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甘肃段重要石刻资料概说

2016-11-23 10:08任曦甘肃省博物馆甘肃兰州730050
丝绸之路 2016年14期
关键词:碑刻丝绸之路

任曦(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50)

丝绸之路甘肃段重要石刻资料概说

任曦
(甘肃省博物馆,甘肃 兰州 730050)

[摘要]我国石刻文字的历史可追溯到周秦时期。一些重要的经典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了长久保存而镌刻在石碑之上,历几千年而未终止,从而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可靠依据。丝绸之路上的石刻资料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军事、经济贸易、民族宗教、语言文字等各个方面,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料。本文对丝绸之路甘肃段重要石刻资料进行了概说。

[关键词]丝绸之路;石刻资料;碑刻

在丝绸之路甘肃段,存有大量的石刻,保存了有关各民族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极为珍贵的文字记录。本文将有关丝绸之路政治、军事、交通特别是民族政权及古代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碑刻,检其要者略作介绍。

一、汉代石刻

(一)《西峡碑》

此碑在今成县天井山,是东汉时期武都太守修建西峡故道的记功碑。东汉灵帝时李翕任武都太守,鉴于西峡故道乃是通往巴蜀之要隘,但峡中两山壁立,其道险恶,遂决定开通之。因采用了当时比较先进的方法,如对突兀当道之坚硬巨石用火煅烧,使之碎散,以改高就低,对转弯危恶处,置木笼填土石以坚固之,收到了良好效果。从此西峡故道宽广可夜行,无拥塞追回之虞,行人称便,民受其惠,遂摩崖镌石以颂其德。碑建造于东汉灵帝建宁四年(117),仇靖书文。因此处临江难行,捶石不易,故保存尚完好,实汉碑之良者。碑文不仅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而且书法雄健浑厚,造诣颇深,为历代学者所珍视。

(二)《耿勋碑》

此碑建造于东汉灵帝熹平三年(174),乃武都太守耿勋德政碑。耿勋,扶风茂陵人,字伯玮,熹平二年(173)三月奉调武都郡守。李勋继上任太守李翕续修峡道,完善交通,沟通巴蜀之功不可没。郡人为感其德,摩崖勒石,以颂其功。此碑仍存成县天井山,后人曾有挖补,痕迹显然,亦有讹误出现。

二、唐代石刻

(一)吐谷浑慕容氏王族系列石刻

本世纪初,甘肃省武威市南山青咀湾等地陆续出土不少文物,其中尤以吐谷浑慕容氏王族墓葬系列石刻最为珍贵,包括《大周故西平公主墓志》(《弘化公主墓志》)、《大周故青海王墓志铭》(《慕容忠墓志》)、《大唐故辅国王慕容志》(《慕容宜彻墓志》)、《大唐故代乐王上柱国慕容明墓志》。吐谷浑为鲜卑的一支,西晋末年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今甘肃、青海间,传至曾孙叶延时始以吐谷浑为姓氏,南北朝时,其王吕夸始称可汗,都伏俟城(在青海湖西十五里处),雄踞青海等地达数百年之久。丝绸之路有一时期经过吐谷浑辖地,即由今甘肃进入青海后,过青海湖,沿柴达木盆地北缘到达西域。次段被称为吐谷浑道。隋开皇时吐谷浑甚盛,其王娶隋皇公主。唐初,太宗封其王诺曷钵为河源郡王,仍授乌地也拔勒(勤)至可汗,贞观十四年(640),以弘化公主妻之。时吐蕃强盛,屡侵吐谷浑辖地,高宗龙朔三年(663),诺曷钵偕同弘化公主逃至凉州,其部族随之不断徙居河西,咸亨中,高宗诏徙部众于灵州,以其地置安乐州,以诺曷钵为刺史。武后垂拱四年(688),诺曷钵卒,子慕容忠袭父爵。圣历元年(698),弘化公主卒,年七十有六,翌年归葬凉州南山。时武则天当政,故墓志题“大周”之名。慕容忠及其子孙慕容宣彻、慕容明等死后均迁葬于凉州南山,可知此地为吐谷浑南迁后诸王族之墓地。自诺曷钵迁灵州后,有关吐谷浑历史史籍记载甚少,且语焉不详。以上各墓志的出土,对补正新、旧《唐书·吐谷浑传》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二)陇西李氏修缮莫高窟系列石刻

陇西李氏修缮莫高窟系列石刻包括《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三碑,藏于敦煌莫高窟,乃初唐、中唐及晚唐三个不同历史时期陇西李氏修缮莫高窟的历史记载。《李克让修莫高窟佛龛碑》建造于武后圣历元年(698),俗称《圣历碑》。《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建造于唐代宗大历十一年(776),俗称《大历碑》。《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镌刻于《大历碑》碑阴,建造于唐昭宗乾宁元年(894),俗称《乾宁碑》。此三碑史料价值极高,是研究丝绸之路上各民族关系和敦煌学的重要实物资料。

三、宋代石刻

《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简称《西夏碑》,是西夏文石刻中的瑰宝,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嘉庆十五年(1810)秋,张澍先生在家乡武威闲居期间,约数友同游城内北隅之感应寺,见寺内有一碑座,前后用砖砌封闭,乃请数人先启开碑的正面,见碑文清晰可读,细视之则无一字可识。张度碑阴必有释文,遂尽去其背面砖封,见果有汉字释文,碑额篆书《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始知为西夏文碑。是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李乾顺天佑民安五年,即宋哲宗绍圣元年(1093)刻石建造。此碑西夏文部分最早见录于罗振玉《西陲石刻录》,最早将西夏文译为汉文者乃罗福成先生。其后日本西夏文专家西田龙雄重又做了考释,对罗振玉录文失误处多有改正。近年来,西夏史专家史金波先生对西夏碑又做了全面考释,对日本西田龙雄释文有所改正。此碑是识读西夏文字,研究丝绸之路上西夏民族与其他民族关系以及当时河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乃至地震等各个方面极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四、元代石刻

