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赐
(吉林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领跑时间的人性——浅评话剧《生命速递》
李天赐
(吉林艺术学院 戏剧影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由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陈刚老师导演,太清华老师编剧,2011级表演班同学共同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速递》亮相该校第17届艺术节,这是一部现实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戏剧,写实又唯美的舞台设计,极富感性魅力的表演,赢得了专家、观众的广泛好评。
《生命速递》;人性
在吉林艺术学院第17届艺术节活动中,由戏剧影视学院陈刚老师导演,太清华老师编剧,2011级表演班同学共同排演的大型原创话剧——《生命速递》,可谓是艺术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现实与浪漫主义结合的戏剧情节,写实又唯美的舞台设计,极富感性魅力的表演,使得该剧在现代剧场上演时赢得了专家、观众的广泛好评。演出结束后,一位吉林省文化厅的老教授说:“能把‘白血病’这样一个话题演绎得如此震撼人心,实属不易”。究其根本,不得不说,这正是剧中人物人性光辉的闪耀与社会温暖的播撒。
此次《生命速递》以最直白、最写实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一个被定义死亡时间的幼小灵魂的挣扎与反抗。突如其来的白血病,对于主人公天悦的打击与痛苦,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如她的四位父母。父母与天悦造血干细胞配型不符,使她的病情一度陷入恶化,这就导致天悦父母不得不将她是孤儿的身世告诉医生,把希望寄托在二十载素未谋面的天悦亲生父母身上。可对于只是普通工人的天悦养父母来说,就算是找到了天悦的亲生父母,骨髓移植高昂的手术费用也时时刻刻压在老两口的心上。在养父母苦苦寻求天悦亲生父母的同时,天悦在病床上的独白像温柔的冷雨滴湿了每一位观众的心。
本剧中,天悦的每一次独白都推动了剧情发展的高潮,一次又一次将观众与天悦的心紧紧相连,情绪亦随之跌宕起伏。着急的还有天悦的主治医生宋大夫,因为他知道天悦如果不尽快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那么生存的系数就越来越小了。宋大夫和同时治疗天悦的张大夫联合媒体帮助天悦找她的亲生父母,但张大夫一直没有忘记天悦拖欠的医疗费。张大夫的形象展现了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态度——“利”字当头。这不仅仅是张大夫的选择,而是社会人的普遍共识。这种医患矛盾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部剧没有将类似张大夫的这种小私小利的心理扩大,而是通过宋大夫对张大夫的“言传身教”,将一种大爱呈现在舞台上,这无疑是将人性在生活中的艰难选择做出直接表述,探讨了私欲与生命其实并非冲突的根本命题。
本剧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各个阶层探讨生命的社会问题剧。这里所指的并非是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概念,但又有一定的相关性。易卜生社会问题剧是批判资产阶级的弊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而《生命速递》则是以一种正能量的传播来反衬和解构当下中国社会问题,为生命意义的讨论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本剧结尾也是高潮部分,牵动全城的拯救天悦的事件,终于在台湾同胞的帮助下,完成了骨髓移植手术,给整部戏剧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结局的皆大欢喜似乎是最传统,亦是最常见的解构戏剧的方法。在本剧中,其意义不仅仅是对医生、媒体、红十字会等各界热心人士高尚行为的赞扬,更是对人在如此复杂社会中进行抉择的深刻剖析与挖掘。这是关于人物在鼓舞和激励下,由软弱变得坚强的探讨,这种人物弧光透出的是人性本质上的真善美,其实,金钱、权利、肉体欲望,当遇到人的灵魂、人性的真善美时,可以说是太渺小了。
该剧也不乏有关家庭伦理的讨论,以及血缘亲情的平铺直叙。面对素未谋面的亲生父母、天悦的痛苦抉择、养父母对天悦的深情、亲生父母对天悦的痛彻悔恨,这样“一对四”的境况本就已经击破了正常人的心理防线,更虐心的是天悦偏偏又患了难以救治的白血病,无疑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也让观众在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中深深地反思了自己,反思了生活。剧中,与天悦骨髓相匹配的只有刚刚怀孕的亲生姐姐,而怀孕是不能做骨髓移植手术的,这让一个生命的希望变成了另一个生命的绝望,这滋味怕是只有为人父母才能体会最深吧。天悦姐夫得之消息后没有同意,即将当上爸爸却突然说做掉孩子,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空,他的心痛可见一斑。但最终他对未来宝宝的爱被妻子以及社会的大爱融化了。
《生命速递》是一场生命的博弈,亦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整个救助天悦的过程仅仅用了两个月,尤其是最后阶段,骨髓从台湾捐助者的体内取出后,天公不作美,跟天悦的最后一线生机开了一个玩笑。好在延迟几小时后,飞机起飞,顺利降落,等待着的是整个城市为接运骨髓的救护车开辟出畅通无比的阳光大路。在这场生命与时间的赛跑中,生命赢了,因为真善美的人性在领跑。
J824
A
1007-0125(2016)11-0047-01
李天赐(1993-),男,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