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叶立城
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的新意境
文 叶立城
景德镇的制陶业始于汉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门类丰富,色彩众多,可以说是中国陶瓷的集大成之地。青花瓷是景德镇陶瓷业中的重要一支,历来备受大众喜爱,但传承至今,能不拘泥于传统而创新突破对陶瓷艺人来说极具挑战。就多年从业经验浅谈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的新意境方面的见解。
青花瓷;传统;工笔山水;意境
瓷器是精美的艺术品,我国的陶瓷制作工艺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我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与价值。陶瓷,不只是物质产品,更是一种文化产品、精神产品。青花瓷,是陶瓷中的仙女,以特殊的青、白二色,构建起了诗意无穷的境界。一尊青花瓷放在面前,整个世界都安静起来,充满了诗意。青花瓷也因其淡雅、素朴,而备受人们青睐。从青花瓷被工匠烧出之时,就惊艳了世界,现在仍然备受大家喜爱。然而,经过千年的发展,现代青花瓷已渐渐落入窠臼,尤其是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如何推陈出新、创作出新意境是每个陶瓷从业者都应该好好考虑的问题。
下面,笔者就以多年的从业经验,谈一下自己在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的新意境方面的见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指教。
《登山游记》 叶立城/作
《山间访友》 叶立城/作
我们见到的赏心悦目的青花瓷,绝大部分是造型与绘画两大要素的和谐统一体,极少有作品单单只是占了其中一个方面。这就是说,要出新,就要从这两个方面,至少是这两个方面入手,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更精美的作品。
造型,是一件作品的骨架。就像人是由骨血和肉组成的一样,青花瓷的胎体就是它的骨架,骨架决定了这件作品会不会成为经典之作。陶瓷造型,是从陶瓷的根本特性出发,根据市场要求和审美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材质,用相应的工艺技术和生产手段,按照一定的规律、法则,设计制造出具有一定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陶瓷作品。
有人说:“陶瓷的各种样式现在已经达到了‘极致’,要想创新很难,能见到的造型都是大同小异,没什么新花样。”这话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性,但是,正是因为目前的这种状况,才更需要从业者们打破传统,走出单向的、封闭的道路,向更多样的方向发展。比如,我们可以借鉴雕塑中的造型艺术,提高造型的技巧;还可以增加一些设计的元素,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以及创新设计能力。
比如,在流传下来的青花瓷造型中,青花梅瓶造型极美,因为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符合人的视觉审美,在梅瓶上画缠枝莲,流畅优美,相得益彰,自是上乘之作。那么,工笔山水青花瓷是不是也可以借鉴梅瓶的造型理念呢?我们现在,绝大部分作品还都是绘在常见的花瓶或者卷筒上,因为经过了市场的检验,深受大众喜爱。但是,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大家更容易被造型感强,并且跟画风相统一的作品所吸引。我们可以烧制立体感强的比如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像连绵山峰似的作品,然后在上面根据造型绘上工笔山水。因形作画,把画面跟造型完美结合,营造出和谐统一的整体美。
中国传统的国画艺术讲究意境,陶瓷绘画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平常我们谈及书法跟绘画时,说的基本都是平面上的,但是,假如把纸面这种媒介换成陶瓷的话,那么就很好理解了。事实也是如此,各个时期的陶瓷绘画与书法绘画艺术之间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对于国画艺术的一些准则,比如说题材、风格、表现手法、构图等因素也同样适用于陶瓷绘画。不过二者也有区别,工笔青花山水,既有写实成分,又有写意的需要,当然我们更注重的是国画的写意性。青花工笔,是在写意的基础上,又写实。
景德镇的青花料分五色,有头浓、二浓、正浓、正淡、影淡。也正因这些丰富的色彩,看上去只有青、白两种颜色的青花瓷的层次才如此丰富,绘画语言才如此生动,表意才如此多彩。熟练运用青花料的五色,才能做到疏密有致、层次丰富,于胎体之上呈现出深、浅、浓、淡变化丰富的艺术形象。既有对比,又能协调,体现青花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从而达到中国水墨画“墨分五色”的视觉效果。
笔者的山水作品《山间访友》,即是运用了青花料的丰富色彩,远山氤氲,用极淡的颜色勾勒出起伏的线条,给人辽远连绵之感。画面中间的松树和木桥用浓色,将人的视线吸引到松树下、木桥上。近处一叶小舟,表明桥下是水,小船越来越近,越来越接近木桥,而友人呢?马上就要从松树下走出来了吧……大片的留白使得整个画面意境开阔。作品构思严谨、设色浓淡相宜,可以说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
与国画不同,西方绘画更讲究透视关系。所以,国画胜在写意,西洋画胜在写实。在营造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的新意境上,不仅要借鉴国画技法,更应该借鉴西洋画法。“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国画的渲染手法可以突出其阴阳、浓淡、深浅的层次感,西洋画的形象逼真、构图隽秀,我们可以借鉴过来,增加绘画的立体感,让人耳目一新。
总之,传统工笔山水青花瓷要出新意境,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希望各位同仁孜孜以求,推陈出新,为传统青花的发展找到新路子。
[1]严维明.景德镇粉彩瓷艺的历史与现状[J].景德镇陶瓷,2008(4).
[2]曹建文.论景德镇青花瓷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4).
[3]艾玉庭.论景德镇青花瓷的艺术张力[J].大舞台,2011(12).
[作者单位]江西景德镇上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