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顾海燕
道法归真原野风
文 顾海燕
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信息海量化,便捷化,写字,几乎是少有的事情。键盘在革笔墨的命,硬盘在革纸本的命,还有多久“字如其人”,或将是不合逻辑的联系,人与字,咫尺却陌路。
中国书法历经千年,自甲骨上的古文字,至祭祀钟鼎上的铭文,再演化出真、草、隶、篆等不同书风,而后逐渐由文字记录的功能演化成为一种可以寄情抒怀的艺术表现。
爱欣赏各种书法绘画作品,然而自己却又是一个门外汉,但这门外汉偏爱看,爱学,即便有时候会看不懂作品的内容,也驻足迷恋那宣纸上的水踪墨影。初见原野先生书法作品,有一种似是故人来的感觉漫上心扉,再看,才发现并未相识,却因其盎然古意,独特书风,使人过目难以忘怀。
张原臣,号原野,1954年生于河南项城,自幼酷爱书法,九岁即拜当地著名书画家郭冬林、周天生为师,成年后,多次到西安书法培训学院进修。他长期坚持临习诸家名作,四体兼修,久临出帖。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会感受到欧体的平正严谨,柳体的轻健挺拔,米书的骏快飞扬,亦或二王的神韵俊逸,变化万千。其作品风格多样,并不局限于一种形式,中字行楷疏密有致,格调从容;大字行楷浑厚端庄,笔端疾徐皆化铿锵,驰骤合节,快意淋漓。
赏李白《清平调》条幅,墨色湿重,丰润饱满,温婉入笔,结字畅达而变化有致,至收笔处,少藏锋而有逸兴遄飞之意,远观整篇作品,浓重处如花叶满放,细简处若虬枝盘错,环肥燕瘦,各具其美,无限生机跃然纸上。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张原臣/作
而《三国演义开篇词》横幅,则又是另一种风格,枯墨恣肆,如锥画沙,恰如颜公所言“屋漏痕”,笔笔中锋如是矣。笔法遒劲如藤萝骨蔓,逶迤坚韧,字态时大时小,时端时倚,变化呼应无定势,却浩荡不羁,自右至左,真如大江奔泻,作品形式与内容达到高度统一的美感,不禁心生赞叹!
《清平调》其一 张原臣/作
然而,虽则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会不断变化,但其内在的神韵与气质却往往带有深刻的个人印记,我们常常可以透过作品,窥见作者的内心。正如作家并不总是因为善于调文遣字才去作文,很多时候当是思事忆人,心有所想,落笔才成章,文章才动人。书法作品亦然,感人的作品,往往注入书者的心境,行笔时有如行路,思绪在游走,笔锋似双脚提按起落,始有速度之变化,力道之深浅,方能予字以喜怒哀乐的神情,而非呆板地平卧纸上。
大字作品《道法归真》,雄浑古朴,不润不燥,如钟如寺,极具建筑美,这是原野先生的真性情,尚古法而不泥于古法,自在洒脱不逾矩,概始得书之真谛。透过作品,似乎能感受到一阵阵原野清风,吹面不寒,醒人心智。
前日刚读完画家吴冠中散文随笔《美丑缘》,吴老的眼中,美丑共生,时乖千里,时决一绳,何处寻美?天上人间。西方有修养的美术家,即使不识汉字,在优秀的书法前亦会领悟到其造型之美,语言文字的隔阂并不妨碍造型美感的交流。作者的审美角度和独立精神是其能否成就作品的关键。随人做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没有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技法,没有一往而深的痴意甚笃,没有法中求变的艰难探索,便不会有这些饱蘸深情的优秀书法作品。著名美术教育家潘天寿曾说:“有天分,下工夫,学画二十年可见成就,书法则需三十年”,足见书法习艺道路的艰辛。
《宠辱不惊》 张原臣/作
越来越多的人将书法作为一种高高在上的艺术来看待,她们常常被陈列于博物馆,玻璃展柜的晕黄灯光下,仿佛眉眼低垂,人们甚至难于下定决心去一睹这位看起来高龄老者昔日的风采,以至于她看起来有些孤傲峻冷,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然而事实上,她并不抽象,书法最初只是我们祖先生活中最寻常不过的一部分,小楷家书寄相思,大字匾额洒豪情,法无定度而书有长情,她始终在描摹我们的生活,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仍然有很多像原野先生一样的书法爱好者,热忱地爱慕于她,感受她跳动的脉搏,承延着历史的生命。
张原臣
号原野,生于1954年,原籍河南项城,现居住浙江台州。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会会员,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定位实力派书法家。自幼喜爱书法,九岁拜著名书画大师周天成、郭冬林为师,长期坚持临帖(颜柳欧赵苏黄米蔡二王诸家帖均有涉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自成一体。创作作品《竹》《山路》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本人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级书法大展,并多次获奖。
1998年,作品《鹰击长空》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书法比赛三等奖;2002年,作品《云鹤游天》获内蒙古草原行一等奖;2004年,作品《沁园春》获长江梅花杯二等奖;2007年受文化部特邀参加文艺座谈会,被评共和国杰出艺术家;2009年受邀参加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省座谈会;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连续获得国际书法大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