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符晓艳,江礼,马瑞雪,董茂渝,郭明兰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定期健康宣教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及时就医依从性的影响
王华,符晓艳△,江礼,马瑞雪,董茂渝,郭明兰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重庆400042)
目的探讨定期健康宣教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就医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该院首次就诊出院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采取护士对患者进行定期健康宣教,每周1次。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6个月、1年的门诊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1年内再次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再次发病后6 h内干预组就医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定期健康宣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促进患者门诊随访就医行为,缩短就诊时间,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从而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健康教育;病人依从;护理工作
脑梗死是导致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趋势转向年轻化[1-2]。脑梗死康复时间长、易复发、疗效慢、预后差,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其防治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问题。现已证实脑梗死的发病因素与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3]。脑梗死患者要想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除靠药物治疗外,患者定期门诊随访、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及时就医依从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探讨定期健康宣教对提高脑梗死患者及时就医依从性的影响,缩短就诊时间,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从而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神经内科首次就诊出院的8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8例;年龄40~84岁,平均(68.62±5.75)岁。入组标准:(1)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4],且经颅脑CT及MRI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均有一侧肢体瘫痪,肌力大于或等于3级;(2)重庆渝中区石油路街道社区患者;(3)无严重智力障碍;(4)自愿参与研究,均知情研究内容,并填写了知情书。排除标准:(1)合并有意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失语且不能配合完成各项评分的脑梗死患者;(2)已参与其他临床研究者。根据随机配对原则,将81例患者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即入院后仅进行一次常规模式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一般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宣教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采取护士对患者进行定期健康宣教。每周六在石油路街道社区进行个体化、规范化的健康宣教,共8次,干预总时长2个月。每次干预时间约60 min,其中向患者授课40 min,答疑、讨论共20 min。每月最后1周电话或微信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监测1年。比较两组患者1年的门诊随访率和发病6 h内就医依从性。具体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建立个人病历档案。(2)每人发放《脑梗死患者自我健康护理指导手册》和血压、血脂监测登记本。教会患者定期跟踪血压、血脂情况,根据其结果做好饮食、运动的调节和正确使用药物。(3)每周定期组织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讲座。讲座采用自行研制的多媒体教育工具,借助图片、录像、宣传手册等视听方式进行。(4)每月通过电话或微信咨询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并给予健康指导。(5)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患者的积极心态。
1.3统计学处理将记录的监测数据录入Excel2007数据库,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干预后门诊随访率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门诊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干预6个月、1年后门诊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后门诊随访率比较[n(%)]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就医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入院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内,干预组再次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再次发病者6 h内就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就医时间比较[n(%)]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脑卒中患者年复发率高达17.7%[5]。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的评估主要集中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吸烟、体力活动过少等方面[3]。前瞻性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针对这些可干预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控制,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6-7]。我国7个城市11万人的脑血管病干预试验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下降,充分说明了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8]。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评价的社会健康教育活动,使人们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消除和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以促进健康[9]。有文献报道,早期健康教育的介入,可以提高患者入院整体生活质量,减少重复住院,降低病死率[10]。本研究证实,定期健康宣教对预防脑梗死患者再次发病是有效的。
依从性是指患者对规定执行的医疗措施可接受和服从的客观行为和程度,具体是指患者对医嘱坚持执行程度,即遵医行为[11]。有文献报道,标准治疗结合良好的健康教育模型预测可以使每个卒中危险因素相对风险降低21%~30%[12]。脑梗死患者由于自身缺乏医学知识,对出现的情况不知如何正确处理;另一方面,有些患者存在不愿定期来院随诊的心理。据了解,患者对脑卒中需要及时治疗的认知率总体较低(34.1%~45.5%)[13]。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组脑梗死患者门诊随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因此,定期健康宣教能提高门诊随访率。
“时间是脑”[14],旨在强调脑卒中发生后神经元迅速不可逆的凋亡,早期评估和救治意义重大,若诊治不及时,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脑卒中的早期就诊与预后有着密切关系[15]。因此,治疗脑卒中时,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必须争分夺秒。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缺血性脑卒中应在6 h时间窗内进行超早期治疗[16],然而不容乐观,只有少数患者能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有关文献报道,大部分民众对该病的危险性和抢救的紧迫性普遍缺乏认识和了解,因而有高达63.45%患者在发病后未能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17]。马玉宝等[18]的一项研究显示,发病后小于或等于6 h到达医院的患者占57.7%。曹海燕等[19]2012年报道,发病小于2 h就诊的患者占22.99%,发病2~6 h就诊的患者占31.95%。因此,提高公众对脑卒中早期就诊和早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是减少脑卒中致残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方法之一。本研究发现,干预组患者1年内再次发病6 h内及时就医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其疗效显著,病情恢复快,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20]。因此,定期进行健康宣教能提高人们对脑梗死症状的识别和早期治疗紧迫性的认识,明显提高及时就医依从性。
[1]沈于翠.脑血管意外常见并发症的辩证施护[J].天津护理,2005,13(5):29.
[2]阮海林,杨春旭,何嗣,等.综合性医院急诊脑血管意外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343-345.
[3]刘芝修,伍梅梅,甄淑敏,等.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61-262.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2011完全版)[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6):55-76.
[5]Wang Y,Xu J,Zhao X,et al.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ch stroke recurrence depends o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J].Stroke,2013,44(5):1232-1237.
[6]曹奕,刘广霞.论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J].生物学杂志,2001,18(4):11-12.
[7]王文志,吴生平,宏霞,等.我国三城市开展社区人群干预九年脑卒中发病率的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2,4(1):30-33.
[8]程学铭,杜晓立,李世绰,等.干预后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1986-1990):中国七城市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试验[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4,2(5):214-216.
[9]黄敬亨,刑育健.健康教育学[M].5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
[10]张英.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2):30-32.
[11]曹婷婷,胡会英.健康教育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31-132.
[12]Maasland L,Brouwer-Goossensen D,den Hertog HM,et al.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recent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a comprehensive review[J].Int J Stroke,2011,6(1):67-74.
[13]梁平,吴旭丽,郁明素,等.不同文化层次住院脑卒中患者疾病防治知识态度调查[J].护理学报,2008,15(12):18-21.
[14]Saver JL.Time is brain quantified[J].Stroke,2006,37(1):263-266.
[15]李卫媛.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就诊时间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2011,6(25):274-275.
[1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1.
[17]王承辉,阮海林,杨春旭,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间的调查研究[J].右江明族医学院学报,2006,28(3):343-345.
[18]马玉宝,李成文,李卫东.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延误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3380-3381.
[19]曹海燕,卢俏丽,魏常娟,等.急性脑卒中就诊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杂志,2012,14(8):834-837.
[20]林轶雄,谭盛.急性脑梗塞及时就医的临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2004,10(2):60-61.
10.3969/j.issn.1009-5519.2016.21.050
B
1009-5519(2016)21-3376-02
△,E-mail:fuxiaoyan82@sina.com。
(2015-10-22
2016-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