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妹云+綦小芹+朱浩
【摘 要】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ESP教学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本文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探讨了基础英语(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关系,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ESP与EG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平衡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大学英语;ESP与EGP;平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1-0178-02
教育部2007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课程要求也反映了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在这种要求之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ESP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所认同。然而,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应该完全摒弃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而走向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教学领域也仍然存在着争议。就此,笔者提出了ESP和EGP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平衡发展的观点。
一、ESP 与 EGP 的关系
专门用途英语(ESP)和基础英语(EGP)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基础英语主要是培养英语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它是语言学习的基石,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专门用途英语是一种探讨各种基于学习者需求的语言教学方法理论。Strevens (1988)指出ESP有四个显著特征,即课程设置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内容上与某一学科和职业紧密相关;语篇重点词汇和句法与某一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与基础英语有明显的区别。蔡基刚(2004)也认为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不是互相对立和排斥的,而是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不同方面。王颖和周平(2006)也指出了这两者的关系,认为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连续过程。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对象——大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同。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师资、教学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在这种前提下,没有扎实的EGP教育基础而全面直接进入到ESP教育无异于大学英语教育的大跃进和拔苗助长。
“费时低效”、“高分低能”、“学用分离”、“聋哑英语”等都是对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描述。根据全国大学外语指导委员会200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近年来的毕业生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不满意。语言的学习必须遵循其独特的学习规律,必须有大量高质量的输入,才可能通过语言学习者自己的记忆和运用,转化成有效的语言输出。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和正确语音的输入,才有可能有准确的写作和流利的口语输出。而听、说、读、写都属于基础英语的语言技能。
另一方面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者——英语教师知识结构的单一性特征。我国大学英语教师大多属于知识结构单一的“语言型”或“英语和人文相结合”的人才,ESP师资力量匮乏。目前国内专门用途英语的师资主要来源于以下两类:一类是科班出身的英语教师,即上述“语言型”或“英语和人文相结合”的人才。这一类ESP教师对该课程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够精通;另一类是某一特定专业中英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他们精通专业知识,但英语基础知识不够系统全面,不能有效地将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如何培养能够胜任ESP教学又具有扎实EGP功底的教师成为大学英语有效开展ESP教学的前提。
三、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平衡ESP与EGP的发展
基于学校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社会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教育部2007年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一般要求”包括日常生活英语交流和针对一般性题材进行英语运用的能力。显然,EGP大学英语教学更有利于一般性要求的实现。而“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都针对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所以,EGP和ESP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两个不同阶段,不能将二者分割为两个对立面,只有平衡EGP和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才能尽量缩短大学英语教学与就业需求、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之间的差距,才能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求。下面就如何平衡EGP与ESP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大学低年级阶段打好语言基础,过好语言关。大学英语课程首先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不管其课程的最终要求是什么,首先必须实现语言课程的基础要求,即打好听、说、读、写、译的基础。“听”是语言学习输入的第一关,不仅要求学生能跟上英语授课,听懂日常英语和一般题材的英语讲座,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说”是一种语言输出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基本正确的语音、语调比较清楚地用英语交流,对日常用语进行对话,能对所熟悉的话题经过准备进行简短发言。“读”要求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本,并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等;“写”要求能用英语完成一般性写作任务,包括能描述个人经历、观感、情感和发生的事件,以及常见的应用文写作等;“译”要求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基本准确的英汉互译。没有正确的听读输入,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说写输出,就更谈不上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的英语学习。所以EGP教师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低年级学生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加强词汇的积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学生要转变认识。当今社会,用人单位仍然很看重四、六级英语考试,四、六级英语证书成为毕业生应聘的一块敲门砖。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们在跨入大学校门之际就把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作为学习英语的重大目标。他们对未来工作、社会的真正需求了解不够全面,从而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也不够深入,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英语学习的另一个层面即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所以EGP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是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发展前提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的需求,是复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养。
(三)加强EGP和ESP教师的合作。EGP和ESP教师的合作是指EGP教师可以向ESP教师反馈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情况和相关知识学习的进展情况。EGP教师也可以通过ESP教师了解该专业的基本情况,然后把专业的发展特征贯穿到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而ESP教师可以为EGP教师提供本专业教学内容方面的咨询,解答EGP教师提出的问题,与EGP教师共同讨论,制定学习课题,拟定评价标准,推荐或提供参考材料等。总之,只有EGP和ESP教师加强合作,把培养学生的最终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共同的教学目标,才能够使EGP和ESP各自最优化特点合为一体,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大教学成果,真正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四、结论
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浪潮下,ESP教学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刘润清教授曾预言“ESP教学将成为21世纪的英语教学主流”,但笔者仍然认为ESP与EGP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平衡二者的发展,只有将二者融为同一个目标的整体,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Strevens P. ESP after twenty years: a reappraisal[A].In Tichoo M.(ed.)ESP: State ofthe Art[C].Singapore: 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
[3]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界,2004(2).
[4]蔡基刚.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7(1).
[5]王颖,周平.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异同之比较[J].山东外语教学,2006(5).
[6]谷志忠.高校ESP教学现状剖析与应对策略[J].外语电化教学,2010.
[7]刘法公.论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关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8]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