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的培养

2016-11-23 10:44王朝岳大鹏贺燕子张君茹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玉米土壤探究

王朝 岳大鹏 贺燕子 张君茹

摘要: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更是培养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能力的重要方式。野外考察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体验来增强他们的地理观察力、野外考察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学校对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开展不多,或者是开展的活动比较的笼统简单。本文中,以案例的形式对地理野外活动的设计以及实施进行详细介绍,一方面期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地理能力;另一方面期望对研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学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玉米种植条件;地理能力

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连接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的桥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强调:“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表明了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重要性。然而,今天我们的地理课堂多是停留在教室,看模型、看挂图,尽管也可以体会电脑模拟的动画,却很少走向室外[1]。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是以学生参与为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体验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加工;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野外考察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但是,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问题:中学生在进行野外考察活动前如何设计活动?如何实施活动?等等。本文将对活动设计与实施应遵循哪些原则进行讨论,并通过案例的形式开展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一方面期望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地理能力;另一方面期望能够对其他的地理野外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原则

1.活动设计原则

(1)地理学科性原则

地理学科性原则要求在选择活动内容上要以地理教育为核心来设计。到底哪些才算突出地理学科性原则的活动设计?我们可以依据地理教材与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内容上的设计。以中图版教材为例,每一章节都设计了一个探究的主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主题与课标进行对应进行活动的设计。

(2)价值性与科学性原则

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设计的价值性原则旨在促进地理教育理论发展,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地理教育理论的构建、发展和完善,实现对原有理论的检验或突破方面[3]。科学性原则要求活动的设计上要突出科学性,不是盲目的、无逻辑、无科学理论的设计,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活动设计进行斟酌思考,或者多向专家或者专业教师咨询活动设计的科学性等等。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则要求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上要充分思考活动实施起来的可能性。从主客观角度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对月相的观察活动的设计,尽可能地选择在晴朗的夜晚,若选择了任意时间或地点去观察是不能获得全面的地理现象或造成片面地理解地理原理。

2活动实施原则

(1)突出教师的指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性

学生在野外考察时,教师要组织好学生沿着确定的考察路线进行考察,教师起到引领作用可以进行启发式探究,充分发挥学生探究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探究的兴趣,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积极的评价。

(2)量力而行,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实施的活动首先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中和初中的设计活动的实施要区别开来。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段以及知识基础开展活动的考察,以“最近发展区”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使学生可以快速的适应活动的实施以及高度的积极性学习与探究。

(3)抓住时机,做出预测

在活动实施时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比如:天气问题、测量仪器问题等。在去考察前要多关注考察地的情况,同时也要预测可能出现的哪些问题,做出应急方案来确保野外考察的顺利进行。

根据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以玉米种植条件的探究为案例进行详细的展开来培养中学生地理野外考察的能力。

二、案例探究——探究玉米种植的条件

1.考察概况

依据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有关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中对农业内容的标准为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活动建议上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因此,探究陕北榆林子洲县黄土洼的玉米种植条件需要具备商品谷物农业的基础知识——农业地域类型以面向市场为主,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和玉米。其生产特点为机械化程度高、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农业生产区域化、专门化、供销加工一体化。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与气候、地形、交通、人口、技术等因素有关。我国的小麦和水稻主要分布东北、西北。在教学中多以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案例为例,对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的相关案例分析较少。因此,本案例的野外考察有助于学生亲身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归纳与总结玉米种植条件,认识与了解我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度,增强探究主动性,首先进行情景创设:

香甜可口的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富含大量的维生素 C、植物纤维素等,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神奇的药用功效,可作主食、汤料等。陕西子洲县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玉米种植为一年一熟。该地区具有适宜玉米生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其是子洲县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提出问题

玉米作为旱地农业的一种产物,其生长的自然条件不同于水田农业作物的生长条件,基于已经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基础知识的条件下,结合自身的经验,可以提出一些问题(问题可以独立提出,也可以小组合作提出),例如:

(1)玉米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其药用应用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2)玉米属于商品谷物农业作物,当地玉米生产加工技术如何?有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市场开发前景如何?

(3)适宜当地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气温、光照、降水、土壤、地形等)和人文条件(劳动力、技术)有哪些?

(4)玉米是当地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玉米种植方式有何特点?

