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成
摘要:对威海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威海应立足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海洋旅游资源,抢抓国家海洋战略实施的机遇,优化海洋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来提升海洋休闲渔业的知名度;统筹规划整合现有的海洋旅游、渔业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来实现海洋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休闲渔业 ;SWOT分析;发展对策
20世纪60年代海洋休闲渔业发源于拉丁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海洋渔业发达的地区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国家开始盛行并迅速发展,90年代在我国台湾地区开始起步。台湾大学江荣吉教授率先对我国休闲渔业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 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 。”[1]休闲渔业是休闲旅游业与渔业交叉形成的新兴产业,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美国,休闲渔业已经成为现代渔业产业的支柱,其产值约为常规渔业产值的3倍[2]。我国的休闲渔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规模增长迅速,2012年休闲渔业29 788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1.72%。休闲渔业分为淡水休闲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两大类。
海洋休闲渔业是现代海洋渔业和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重要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海洋渔业向第三产业的拓展与延伸,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已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威海市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渔业资源和旅游资源,有大量的经验丰富的渔业从业人员,区位条件优越。运用SWOT分析理论对威海发展海洋休闲渔业进行全面分析,目的是加快渔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1威海市概况
1.1地理位置
威海地处北纬36°41′~37°35′、东经121°11′~122°42′,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及东南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烟台市接壤。总面积5 797 km2,其中市区面积777 km2。海岸线长985.9 km,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沿海有30多处大小港湾,20多个岬角,分布着大量优质的海滩;全市海岛114个,其中面积500 m2以上的84个,拥有常住居民的6个。
1.2自然条件
威海年平均温度为11.9 ℃,年平均降水近800 mm,平均相对湿度超过60%,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威海具有春冷、夏凉、秋暧、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相当于自然风景区)。
威海地貌属于起伏缓和、谷宽坡缓的波状丘陵区,地势中部高,山脉呈东西走向,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高度923 m,其他山地丘陵都在700 m以下,大部分为200~300 m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 15.77%, 丘陵占52.38%,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平原多为滨海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平原占27.56%,岛屿占0.28%,滩涂占4.01%。全市有大小河流1 000多条,流域面积50 km2及以上河流共35条,其中母猪河、乳山河、黄垒河三条较大河流贯穿于文登、乳山境内,总流域面积2 766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8%。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河网密布,河流畅通,地表排水良好。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海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
1.3海洋与渔业经济概况
威海海洋产业总产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以上,2015年威海实现水产品248万t,渔业经济总产值1 200亿元,渔业增加值126.27亿元[3]。全市海洋环境质量保持在全省、全国最优之列,市区中心海岸等3处海岸入选首批“齐鲁美丽海岸”。威海市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海洋局列为“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市”,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海洋食品名城”“中国远洋食品精深加工及冷链物流基地”称号。
1.4旅游业发展概况
2015年,威海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旅游消费总额455.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16%。接待入境游客46.17万人次,增长308%;入境游客消费25 133.77万美元,增长377%。接待国内游客3 541.75万人次,增长918%;国内游客消费422.03亿元,增长1438%。全市城乡居民出游前后消费17.64亿元,增长17.5%。[4]
2威海市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SWOT分析
2.1优势分析(S)
2.1.1自然环境优美威海三面临海的地理区位使威海的海岸线曲折绵长,沿线海水清澈,滩平浪缓,松林成片,海鸟翔集,山东半岛14处温泉中威海就9处,是“中国温泉之乡”。众多的岛屿、海湾、沙滩、浴场、温泉绘成威海“千里海岸线,一幅山水画”的美丽胜景。威海四季分明、三季花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不干燥、不潮湿,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居住。碧海、银滩,阳光、蓝天,红瓦、绿树共同构成了威海海滨城市的生态风貌。威海两次被联合国评为“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并获得联合国人居奖[4];威海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群”和“国家园林城市群”,被称为“东方天鹅湖”、“中国温泉之乡”,发展海洋休闲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环境优势。
