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入美育

2016-11-23 10:08李艳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美育美的

李艳

笔者是一名小城镇的初中思想品德老师,从教已有九年。据我观察,我校学生在个人修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虽然校方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和文明素养的培养,但是总有学生还是不能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的要求去行。笔者思来想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终于豁然开朗,他们并没有从思想深处、灵魂深处发出:“行为美对我很重要”的呼声,所以当他们做出了一些不恰当的行为时并不在意,更不感觉羞愧。为了更好地呈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针对我校1000名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并辅助做了一些模拟情境测试工作。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思想、社会责任感、文明礼仪、勤俭自强、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等方面。调查结果及情境测试显示:全校学生总体上处于思想健康、行为端正,但在文明修养方面和审美方面差强人意。一些学生文明礼仪失范、语言粗俗、穿戴不整、行为不规范,个人主义滋长、强调个人权利,道德判断力低、是非美丑混淆。总之,对照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要求,诊断出急需重视并加强对中学生的美育教育。

美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立美教育,通过“施教于美”的过程,达到“立美育人”的目的。它既是融德育为心灵之美,融智育为灵秀之美,融体育为健壮之美,融劳动为创造之美的单项教育过程,也是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和交融所呈现出来的完美而统一的综合教育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蔡元培也曾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但从总体上看,美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应付、挤占、停上美育课的现象仍然存在;资源配置不达标,师资队伍仍然缺额较大,缺乏统筹整合的协同推进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旨在推进当前全国美育工作的发展。文件中指出:“ 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举体现了中央对于美育工作在精神上的重视和政策上的保障。

学校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培养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阶段,也是美育的关键时期。而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品德教师实施美育教育的场地主要是在课堂上,所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入美育成了我思考的课题。下面,就将自己不成熟的几点看法与阅者共琢。

首先,教师要做好自己,需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作为思品教师,要思想端正,意识领先,眼界开阔,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师的人格和言行对美育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远比在家中的时间多得多,他们与老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比与父母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多得多。而青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强。因此每个教师的言行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着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还要有高尚的品德;不但要仪表端庄,还要谈吐文雅,举止大方;不但要认真负责,还要有一颗博大仁爱学生之心。老师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素养直接对学生的心灵和举止起着重大的影响。老师的儒雅言行使学生感到身心舒畅,不但对培养学生审美观养成极其重要,而且能提高他们美化环境、美化生活的能力,并能因此博得广大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进而喜欢学习你任教的学科,做到“在美中求真”。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的教育,使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仪表并表现高雅的行为举止。

二,作为思品教师要把握吃透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中学生美育教育的用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内容的编排上,其实是非常考究的,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中学生心理成长、道德成长、法律素养和国情,在国情方面主要培养“五爱”精神,这些内容都是美育的极好内容,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如果做到对教材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其次,引导学生去发现和发掘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内涵美,强化学生“美的意识”,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美的蕴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将其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书本知识。比如在七年级下册教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框题中,在导入部分已经给学生呈现了一幅“美”与“不美”的画面,一位同学在旅游时什么东西都要父母拿,而另一位同学自己能拿的东西自己拿,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自立是一种美。在八年级上册《礼仪展风采》这一框题,告诉学生讲礼仪是一种美。在九年级全一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展示了一些电影片段的图片,让大家体会到这些人的品德行为是美的。在此框题,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更让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国家是美丽的,什么样的社会是美丽的,什么样的人是美丽的?“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不是一种口号,而是一种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再次,充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思品教师熟练掌握美育方法和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习需要好的方法,美育教育也是如此。把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知行意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最效需教师好好思量。在实际教学中,若要让学生形成美的感知,最简单的实现途径就是通过图片、视频的展示,让学生通过感官来感知什么东西是美的,什么东西是丑的。比如讲到《礼貌显魅力》这一框题,我就可以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甚至学生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感知。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对比的方法达到明显的效果。比如讲到个人修养方面的内容时,可以抓取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表现镜头,分为两组,一组为美的镜头,一组为不美的镜头,让学生自己观察、分辨,以此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我们学校的学生随手扔垃圾的现象比较明显,校领导作了很多的努力,但仍有学生我行我素。最后想到一个招数,分别拍下学生把垃圾扔到地上的举动和扔到垃圾桶的举动,然后不停地在学校的大电子屏上反复播放。效果真的很明显。

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美育,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日常生活中的美也是达到美育的一个源泉。有条件的情况下,思品教师应组织学生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和鉴别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体验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思想感情的美,体验社会建设和社会生活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鉴赏艺术作品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全面实现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和美育的有机统一,才能培养出有远大理想、渊博知识、健康体魄、高度审美修养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美育教师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