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色无声 君子端雅

2016-11-23 09:19音小兮
天工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房四宝赵磊红丝

文 音小兮

润色无声 君子端雅

文 音小兮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一方《听墨砚》,绘一副铁马金戈,侧耳倾听,烽烟入战火,铁骑纷沓,金甲寒光,白马红缨枪,有人长啸:“青山埋忠骨,马革裹尸还!”

反思辗转《听墨砚》旁,执笔的手踌躇良久,笔尖染墨,却绘成一幅山水人家。

如今,他护的那片领土已固若金汤,他守的那个国家四海臣服,曾经为他送行的十里长安街,十里繁荣。

这盛世,如他所愿,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而他,也不再是那个杀退敌人八百里的将军,而是青山脚下的一户居民,有家,有妻子,有孩子……

画面忽转,遥远的他方,执笔的手白皙小巧,一手娟秀的小楷写下多少相思。

煮一壶茶,折一枝白梅,屋外青雨泠泠,屋内,相思泪落下,晕染了笔端的字。

《云纹砚》 赵磊/作

《抄手砚》 赵磊/作

《听墨砚》散落四方,静静地倾听着它的拥有者,笔端的故事。

但它静默不语,像个哲者,像个大家。

风声,雨声,笔墨划过纸端声,它听见了,却不诉说。

哭声,笑声,繁华熙攘声,自会有一旁的人记下。

《听墨砚》的美,只用这一个名字诉说,已足以。

赵磊大师的作品,形与名齐在,雅与俗共赏。让人见之欣喜,爱不释手。它不仅在于美,更在于不经意间,带给人点点滴滴的灵感。

宋陶榖《清异录·文用·藏锋都尉》中言:“元微之素闻薛涛名,因奉使见焉。微之矜持笔砚,涛请走笔作四友赞,其略曰:‘磨润色先生之腹,濡藏锋都尉之头,引书媒而黯黯,入文亩以休休’。”

其中,“润色先生”的雅称,便是指砚台,文房四宝中能传世最久的一宝。

砚台,实用性与观赏性共存。

而制砚,更是一种艺术的诞生。

赵磊先生作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他的另一方作品《顺风得路砚》,方正大气,寓意美好。

赵磊大师在《顺风得路砚成砚记》中记载:喜逢友一红丝砚料,石面满帆高挂,旭日初升,古有海上丝绸之路,今又逢盛世一带一路,与红丝砚史相似也,随重金购得,刻之,取名“顺风得路砚成砚”以记之。

帆行千里,顺风得路。

《顺风得路砚》,深得人心,更深得赵磊大师的心,是赵磊大师的心血,今得见之,甚感荣幸。

梅尧臣在《再和潘歙州纸砚》中写道:“文房四宝出二郡,迩来赏玩君与予”。

生活总是推陈出新,现代的我们,键盘鼠标相随,笔墨纸砚的观念更多来源于电视剧,来源于传说,来源于书中,这样的我们甚至有着“文房四宝已死,何必续命”的念头。

但是,键盘鼠标是方便,而笔墨纸砚,是传承,是雅兴,是修身。

匠心清赏,以器载道!

宋代理学家程颢说:“天下无一物无礼乐”,说的是世间万物都承载着文化要素。

而砚台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的文明史息息相关,从砚台的造型中可以品读出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如汉代砚台的神秘浪漫,唐代砚台的奢侈大气,宋代砚台的文明高雅,明清时期的迂腐繁缛,都呈现着那个时代的特点。

而制砚大师赵磊先生,传承着中国的砚文化,匠心独造,别具特色。

如作品《云纹砚》,将红丝砚的纹路灵活运用,再加后期的精心雕琢,成品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再如作品《抄手砚》,厚重大气,造型简洁,虽无雕饰,却韵味天成。

一方好砚,用时自会文思泉涌,下笔如神。

帘外雨潺潺,轻轻砚着墨,提笔直下,任他龙飞蛇舞,任他飞沙走砾,汝心永恒,汝志长存。

赵 磊

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传承人,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制砚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赏石名家,鲁砚协会理事,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红丝砚协会副会长。 2010年创建青州三石居红丝砚艺术工作室;2011年被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姜书璞收为入室弟子;2014年参与编写《青州红丝砚谱》,任副主编,其作品多次被国内名家收藏。

猜你喜欢
文房四宝赵磊红丝
艺术档案
——画家赵磊博采众长成大道
扬州市深化“红丝带”经验做法推进有奖举报工作
《囍》
文房四宝
走近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
中华红丝带基金5年间用于健康包资金达4078.17万元
拍卖
Runge-Kutta Multi-resolution Time-Domain Method for Modeling 3DDielectric Curved Objects
红丝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