2.1.2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威海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兼备,境内海、岛、湾、泉、山、林相得益彰。国际海水浴场、乳山银滩、小观金滩都属于中国北方海滩中的“金沙滩”;海驴岛有“海鸥王国”之称;成山头有“东方好望角”之称;大乳山山势圆润丰满,顶峰突起,被誉为“东方圣母”;著名的刘公岛是天然植物王国,被誉为“海上森林公园”。海洋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滨海自然风景、城市园林、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10多种类型。全市共有A级以上旅游景区40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12家,3A级旅游景区28家,2A级旅游景区4家。5处省级旅游度假区、80多个游览景区(点)和70个省级以上农业旅游示范点。威海市是第一个“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群”,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2.1.3海洋休闲渔业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大威海市海洋休闲渔业发轫于2005年,早期依托海洋景区开展海洋游钓有偿服务和渔家乐性质的餐饮活动,不断丰富拓展休闲功能和文化内涵,经过10多年的发展,集垂钓、美食、文化、观光、健身为一体的海洋休闲渔业初具规模。目前已经建成了西霞口、德明、三泉等17处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刘公岛、天海湾、天鹅湖等16处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占山东省的70%,全国十大海钓基地有4处在威海,建成3处生活及休闲海钓船研发与制造基地,建造海钓船200多艘,占全省80%。2015年,威海海洋休闲渔业游客超过320万人次,实现产值13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及唯一的“中国休闲渔业之都”称号的城市。根据威海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高标准建设休闲渔业旅游示范基地,到2020年建设15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10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打造全国一流的休闲垂钓旅游目的地。将海洋渔业和海洋生态旅游深度结合,建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海钓基地、海珍品参观与体验中心、海产品养殖研发中心,打造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海洋科普观光旅游区。”
2.2劣势分析(W)
2.2.1发展观念滞后,缺乏长远规划威海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速度快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发达国家的先进地区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广大居民对海洋休闲渔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到位,渔民和大部分渔业企业依然看重传统渔业的捕捞、水产养殖、生产与加工,对海洋休闲渔业发展优势和潜力缺乏足够的认识;资源整合不充分,一、二、三产业没有很好融合,缺乏产业链条的延伸,旅游业和休闲渔业分散发展没有形成一定关联效应,没有将海洋休闲渔业提高到产业化发展的高度,缺少政策的支持和组织引导,缺少完整的论证和长远科学规划。[4]
2.2.2海洋休闲渔业产业单调、层次较低威海海洋休闲渔业项目主要集中于餐饮娱乐型、海岛观光及旅游度假型、民俗节庆会展型和特色工艺品型,以海洋游钓和渔家乐为主,起点较低、功能比较单纯。未来海洋休闲渔业就是转变传统海洋渔业作业方式,突显海洋性、重商性、休闲性、时尚性的特征,融入现代休闲、时尚等元素,大力开展以参观教育、体验实践、冒险探索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运动型、观赏教育型和疗养度假型的海洋休闲渔业项目。注重开发利用海洋特色与海洋文化,将海洋魅力与休闲时尚观念相结合,延伸拓展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满足现代人求新、求异、求奇的消费心理,是未来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
2.2.3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缺乏海洋休闲渔业已经成为海洋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且已被国内外学者达成共识。提高海洋休闲渔业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依靠产业的文化含量和科技含量,制约威海海洋休闲渔业发展的瓶颈是人力资源。海洋休闲渔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一方面需要高素质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和从业服务人员[5]。但目前大部分从业者是从传统渔业养殖、旅游、生产与加工或者其他农村行业中转岗而来的渔民,文化程度本身不高,缺乏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专业化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更是不足,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差距更大。
2.3机遇分析(O)
2.3.1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休假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作为新兴海洋产业的海洋休闲渔业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为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保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直接推动山东沿海城市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快速发展,海洋旅游产业将成为沿海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山东省相继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休闲海钓产业的意见》、《山东省休闲海钓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休闲海钓钓场认定办法》,为威海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重要的政策保障[6]。国家休假政策调整后小假期的出现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使大众旅游成为新常态。威海“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突破现代海洋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旅游业,到2020年旅游消费总额突破700亿,年均增长10%的发展目标。
