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幸福
民谣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并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更新或丰富内容。
这里所记录、收集的民谣,都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在李堂村里流行过的,有长辈为哄小孩高兴、睡觉、不哭闹而自编的;有儿童之间玩耍、游戏时自唱的;还有就是益智启蒙的,记忆一些自然物种、现象、数字之类的,包括一些物件和汉字谜语;再则就是对时下生存、生活及时政的自嘲和针砭。
这些歌谣原生、质朴,乡土气息浓郁,既洋溢着童稚童趣之美,也蕴涵着文学之美。其语言的晓畅流利,人物场景描摹的生动形象,比喻、夸张、拟人、讽刺、象征、联想等各种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以及蕴涵其中的对传统美德的守护和张扬,使之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一代代流传下来。在代代传习吟唱中,其和谐的节奏、真挚的情感验证着人生经验和记忆,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吟诵这些传承了几十代人,承载着历史文化的民谣了。根据记忆,笔者整理出20世纪80年代以前李堂民间经常吟诵的民谣。
东店萝卜超化蒜,王村闺女真好看。
天仙庙,滴水棚;超化塔十八层,一乞台儿,二乞台儿……一气蹦到十八层。
小学语文课本一首歌谣:单干好比独木桥,走一步来摇三摇;互助组好比石板桥,风吹雨打不坚牢;合作社铁桥虽然好,人多车稠挤不了;人民公社是金桥,通向天堂路一条!
食堂的馍,洋火盒(火柴),大人俩,小孩哟(一个),晌午的面条,捞不着;晚上的汤,照月亮。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割豆腐;二十六,买块儿肉;二十七,杀小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馍篓;三十包扁食。
张罗,张罗。张罗,过河,杀小鸡,烙油馍,你吃哟(一个),我吃哟。(张罗:一种游戏。大人蹲下,伸平双手拉住儿童的双手,来回轻拉。)
瞎话儿,瞎话儿,窗户台儿种了二亩骚瓜儿(一种野草,中药名“地骚瓜”)。有人来偷了,瞎子看见了,瘸子撵上了。
小枣树,疙瘩多,俺娘生我独一个。上坡哩,娘搀着,下坡哩,娘扯着。到了婆家可咋着?碾小米,升子量,怕俺偷给娘家粮。俺娘家,白面小米都不欠,骡马成对槽上拴,你家的小米谁稀罕!
石榴开花花似火,撇下家院拾柴火,出门碰见娘家哥。哥哥见我心欢喜,我见哥哥泪如梭。叫声妹妹哭啥哩?哭哭啼啼是咋着!人家媳妇是媳妇,我做媳妇受折磨。白日担水千千担,黑儿地推磨半夜多,浑衣儿滚在睡床上,裙带膝裤懒得脱。狗又咬,鸡又叫,惊动妹子睡不着。锅又大,添水多,柴火湿哩烧不着。你回去,快说说,快叫咱娘来看我。早来三天还见面,迟来三天见不着。
咯咯咯,天明了,石榴花,开成了,开几朵,开三朵,爹一朵,娘一朵,剩下一朵配鹦哥,配的鹦哥会犁地,一犁犁到南场哩,碰到一个卖糖的。卖啥糖,卖冰糖,切给一块俺尝尝。俺回家,偷棉花,俺娘打俺十镰把。俺回家,偷麦秸,俺娘打俺十破鞋。俺回家,偷豌豆,俺娘打俺十砖头。卖糖的,你走吧,俺娘出来没好话,穿的带钩鞋,扎的石榴花,一脚踢你个仰八叉。
货郎担,拨浪鼓,拨浪鼓卜噔噔,孩子老婆都来听:芝麻糖,红头绳,剪子顶针明锃锃。听说要钱哩,刮了一阵风,孩子老婆都走清。
小西瓜,圆周周,那里坐了四个吹鼓手,娶女客,送女客,新媳妇,下轿来,黄道鞋,掉下来,大娘看见笑眯踩,妗子看见拾起来,小姑看见夺过来,新女婿,骂了一声狗奴才:为啥不缀鞋袢带。说得紧,娶得快,哪有闲心缀袢带。脚蹬柜,手扶箱,拿起汗巾寻无常。
板凳儿摞摞,摞住大哥,大哥买菜,买住奶奶,奶奶烧香,烧住娘娘,娘娘拜拜,拜住秀才,秀才作揖儿,作住公鸡儿,公鸡打鸣儿,打住小虫儿,小虫儿喳喳,喳住蚂扎,蚂扎蹦蹦,蹦住臭虫,臭虫爬爬,爬住蛤蟆,蛤蟆浮水儿,浮住小鬼儿,小鬼儿推车,一步一跌,绊得鼻子都是血。
月亮圆,黄巴巴,爹织布,娘纺花,买个烧饼哄娃娃。爹一口,娘一口,啃住娃子小指头。爹也吹,娘也吹,吹得娃子一脸灰。
说瞎话,道瞎话,锅台后种着二亩大甜瓜,长得水桶这么大,他爹说吃了吧,他娘说留着过年下。小偷隔着窗户偷西瓜,瞎子看见啦!聋子听见啦!哑巴就喊,瘸子撵上抓住啦!
拍、拍、拍豆角,南坡有块好豆角,摘一篮,煮一锅。鸡来叨,狗来舔,你一碗,我一碗,案板下,藏一碗,急得小狗乱叫唤。
早上起来露水多,二八小妮儿摘豆角。一篮豆角未摘满,趟湿绣鞋和裹脚(裹脚布)。趟湿裹脚容易洗,趟湿绣鞋颜色落。
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赶牲口;一下赶到九月九,开开后门摘石榴。石榴树下卧斑鸠,问问斑鸠吃啥饭?大米捞面煮豇豆,胡萝卜丝放香油,不吃不吃几“乞篓”。
哦……哦……拍孩儿睡,孩子睡,娘榷碓;孩子笑,娘坐轿;孩子玩,娘坐船;孩子哭,娘杀猪;孩子坐,娘推磨。
小牛犊,跑得快,擦擦桌子四盘菜。小佳人,端酒来,你一盅,我一盅,咱俩喝得热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