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

2016-11-23 10:36谭文英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分工分组同学

谭文英

摘要:实施新教育改革以来,分数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成为新的教育目标。在此目标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希望对未来其他科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有所帮助。

一、小组合作学习概述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全体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设定一个目标,每一个小组为了达到目标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参与完成,这样的探究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还可以提高其团队意识,获得极大地自我满足与自我认可,激励学生学习。

以数学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将全体54个同学分为9组,每组6个同学,在进行基础知识讲解后,给出一道模型奥数题,让孩子们利用模型合作解决难题,在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获得乐趣,也可以明白解题思路,一举两得。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根据研究分析,虽然现在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常见,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形式主义严重

虽然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采用非常普遍,但是大多数老师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功课去准备,甚至有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的,多浮于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例如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学习目标及分工任务,老师并不知道分组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再如小组合作十分随意,老师仅仅是为了小组合作的名堂来分组而不是为了学习。经常有很多小组内的同学不明白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责任,互相指责,还有一些同学则不参与小组合作,保持沉默,这些都是形式主义的小组合作,没有实际作用。

2、学生的积极性不同导致参与度不同

一般来说,小组合作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性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并不都是这样的,小组合作的最基本方法是将不同的学生分到一组,同组内既有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也有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这样的情况很容易造成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直接听从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的局面,从而丧失了其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得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非常低,无法真正得到多少有益的东西。

3、忽略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老师仅仅只是为了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去得出答案,在此过程中,答案的正确性是老师最看重的,而答案是怎么得到的老师们并不关心,因此,在小组合作中那个学生做了哪些事老师们并不在意,这种只看重结果忽略过程的做法恰恰是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原始目的背道而驰的。

三、产生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原因

1、从老师角度分析

从老师的角度分析当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老师并不能够明确小组合作的含义而做出正确的行动。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前,老师并没有认真备课,对小组合作的目标、任务分工及分组设置做出精心准备,这样的小组合作势必是十分低效率的;并且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做到全程监控,合作后也没有进行有效评价,这对小组合作的学习来说都是非常消极的影响因素。

2、从学生角度分析

由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一般来说如果老师的引导不是很好,小学生的小组合作基本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且在分数至上的传统观念下,学生心中的竞争意识要比合作意识强烈的多。所以,在小组合作中,很多同学无法明确自己在小组中的责任与义务,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有效地与别人沟通、解决冲突等等,以至于合作中学习受阻,无法继续进行【1】。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对策

(一)老师应该提升小组学习教学技能,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应该发挥引动作用,积极地做好各项准备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具体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设计小组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一定要明确,围绕学习课程进行设置不能偏题,要多选择一些趣味性、开放性大的题目,让同学们有自主研究与探索的空间,有助于小组内组员间的分工合作及讨论。

2、合理构建小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2】。分组中的人数及人员设置是非常关键的,在分组中一定要结合选题的分工及组员的各自特点,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的同时还能乐于进行团队合作。

在人数设置中,我们一般采用4人制的方式,因为4人制的合作模式符合我国人多、空间小的教室现状【3】,因为4人制的方式可以避免人多带来的交流困难以及来回走动带来的混乱局面。

在人员设置中,要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概念进行。“组内异质”就是在分组时一定要注意个体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个体放在同一组内,从而实现小组内的互补;“组间同质”则是说每一个小组之间的水平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公平性。小组间的成员也要不定时的进行调换,这样有助于学生适应不同的合作方式以提高自身团队协作的能力。

同时在小组合作中还要注意分工问题,要特别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任务分配,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既能贡献自己的力量又可以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

3、明确小组分工

小组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就是小组合作分工是否合理。分工明确才能保证组员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只有每一个组员各司其职才能保证合作的高效率。每一个小组的分工,都要根据其特定情况进行具体细致的划分,并且要不定时进行角色互换。

4、老师要加强小组合作中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时,由于相关经验的缺乏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时就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实时的指导与调控,根据合作中的实际情况改变小组人员设置及分工以报纸合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有效评价

老师应该明确小组合作的时间限度,让同学们学会利用时间高效率地进行分工合作;并且老师还应该建立一套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合作的结果、组员贡献及团结程度进行有效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更有助于同学们吸取合作经验为下一次合作做准备。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容忽略的,对于那些不喜欢合作的同学要积极地引导,让他们学会如何与其他同学相处和沟通,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保持沉默,并且要正面地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失败与困难,这样他们才能对自己更有信息,更加喜欢与别人分享。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但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引导,扬长避短,发挥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菲菲.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2(6):10-11

[2]王红桂.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4):89-90

[3]柴凤霞.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中华少年,2016(7)

猜你喜欢
分工分组同学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分组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施工图任务组织分工之经验借鉴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