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11-23 15:21贾莹
人间 2016年24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政府

摘要:招商引资已成为我国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普通手段之一,地方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问题,使其降低了招商引资的带来的经济效果。因此,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制约其发展的完善对策,拟达到进一步发挥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作用,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8-0061-01

招商引资是一个地区通过大量的有创造性的工作,吸引外地(外国)的资金、技术、人才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本地区流动,以促进本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过程。

一、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存在问题

(一)税收制度混乱。

地方政府在制定优惠政策上除了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减免各项行政性、事业性、经营性收费外,税收优惠和土地出让优惠就成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核心内容,成为招商引资的“制胜法宝”。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能迅速快捷的把商招进来、把资引进来,对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教育附加费地方留成部分等构成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税种进行做大限额的让利,能免则免,能减则减。单纯依靠税收优惠和土地出让优惠政策招商,助长了投资商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也给国家和地方的税收利益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二)政府参与过多。

地方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是一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捷径,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事实上代替了招商引资的市场主体一企业,这种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过多的介入行为会促使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利干扰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使政府行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导致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使政府行为出现偏差。

政府往往组织大规模的招商团队赴各地参加各种招商会议,或项目推介会、市情说明会。每次活动过程中,当地各级政府的招商引资部门都付出极大的人力、财力和时间准备活动所需的宣传资料、项目资料等,并介入招商引资项目的推介、洽谈、项目落地服务等力一方面面,始终处于操纵状态。一些部门为使招商活动显得成绩斐然,事前还要联系签约项目,做到招商活动有签约,有效果,看是轰轰烈烈,其实是搞形式、走过场,收效甚微。

其次地方政府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到政府各部门、县区直至乡镇,通过年终考评对全市各单位招商引资工作进行考评。一些地方还将招商引资目标考评定为“一票否决”制,使得政府各级部门均将招商引资作为首要工作来抓,这种方式导致部分政府职能部门忙于招商,无心本职工作,容易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出现行政运行成本增加,滥用行政资源开展寻租活动等问题。

(三)滥用土地,形式化现象严重。

为了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很多省、市、县,甚至乡镇都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园区,造成工业园区泛滥,开发区成灾,以至于同一地区的园区之间恶性竞争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工业园区存在“空壳化”、“垃圾化”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急于求成,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无原则降低招商门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引进了一些高污染、高耗能的项目,结果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威胁当地百姓的生命安全。

二、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对策研究

(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和指标体系。

首先要淡化对招商引资规模的考核,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规模和增长速度,应当保证招商引资的数量指标与本地经济增长速度成合理的比例关系,不能仅以上一年的招商引资实现情况为基数搞逐年递增;其次在质量指标上应当建立招商引资项目的资金到位、项目完成验收、投资周期、投资收益、财政增收、行业分布、产业关联、吸收就业、技术含量、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多种指标,设计指标加权模型和综合评估方法,建立科学的招商引资评估机制;还要建立投资环境综合考评制度、重大招商项目评价制度,建立数学化、可操作、定量化的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使得地方政府由对招商引资数量的考核逐渐转化为对综合经济实力增强、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考核,促使政府的主要任务转变为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和投资平台,提供完善的行政服务和法律服务。

(二)做到诚信有序。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是吸引投资的基础。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依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要求,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及时修改、修订那些己经过时的地方政策和法规,及时调整地区产业发展政策,为投资商提供正确的产业发展导向和产业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要建立社会事务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坚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处理问题。把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的职责、办事程序向社会公开。实行行政许可网上审批,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对国家鼓励的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制和备案制,减少行政干预中的随意性,促进市场要素的流动。切实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的管理,清除招商引资过程中的乱收费、乱摊派现象,减轻外来投资企业负担,降低企业经营隐形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透明度,实现向服务性政府模式的转变。

(三)建立创新发展平台。

企业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有人才、技术、资金、知识和信息等资源作为基础性支撑条件,地方政府要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促进创新发展平台的建设,为企业营造一个良性的科技支持环境。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与相关的科研单位、机构建立定向联系或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等方式,建立企业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通道。企业人员可以通过不定期地访问这些定向联系的大学、实验室,向研究人员就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则应鼓励他们的员工及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去考察以熟悉企业的情况并了解企业的生产技术情况,企业也可以聘用大学、科研机构专家作为兼职或担当技术指导顾问。此外,大学、科研机构还可以与当地的高新技术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或开展合作研究计划,建立“产、学、研”互动模式,以形成招商引资企业的产业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活动互动、互补和利益共赢。

参考文献:

[1]郭永清.我国招商引资制度对经济增长路径的影响[J].中国市场.2008(52)

[2]钟培武.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招商引资模式转换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06)

[3]王天华.从招商引资误区看和谐开发区的构建[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8(05)

[4]杨建文.浅析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与作用[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Z1)

[5]曹新瑜.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措施亟待规范[J].中国监察.2008(06)

作者简介:贾莹,女,河北省威县招商局,中共河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员,研究方向:政治学。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政府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