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节创新的探讨

2016-11-23 09:41朱奇云
东方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考核机制教学改革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节为视角,以学习行为为本,以专业知识与理论的掌握为目标,从教学目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考核以及教师考核机制五个方面探讨《财务管理》教学环节的创新。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改革;考核机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融资成本优化、投资收益的评估、资金周转、股利分配、并购与重组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旋律,资本保值增值成为企业共同的目标,财务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财务管理》课程的社会价值不断突显。教学环节的创新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保障。

一、以学习行为为本,细化教学目标

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资金管理的理念、理论、方法,培养学生管理资金的能力。教学环节的设置和教学方式的选择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理论的保障。有效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应该以学习行为为导向。从教学环节来看,课时的多少、作业量的大小、答疑的频率,体现教学的精细化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教学课时的设置、课后作业的布置、答疑的安排应该依据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来设定,而不是仅仅从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来考虑。从教学方式来看,大多数的教材每一章节都有教学目标,落实章节的教学目标,除了考虑教学内容以外,还必须考虑教学方式的选择,有效地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学方式有描述式、推理式、启发式、举例式、案例式、情景式等等,教学方式的选择也应以学生学习为导向,以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为中心,从而保证教学的效果。

二、增加理论教学课时,夯实理论功底

财务管理课程的目标虽是培养学生管理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实现资本增值的执业能力,但是理论是执业能力的专业功底,理论教学是根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筹资、投资营运、分配等财务活动,比较广泛,融合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由于学生初、高中阶段,社会实践活动少,经济基础知识普及不广泛,学生缺乏经济活动的体验以及对经济的敏感性,制约了自身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为此有必要细化理论教学。目前该课程的理论教学是48学时,偏少。理论教学的课时数,直接影响到理论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关乎到学生专业功底的厚度,增加理论教学的课时数是夯实学生职业理论功底的关键。

三、强化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围绕资本保值增值展开的,其主旨是为了培养学生管理资本的能力,从而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理论教学揭示的是经济现象的本质、规律以及方法,企业财务活动是错综复杂、千姿百态,为此,执业的判断能力的水平是关键。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执业判断能力的关键体验环节,也是把专业理论转化为执业能力的重要转换媒介。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方式有案例分析研究、财务管理软件实验,课外实习缺乏。此外,由于课程考核制度重理论轻实践,与理论教学课时相比,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停留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层面上,没有起到培养学生执业能力的作用。为此,强化实践教学,一方面,增加实践环节的教学课时数,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课外实践。通常一般高校会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安排实习环节,但作为学生执业能力培养来说,课外实习不足。可以每学年的暑期安排学生课外实习,依据专业特征,建立分层次、分目标的课外实习环节体系。

四、加强过程性考核,提升教育效果

考核机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检测与保障。目前财务管理血课程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比重偏低,一般占30%左右,以作业成绩为主;期末成绩比重偏高,一般占70%左右,采用的闭卷考试的形式。在这样的考核计分方式下,学生平时不重视知识的复习与积累,重在考试前的突击,不利于形成扎实的专业功底,因此,为了保障教学质量,必须加强过程性考核,更改计分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增加作业的批改和考试的次数,同时,改变轻平时成绩、重期末成绩的计分方式,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比重,促进学生重视日常知识的消化与积累。此外,积极推进辅导答疑,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仅有助于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水平。

五、改进教学激励机制,保障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保障,取决于教学投入,除了教学设施的配置外,更关键在于教师的投入,从备课、课堂教学的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的选择、作业的批阅与评讲、考卷的出题、批阅与评讲、答疑安排等等,都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精心组织与执行。目前,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影响了教师教学投入的积极性。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为此,提高教学在考核评价机制中的地位,鼓励教师对教学投入的积极性,保障教学质量。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保障,以学习行为为导向,以教学激励为依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驾齐驱,增加课程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积极拓展课外实习,改革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计分模式,实现培养学生既具备扎实理论功底又具有执业判断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2]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2014年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会计执业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对策研究”(13051309),项目负责人:朱奇云。

猜你喜欢
考核机制教学改革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美国大学体育课程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当前铁路客运企业盈亏总额考核机制探析
交通运输行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