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进 李健 曾禹榛 杨梓梁 郭放
摘 要: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或周边,师生间,或与校外人员间的暴力行为。随着当今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全国各地的高校进行学习。因而各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经历不尽相同,自身素质也参差不齐,导致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
关键词:校园暴力;产生原因;解决方法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在安全的环境、良好的风气中学习的权利。而创造这种环境与风气便是国家是学校是社会义不容辞的义务。而随着近来越来越多校园欺凌的视频在网络上曝光,校园暴力已成为大家重点关注与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我们需要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从分析现状出发,对当今各个地区的校园暴力的情况做了大致了解调查,深入探讨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校园暴力的近况,如何有效预防和解决校园暴力等问题。
一、何为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含义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的行为及敲诈勒索等一系列行为。具体有例如发生在校园内及周边地区,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从而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的行为。在整个过程中,包含一个复杂的互动状态,欺负同学会对其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健康,甚至人格的发展。
二、校园暴力的近况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暴力事件,这是世界上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的校园暴力近况
在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不容乐观,发生的频率也是越来越高,暴力程度也是越来越严重,从已有的研究结果看来,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暴力表现出团伙性、报复性、残忍性等特点。2003年浙江大学《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1]:49.2%的同学承认对他人有过不同程度的暴力行为,87.3%的同学承认曾遭受过其他同学不同程度的暴力侵害。
(二)美国的校园暴力近况
校园暴力在每个国家都有发生,而美国属于较为严重的国家。据美国国家学校安全中心的统计和调查[2],在2007-2008学年,美国K-12年级供油5570万学生,在该学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中共有43人死亡。在2007年有150多万12-18岁的青少年受到非致命的校园暴力伤害,包括82.68万盗窃和68.41万暴力。10%的男中学生和5%的女中学生在校园遭到过武器威胁,32%的学生遭到过欺辱。85%公立学校至少发生过一例暴力犯罪、盗窃或其他罪行。
(三)日本的校园暴力近况
在日本,根据一项调查显示,16%的日本学生做过欺负别人的事,35%的人被欺负过,即欺负别人又被别人欺负的占38%,两者都没有的仅占12%[3],校园欺负问题已成为日本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经常受欺负的孩子通常会情绪低落、感到孤独、由此引起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继而发展成逃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而对欺负者来讲,欺负他人很容易形成相当稳定的习惯,导致以后的暴力犯罪。[2]
三、校园暴力的成因
(一)个体因素
年龄是影响暴力的最大因素之一,暴力的类型与年龄相关。这种相关性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其生活经历相联系的。此外,个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是影响暴力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超出常规的行为、学习成绩差、控制力弱等因素对暴力行为具有较好的预报作用,早期吸烟、吸毒、女生缺乏自尊等问题都会增加暴力行为的危险性。
(二)家庭因素
由于现代工作压力,很多双职工家庭的父母忙于工作,使孩子缺少家庭关爱,甚至存在家暴等原因,都会不同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干扰其人格和观念的发展。Flannery和Williams研究[4]表明,受过虐待或忽视的儿童在成人以前要比没有受过虐待和忽视的儿童超出38%的可能性因为暴力犯罪而被逮捕。
(三)校园文化的影响
现今社会是一个注重学历和文凭的现实社会,青少年面对主要的高考压力,课业成为他们的巨大负担。教师和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学习与成绩,使其过早承受过重的学业负担,于是当紧张和压迫积累到一定程度,学生便会通过暴力行为发泄出来,即表现为校园暴力的形式。
一些学校的分班措施,或是老师对优生差生的区别对待严重伤害大多数学生自尊,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对学校和老师反感。由于课业上屡遭挫折,丧失学习兴趣后行为愈发堕落。在外游荡,拉帮结派,结交社会的不良人员。由于青少年期处于叛逆且大胆时期,容易受到哥们义气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并逐渐在老师看不到的暗处形成不良氛围,导致其价值观和主流社会产生较大偏差。由此,开始产生校园暴力。据某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调查[5]显示,72%的少年犯在校时就是备受冷落的“差生”。
(四)社会文化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然而在广泛传播的信息中也包含很多不良信息,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有暴力倾向的信息有很强的敏感性,心智不成熟的他们便会盲目效仿。据调查显示,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媒体上犯罪新闻获悉的。由此可见,带有暴力倾向的媒体渲染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四、校园暴力的防控措施
(一)家庭防控
家庭环境也是导致暴力倾向的一大缘由。因此,家庭防控应当作为第一应重视的防控。家长应该重视孩子心理健康,对子女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依赖;家长一定要避免对孩子的心理惩罚,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应正确引导而不是打骂或体罚;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一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教育子女在爱护自己的同时也要友善他人。
(二)学校防控
学校是学生除家以外,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学校及其相应组织应当作为防控校园暴力犯罪发生的源头。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对于暴力行为进行惩处;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在校学生呢个的自我保护;加强门卫制度,严禁校外人员无故进入校园;学校也应设立课堂教会学生如何让正确处理校园暴力。
(三)社会防控
针对引发校园暴力犯罪的外在因素,社会防控亟待解决。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及教育力度,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电视、电影、网络等媒体对于暴力的传播。
五、结束语
校园暴力是一个严重严肃的问题,想要有效防控解决校园暴力的问题,是一个道阻且长的过程。我们应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行开导与教育,将暴力事件降到最低。(作者单位:西华大学)
参考文献:
[1] 杨宏飞,叶映华.杭州市中小学校园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
[2] 李云鹏.美国保卫校园的安全机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
[3] 文部科学省.平成21年度(2010年)[R].
[4] Flannery、Wiliiams调查结论[Z].
[5] 王光华.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预防[N].法制日报,2010-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