,作为一名从事电视新闻的采编工作者,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新闻作品成为精品,如何做出上乘的节目,笔者认为,“新闻眼儿”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和强化的职业素养。
何为“新闻眼儿”?以笔者之见,“新闻眼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思索和理解。
其一,从字意字面上讲,“新闻眼儿”就是要求电视新闻人要有敏锐犀利的眼光,要有深邃的洞察力,要看到常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要有与时俱进乃至超越时代潮流的观察力。中国有句话叫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电视新闻人的我们,能不能用反向的思维去加以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对社会形态以及任何事物的认知和感悟,都是靠着我们的眼睛而获取信息的。
不但如此,电视新闻人更要做到嗅觉灵敏眼睛尖,即:别人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别人看到的,你看清了;别人看清的,你看深了;别人看深的,你看远了;别人看远的,你看高了。总而言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人,你总要比别人先看一步。先看一步方能先知先想,先知先想方能引导舆情,引领思潮。先见先知先想方能萌发出智慧。笔者认为,这个先知先想就是助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这是关乎电视人的“新闻眼儿”论述的其一。
其二,“新闻眼儿”指的是电视新闻人的新闻综合素养以及思想深度与高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选题、策划与构思。新闻的创优离不开精心的选题,对于到手的选题,要有创新的欲望和精巧的加工生产方式。尤其是对于时政新闻,在很多情况下,作为一名电视新闻记者面对的可能都是“命题作文”,但这绝不是不可以创新。例如,对于各地基层领导人开会的会议报道,为啥不把会议的主题和关键词用现场实况、同期声、字幕提示、图标、新闻现场特写等镜头予以体现和反映?为啥不把老百姓最关心、最想知道、最应该知道的元素和内容作为报道的主体要素去采编,去报道,去反映,而采用的是多年一贯制的、陈旧的手法、落后的思维、常规的模式,把好端端的题材和线索给糟蹋了。所以说,电视新闻人的“新闻眼儿”就是要在选题上下功夫,在创新上动脑筋,在加工方式上做文章。
有一位基层的电视新闻人,根据分工他专跑时政新闻。每当接到了采访拍摄安排的时候,他总要详细地询问会议的地点、时间、主题、流程、谁讲话、讲什么等等,并且要把讲话发言的内容了解得较为详尽,可能的情况下他还要提前拿到讲话材料,从中发掘、提炼所谓的“新闻眼儿”。他拍摄采制的时政新闻,采用率最高,质量最好。上级满意,观众叫好。不仅如此,他还从会议当中获取了很多有价值、有看点的新闻信息线索,根据这些“新闻眼儿”拍摄采制了大量的新闻在上级台播出,并成为台里的上稿大户和获奖专业户。以此过硬的业务硬件,成为台里不可或缺的业务高手和专家,破格晋升了职称。并被台里委以重任。
其三,所谓的“新闻眼儿”指的是电视新闻人在镜头使用上的灵气。电视的镜头是画面采撷的武器,像战场上、战争中武器的使用者一样,使用武器的技能素养好与孬,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与败。画面是电视的第一要素,首要的语言。电视画面的作用是其他元素所无法替代的。电视画面语言是有思想、有观点、有立场、有主张的,每一个画面的呈现都是其深刻的意义的。这一点对于新媒体中的网络视频来讲,亦是如此。
鉴于此,我们电视新闻人,尤其是我们被业内人所称谓的“扛机子的”,更应当在摄像机以及镜头的使用上下功夫,做文章。有一年的国庆假期,某台策划组织了反映国泰民安,人民群众生活幸福的一组报道。摄像记者拍摄的画面是这样的:广场上花团锦簇,人流如织,百姓喜气洋洋……。摄像记者用特写的手法,对准了一簇美丽的鲜花,鲜花的后层面是天真可爱的少年儿童在大人的陪伴下,带着满面的喜悦在观看花团造型。高明的摄像记者采取了对特写的花簇先实后虚,对观赏鲜花的人们先虚后实,继而镜头中的人到鲜花再虚实转换的“移焦”手法,象征着祖国的美丽美好,反映着生活在这个国度里的人们幸福无比的景观。把鲜花和人有效地联系到一起,新鲜而富有动感、美丽而富有诗意。这显然是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立场、有主张的镜头和画面。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画面就是电视的语言。可见有无“新闻眼儿”,效果效应会是截然相反。
媒体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境况,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也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新媒体网络传媒的挑战和争夺,面对这一现实,电视新闻人应当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精品至上的理念,以提升节目自身的品质站稳脚跟,占领市场。何为精品?精品就是:思想精深,技艺精湛,制作精良,视听精美。
“新闻眼儿”的理念对于我们从事电视新闻节目策划、业务管理的人员来讲,同样也很重要。其实,好的电视节目、好的电视新闻,用五个字便完全可以囊括,即:好看有价值。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主体需求的意义。作为电视新闻的管理者,在选题确定、策划组织采访、后期制作中应当强化电视新闻节目的价值效能。
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都要以不同的方式祭奠自己的亲人。当天晚上从一个县到一个地市、到一个省市、再到央视的《新闻联播》新闻,都以此为主题,做了不同的报道。这似乎已经成了常规。但在常规性的报道中,有无创新意识,有无“新闻眼儿”的主题策划理念,其效果截然不同。
县市台是这样报道的: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县各党政机关人员及各界人士来到烈士陵园,为革命烈士扫墓,缅怀先烈事迹……
省台新闻:清明节前夕,我省各界群众来到八路军根据地向革命烈士敬献花圈,缅怀先烈……并采访了来此祭奠祭拜群众。
央视的《新闻联播》是这样的:在通往陵园公墓的入口处,放置了一个临时的简易小房子,类似于街上的电话亭。画面元素告诉观众这是一个临时设置的“说吧”。没有出镜记者的采访,没有任何摆设,只是在隔音的小房子里安装了一个采集声画的摄像头和话筒。只见为亲人扫墓的人们一个接一个地走进“说吧”,谈起了今天是为谁而来的初衷,并对着镜头说给已故亲人的话语及肺腑之言。有孙子说给已故的爷爷的,有儿子说给已故的母亲的,有女儿说给已故的父亲的,等等等等,字字句句痛人心扉,观众们无不为之而感动、而落泪、而受到深刻的德孝教育。这岂不是一堂很好的、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吗?
就一个新闻节目来说,以上的县市省台的这组新闻也没有错,也是经过策划和组织准备的。但其“新闻眼儿”是不是就缺了一点火候。像那样的基层部门领导带头,组织社会各界人士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到烈士陵园祭奠扫墓的动态性活动,恐怕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在搞,而我们的电视新闻恐怕也是年年都在报道。但人们在看过之后,留下了什么?电视新闻源自于真实的报道,把真实报道的节目做的让观众有感悟、有感动、有感慨、有兴趣、有共鸣、有记忆,那不是“新闻眼儿”的意识和理念在支撑着吗?
多元化的社会格局下,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喜好和需求。电视节目作为主流媒体当中的一员,在要满足人们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的同时,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其导向、引领、教化等作用与功能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如果说娱乐化的节目对于受众来讲是养眼的话,那我们的电视新闻节目就是在养心。作为一名党的电视新闻工作者,作为承担着社会责任的媒体人,应当让我们的电视节目既要养眼,更要养心。
高尚的新闻情怀,高人一等的敏锐眼光,精准的选题策划思路,精巧而有思想的镜头使用技艺,站在党和政府的高度上想问题,处在百姓中间找感觉。这就是对于一个电视人“新闻眼儿”的综合论述与职业要求。
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姚兆宏,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