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五种意识”做好部队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2016-11-23 11:02胡力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胡力

摘要:本文从强化“五种意识”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做好部队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词:五种意识;部队管理;装备安全

一、部队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战斗力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由诸多因素组成,并相互制约。人员和武器装备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两大基本要素,而装备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装备损坏甚至是报废,其部队力量的基本单元会受到破坏,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在的历史上,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装备事故从而影响部队战斗力有不少深痛教训。因此,只有科学预防装备事故,才能真正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部队战斗力的巩固和提高。

(二)实现装备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

科学管理是指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先导,以现代管理管理理念为先导,以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为手段,以获得最佳效益为目的,由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的过程和达到的水平。由于部队训练、演戏和应急任务,其面临的复杂环境对部队装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装备安全管理,实现部队科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三)提高部队管理效益的重要方式

管理活动的目标之一是有效提高管理效益,装备安全管理效益包括军事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装备装备从购置到维护都需消耗大量的资金,如何通过科学的管理,提高装备经费的使用效益,是部队装备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装备是常消耗、高消耗的装备之一,讲究装备使用的综合效益,贯穿于装备管理的全过程。加强对部队装备的安全管理,即通过正确使用和管理减少装备的更新速度,延长装备的使用寿命,实现装备安全,更好地为部队服务,提高装备管理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安全管理可以减少官兵的无谓牺牲,保持部队的安全稳定,提高社会效益。通过这些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部队装备管理效益。

(四)符合部队全面建设的重要内容

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是军委新世纪新阶段对部队管理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除有力的思想工作和依靠军事法规实施严格管理外,科学的对装备实施管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实践证明,重视装备安全管理工作,摆正它在部整个全面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安全防事故的环境和条件,加强部队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管理制度的落实,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所以,加强装备安全管理符合部队全面的建设重要内容。

二、加强“五种”意识做好装备装备安全管理工作

(一)强化法规意识,坚持依法施管

以《装备条例》、“两个规定”为依托的一系列管理法规制度相继建立和完善,对促进部队装备管理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强化法规意识,是装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一要强化教育。要把装备管理法规教育同部队的职能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经常性思想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高思想认识上狠下功夫,从根本上增强依法管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二要注重经常。依法管装,贵在落实,重在经常,难点也在经常。要把依法管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必须着眼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和突击应付思想,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条令条例和各项制度的落实。要通过经常抓、反复抓,事事抓、时时抓,养成广大官兵依法管装的自觉性。三要抓好落实。部队各级在依法抓管理落实的过程中,要注重建立、健全监督和奖惩机制。要坚决克服以权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究而不力的问题。

(二)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分责定管

装备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部队各级装备管理人员要充分认清自己肩上的责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立足现有条件,真正担当起装备安全管理的重任。在实际工作中,用责任制开拓装备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可以结合担负任务特点,把活动作为激发官兵斗志的重要内容和检验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平台,多措并举激发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装备安全管理责任制,其实质就是将经常性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分解,将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细化、量化,分清责任,定位管理。各级要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完善以定人、定装、定标准、定责任、定奖惩为内容的“五定”管理责任制,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实现“人人肩上有责任,件件装备有人管”的目标。克服装备安全管理中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奖惩不严、相互扯皮的现象。装备安全管理责任制一旦建立,就要严格执行。对违反管理制度造成损失的,要严肃处理,以严格的奖惩制度促进装备管理效能的提高。

(三)强化人才意识,坚持人才促管

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做好部队装备安全管理工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可以说是寸步难行。部队各级装备管理部门要强化人才意识,扣紧“人才链”,通过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安全管理质量的提高。在人才培养上,重点是把好“三关”。首先是选才关。选才时,既要看重其思想、文化素质,更要看重其专业管理素质。其次是育才关。人才选好后,平时要注重培养。通过入学进校、集训、短训、轮训、以会代训、传帮带等多种途径,培养各型装备安全管理人才。再者是留才关。由于装备安全管理的专业性较强,客观上要求管理队伍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要坚持知人善任,用当其事,唯才是举,唯才是留,严格控制调动流失和复转流失,确保技术不失传、管理不断线、人才不断层。

(四)强化创新意识,坚持科技兴管

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要着眼装备装备发展特点及部队动装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始终坚持把创新贯穿于装备安全管理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创新安全管理理论。部队各级装备管理人员应积极更新观念,努力探索适合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合部队装备安全管理机制,构筑科学、实用的装备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勇于突破习惯性思维的束缚,敢于打破陈规,推陈出新,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管理实践。另一方面,要创新管理手段。加强部队信息化建设,为积极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管理技术,建立和完善计划管理、目标管理、信息搜集、综合分析、质量跟踪、实时监控等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准确地掌握各类管理信息奠定基础。

(五)强化大局意识,坚持齐抓共管

装备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部队机关各个业务部门。部队各级党委要从大局出发,积极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使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向装备安全管理聚焦和倾斜。部队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尽职尽责,真正形成抓装备安全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