2.3.2顺应国际发展趋势,优化海洋产业结构随着近海捕捞资源的日益衰减,海洋渔业经济效益不高,渔民产业转移的愿望极为迫切。海洋休闲渔业的产业模式不仅提高了渔业的经济效益,有效促进餐饮、交通住宿和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把第一产业(渔业)和第三产业(旅游、休闲)结合起来,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海洋休闲渔业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我们应该顺应国际发展趋势、借鉴成功的经验教训,积极稳妥地发展海洋休闲渔业。
2.3.3满足大众消费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放松身心的行为方式之一。现代社会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工作等多重压力使在城市生活的人们身心疲惫,海洋休闲渔业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享受自然的欢乐环境。当前威海市实施的全域城市化战略和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 品牌正是迎合了大众心理需求。
2.4挑战分析(T)
2.4.1海洋区位优势面临新挑战一方面周边城市如青岛、烟台、蓬莱、大连、日照等地理位置相近、城市知名度高、资源禀赋趋同的沿海城市也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海洋旅游休闲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同质效应。另一方面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交通相对不便,与青岛、烟台等城市相比可入性相对较差,形成竞争,容易造成客源流失。因此,威海在发展海洋休闲渔业的进程中一定要立足自身特色、找准定位、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2.4.2海洋环境承载力面临新挑战近年来海洋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近海岸海域污染严重、渔业资源下降、海洋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养殖引起的局部海域生物群落结构性改变等问题日趋严重。海洋休闲渔业的开发更多地依赖海洋自然环境资源,景区的生态平衡和环境承载力主要取决于人类对海洋自然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以及大自然对人类影响的消除能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一定要制定前瞻性的海洋生态保护规划,避免因开发的过程中超载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3威海市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对策
3.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海洋休闲渔业的知名度
海洋休闲渔业是新兴的海洋产业,威海市要想在滨海城市的旅游市场中抢占发展先机,就必须加强对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叫响“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城市品牌形象。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推介会等传统宣传方式和手段的基础上,要创新宣传营销的方式,重视和加强公共传播意识。通过举办公益活动及对各种会议、赛事、展览等公共活动赞助等方式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健全和完善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公共设施对信息传播的支持系统;重视利用网络宣传、微博宣传、朋友圈、校友集群等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3.2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实现海洋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
威海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必须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海洋开发的宏观政策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关注市场需求、立足海洋地域特色,进行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经营,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增加服务功能,使休闲渔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科学编制威海市海洋休闲渔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威海丰富的旅游资源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海洋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与众多旅游资源的相互融合上,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相互利用、整合重组,才能形成新的发展合力。如传统的“海岛观光及旅游度假型”的旅游景区,要着力丰富其休闲功能及文化内涵,拓展海洋渔业的体验项目,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海洋休闲服务需求。
3.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海洋休闲渔业快速发展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的的建设。如:高速公路与铁路、公路的站牌设置、站口建设;休闲渔业集群村落的规划;文化节目展示的舞台推广;休闲体育器材、垂钓渔船的购置;垂钓、观光、竞技体育海域的设施;宾馆与露营地的建立等。科学技术是海洋休闲渔业长远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威海要加强渔业、休闲、旅游三方面人才的教育培养和储备,一方面丰富休闲渔业旅游专业化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要培养一大批休闲类、渔业类、旅游类的专门人才,推动海洋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桂秀.威海发展休闲渔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7(6):69-71
[2] 李花.美国休闲渔业发展模式经验及借鉴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4(2):93-94
[3]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信息网.威海市大力发展休闲渔业 加速产业融合发展[EB/OL].http://www.hswh.gov.cn/Item/Show.aspm=1&d=128.最后访问时间2016-5-23
[4] 威海市政府门户网.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4〕21号文件促进旅游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