(一)《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自1933年发现后,县署随即移入文教馆,现藏于武威市博物馆。此碑残损严重,现仅存其下半段。高仅1.8米,宽1.4米,正面汉文为元代著名学者奎章阁侍读学士虞集所撰,虞集《道园学古录》、《元文类》、《(乾隆)五凉全志·武威志》等书均收有次碑之文,然各家录文字里行间稍有差异。乾隆纂修《武威县志》时,此碑尚完好。嗣后,未知其故埋入地下,再次出土时已残缺不全。《元史·巴尔术阿忒的斤传》、邵远平《续弘简录·也立安敦传》等,皆据《道园学古录》碑文写成。此碑背面的回鹘文,已漶漫不清,但其内容与汉文基本一致,近人耿世民先生对部分回鹘文做了考释研究。

此碑乃元文宗命虞集为高昌亦都护帖木儿补花及其父母祖辈所撰,是研究回鹘史的第一手资料。除前人乌史传取材此文外,须继续深入研究之处尚多,如回鹘族源问题等。回鹘是丝绸之路上古老而又重要的民族,曾在丝绸之路上做出过重大贡献。有关其族源历史,因无文字记载,则得知于口耳相传。因是口头传诵,难免说法不一,多似神话故事,但传说中却又保存了某些史实。因此,据碑文记载再与各家著述比较研究,则可得出较为可信的结论。又如回鹘族西迁问题,据碑文记载,归之于唐人取和林山石所致,但据新、旧《唐书》所载,回鹘因连年遭灾,又遭黠嘎斯攻击,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举族西迁,直至别失八里分五部居焉。又据近代学者研究,早于此之前北庭及西州一带就有回鹘族活动的记载。再如回鹘民族在唐代及其以后,在丝绸之路上极为活跃,对丝绸之路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曾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文化上的影响深远,史书记载和研究成果颇丰,但据石刻资料进行研究还有待加强。

(二)《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

《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原镶嵌于酒泉东门两侧,上刻直行文字,咸以为蒙古文碑。1943年,向达等人去敦煌考察路经酒泉时,将两块碑文拆下,见该碑背面镌刻有汉文,碑曰《大元肃州路也可达鲁花赤世袭之碑》。碑文记载了成吉思汗西征后,率兵南下再征西夏事。西夏自李元昊建国以来,拥有宁夏、陕北、甘肃及内蒙西部广大地区,立国190余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强大封建政权。成吉思汗初西征时,预谋征灭西夏,因受西夏抵抗未果。遂直接西征花剌子模,当西域诸国平定后又率兵南下,再征西夏首战肃州又遭西夏顽强抵抗,蒙军久攻不下,战斗极烈。时,城内有西夏党项族大户举立沙偷开城门引蒙军入城,全歼守军,举立沙亦战死,成吉思汗为纪念举立沙功绩,封其子阿沙为肃州达鲁花赤,世袭罔替。到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碑时,已传五代,任肃州达鲁花赤者十二人。此碑是研究蒙古民族征战史、河西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资料,同时也是研究识读回鹘文字的重要文物。

五、清代石刻

兰州乃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是通往宁夏、青海及新疆等地之咽喉,地理位置险要,向为兵家重视之地。但因黄河阻隔,行人商旅苦之。明初,卫国公邓愈西征,乃于洪武五年(1372)在兰州黄河上建镇远桥,铸铁柱二,揽系铁索搭浮桥。洪武九年(1376),宋国公冯胜继之,又铸铁柱二,南北各二,均以铁索系舟,以坚固浮桥,又利于交通。浮桥建成虽便利行人车马,但每年冬季冰至时,桥须拆除,迨冰凝结坚固,行人车马始得以在冰面上行走。翌年河水解冻,又得鸠工建造,如此往复,民皆不堪其重负。况盛夏水涨或冬季河水将结冰之时,浮桥又被洪水或冰块冲断,时有行人及车马陷落,又冰面将冻将解之时,人马陷落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正常交通及人畜安全。直至清左宗棠督甘期间,曾有修建黄河铁桥之议,兹因外商索价昂贵而止。光绪三十一年(1905),甘肃巡抚升允来甘,复议建造黄河铁桥之事,适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游历来甘,重又协商建桥事宜,并与之签立合同,承修者为美国工程师满宝本和德人德罗等。自光绪三十三年(1907)二月开始,至宣统元年(1909)六月而工成,遂由宣统皇帝钦命甘肃巡抚升允建此碑以纪之。从此,在兰州建成了可以通行汽车的现代化铁桥。此桥也是我国黄河之上的第一座现代化铁桥。桥建成后,对东西南北的交通起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抗日战争期间,前苏联援助的抗日物资,均经此桥而运往内地。此桥的建成,无论对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对抗日战争的胜利,都曾做出伟大的贡献。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路段,是丝绸之路文物之渊薮,仅石刻遗存,俯拾可得。但因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损缺严重,有的碑文俱毁,有的碑虽毁而碑文尚有拓片留存。建国以来,在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陆续又有新的发现。据有关信息,全省境内存有石刻1000多件,是一笔巨大财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石刻资料,将会进一步促进和加深丝绸之路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4-0055-02

猜你喜欢
碑刻丝绸之路
碑刻
黄永年先生的碑刻学研究与拓片收藏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古交千佛寺戏曲碑刻浅论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从一方碑刻看清代中原的田宅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