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

2016-11-22 04:43张慧琴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注意力习惯创设

张慧琴

学会倾听,不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它体现了学生对说话人的尊重,学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有助于帮助学生培养更健全的主体人格。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做到活跃而不失有序。

一、提出倾听要求,培养倾听习惯

1.提出听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倾听重要性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 :“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因此在教一年级时,课堂上我经常使用一些口令,如:“小耳朵,认真听!”“手放平,身坐直!”等等,进行师生对答。 我还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指导。如:在听老师、学生发言时,要求学生眼睛看着书上或老师出示的教具,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

2.多用激励评价,让学生产生倾听愿望

课堂上总会有部分学生在某些环节表现出倾听的态度,这时,我便牢抓这一契机,真诚而热情地给予孩子肯定与赞赏──“你可真会听”、“你有一双灵敏的耳朵”、“你把别人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 有时我还用面部表情,各种手势等肢体语言来表示感情,这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效果,使发言者在全班学生前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体会到了老师的爱。

3.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倾听魅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便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倾听的乐趣。小学生最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那“倾听”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只有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身心充分放松的良好状态下自然地倾听。

(1)通过故事描述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短小优美的故事,我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使故事贯穿于教学始终,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

(2)通过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愿意参与学习活动。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先用优美的言语描述了这样一个情境:“孩子们听,山中的小鸟在用清脆的嗓音呼唤我们的名字,汩汩的溪流在邀我们与他一起唱和,想不想去拜访这些朋友呀?”这诗意般的导入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美丽情境中。

二、 掌握倾听技巧,培养倾听能力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想听、愿听,而且要会听、听得明白。而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老师的重要责任。

1.让学生在倾听中欣赏

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每学一篇新的课文时,我们都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学生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进行朗读评价 ,应当更偏重于欣赏。因此我常会问学生:你觉得他哪里比你读得好?你还想他再读哪一句给你听听?当然也可以适当提一点建议:读得够不够流利?有没有多字、漏字?等等……

2.让学生在倾听中自豪

教材中某些新知识有的学生已经掌握,这样的内容,我们就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当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时,常会因新鲜感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和关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我时常让学生换位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词语。由多名学生充当“小老师”,对于读得认真的学生优先考虑。一些原本基础差且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就显得尤为认真。

三、运用评价标准,检测倾听效果

为了能及时检测学生是否认真倾听,倾听的效果怎样,我制定了如下评价标准:

1、制定学生倾听能力评价表

2、对总评分在85分以上定为“优秀”,在70分到85分之间定位“良好”,在60分至70分之间定为“合格”,60分以下定为“不合格”。

通过几年的训练,学生在倾听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掌握了一定的倾听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从“不会听”到“乐意听”到“会听”“的境界。在五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养成了严格遵照学习时间,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上课仔细地倾听,清楚地表达,响亮地朗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提高了。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孩子们定能在已有的良好学习习惯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本领。

猜你喜欢
注意力习惯创设
让注意力“飞”回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