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2016-11-23 09:51周颖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中华院校

周颖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极大的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更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锤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教育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1]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各学段教育目标和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涵,更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职院校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办学层次,在属性上本身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体现“技艺授受”的职业特征,体现专业教育的基础性,这是高职院校之于普通本科的根本差异,但同时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特别是人文素质的培养则体现了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人文性、学术性”的基本性质,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关系

作为一种教育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加强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着力点是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其培养方式多样,即我们常说的“始于课堂而不止于课堂,发于疑问但不止于疑问”。专业教育则是在社会职业分工和学科分类的基础上旨在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适用性,并主要采取在校课堂集中培养的方式进行,如某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修)课程。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三观”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是何种专业教育,只有具备基础的人文素质才能更好学习知识和技能,同理,专业教育作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载体和实现路径二者只有积极配合才能真正的实现各项教学内容的入脑入心。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肩负着“育人、养德”的固然使命。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技轻德”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行业性比较突出,但同时又存在着学制短、节奏紧的特征,如果单纯的从课程设置或人才培养方案上去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除了借助于一定的公共课和选修课,积极探索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点才是加强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法门之所在。专业教育往往讲求以理服人,而作为未来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人,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在技术层面理解相关专业,更需要在情感层面去认同专业。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自古以来凝结在某些行业当中的精神文明则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契合点,如水利专业中“上善若水”的水文化理念,以及中医专业中讲求“仁爱救人,赤城济世”的价值观念等,这些传统美德,在丰富专业教育教学内容的同时,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更增强了职业院校学生对相应行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极大的丰富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不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在专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不仅可以令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有了文化背景,教学案例更加生动,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起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育,同样能实现对单纯课堂式授课方式单一,形式刻板的弥补,如观看相关历史视频资料,发动学生搜集相关专业的历史文化典故,寻访文化古迹等等,从而极大的丰富专业教育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实效。

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的紧密融合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与锤炼。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个人除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还需要人文素质的展现。近年来,从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满意的,但是对那些“专业以外”的素质却是不满意的,很多学生在就职后出现不能够吃苦耐劳,缺乏信心,缺乏团队协作意识等问题。可见,任何专业教育都离不开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遵循“格物致知”,“精益求精”,“专业致至以事其业”,这些优良传统正是当代职业精神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基础。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延伸出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精神培养是必需且必要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都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应当在针对问题,厘清思路的基础上寻找二者渗透融合的多种模式,以求积极推动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日期(2014年-3月-28日)

[2]曾参:《大学·中庸》,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中华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