以野外考察为前提,对于问题的提出不能是随意、茫然的,要体现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最重要的是体现出地理性。由此可见,上述的第一个问题与野外考察无关,后几个问题比较适合野外考察的内容。

3.制定野外考察计划

这里我们以上述的三个问题作为野外考察的内容制定野外考察计划。考察计划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人员分组、考察任务以及任务的分工、考察时间、资料的收集、野外考察工具、考察方法等。本次野外考察依托于某科研项目,所以只有一组共5人分工协作进行一周时间的探索。根据上文提出的三个问题主要调查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黄土洼村玉米种植区的土壤性质、气候条件以及地形、灌溉方式、种植方式与季节等。

4.考察过程

(1)调查人员子洲县气象局查阅与收集玉米播种季节与生长季节的气温、降水、光照等数据资料,将查询的内容填入表格:

(2)与当地农民进行访谈聊天,了解玉米生长习性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条件(气度、降水、光照、地形等)以及玉米种植时的注意事项,记录在表格中:

(3)调查当地玉米耕作方式、灌溉方式与灌溉的水源、施肥方式,拍照并记录在表格中:

(4)采集当地玉米种植区的土。首先利用放大镜观察土壤颜色与土壤成分,观察完用纸今包裹土壤,观察纸巾的湿度大小可初步判断土壤的所含水分的多少。其次,将一部分土壤用筛子筛检土壤成分,另一部分土壤放入烧杯中注水稀释,用玻璃棒搅拌均匀,放置一段时间查看沉淀与溶解程度。最后测定土壤的PH值,并进行记录通过资料的查询了解当地土壤的特征,分析当地土壤适合玉米生长的原因。

(5)调查玉米种植的劳动力人口、人均玉米地面积以及询问当地农民玉米产量;自然条件对玉米种植的影响;农民玉米收入效益;玉米生产技术的认识以及建议。

(6)当天携带子洲行政区图,询问当地农民玉米收割后对玉米进行哪些生产加工,是否有玉米深加工技术,调查玉米运输渠道和销售渠道并记录。

5.结果分析与结论

(1)玉米生长期较短,分为五个阶段:苗期阶段(播种期与三叶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成熟期。玉米是一种既需水又怕渍,耗水量大、易受冻的喜光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的需求不同,要求温暖多雨的气候,对土壤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土壤肥沃,能灌能排。

(2)玉米种植季节气温在15℃——32℃之间,阳光充足,年平均日照约2100小时,年均降水量为487.4mm,降水的65%集中在7月至9月。春季多风,降水少,气候较为干燥,但气温增温快,大约0.2℃/日。夏季暴雨多,降水集中强度大。秋季降温快,降水相对夏季明显减弱。无霜期较短,年平均无霜期为145天。黄土地貌,多为丘陵地形。土壤为黄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中空气占的比例较大,呈现弱碱性、土壤PH值为7.2,有机质含量约为6%。

(3)黄土洼村区域自然灾害频繁,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易发生旱灾,以春旱为主,其次是夏旱,对当地农作物生长影响大。其次水灾、霜冻也比较频繁。水灾多发生在夏季,霜冻发生在10月中旬。黄土洼具有天然淤地坝,其可以保肥保湿,具有良好的泄水功能,因此,水灾和旱灾较小,此部分种植的玉米产量高。

(4)当地玉米的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在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灌溉。主要为播前灌溉、大喇叭口水、开花水、灌浆水。水源主要来自黄河的二级支流淮宁河。

(5)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需要合理施肥才能保证玉米的正常的生长。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肥量也不同,苗期约总量的2%,穗期约85%,粒期约13%。玉米从拔节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峰期,施肥时做到合理地底肥、种肥、追肥结合;氮肥、磷肥、钾肥结合;农肥、化肥、生物菌肥结合。

(6)当地的玉米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模式,耕作方式为轮作休耕。黄土洼村一共106户,现有劳动力人口186人,人均耕地面积2.48亩。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的产量不大,位于淤地坝内的产量大,整体上看,商品率较高,成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玉米加工技术停留在初级阶段。玉米当地农民大部分对于科学种田表示赞同,提高玉米产量,将玉米进行生产深加工。希望当地政府多在农村推广优良种种植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等。

(7)在播种前要开好主沟、围沟和厢沟,三沟相互相通,以防积水,能灌能排。玉米地收割后要隔年翻耕冻坯或种一季冬季农作物以此保证次年土壤疏松干燥,同时要做好杂草的清除工作。

三、结论

随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的到来,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越来越重要。它不仅仅是适应高考的一项活动与需要,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野外考察以及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总之,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此外通过地理野外的考察活动来开发乡土地理素材,补充教材空白,培养学生爱家乡的人文情怀与情感。最后,以期本文对研究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曦.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5(5):55-56

[2]李梅.高中地理校园田野调查实践研究[J].地理教学,2015(10):43-44.

[3]张家辉.地理教师如何突破研究选题难关(上)[J].中学地理教学参,2015(4)17-19.

作者简介:

王朝(1990-),女,天津,陕西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方向: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通信作者:岳大鹏(1964-),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土壤侵蚀、土地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玉米土壤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收玉米啦!
土壤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灵感的土壤
我的玉米送给你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灵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