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海洋
三季度中国经济交出GDP6.7%的答卷后,好消息不断,10月官方制造业PMI升至51.2的两年新高,财新中国综合PMI升至52.9,创下2013年初以来新高。“黑色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也一路看涨,农产品中对经济活动最敏感的大蒜也吹响物价上涨的号角,似乎一夜之间需求又回来了,中国经济又步入复苏的轨道。
PMI全称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调查得出来的。10月份制造业的采购经理们为什么突然乐观了?具体看,受去产能、去库存和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回暖的影响,近期原材料价格持续回升,刺激了生产。PMI的5个扩散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62.6%,比上月大幅上升5.1个百分点。另外,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3%和52.8%,比上月上升0.5和1.9个百分点,均为今年以来的高点。如果再具体到行业,近年来产业升级的成效显著,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为53.7%和52.3%,比上月提高1.3和0.4个百分点,均为一年以来的新高。其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PMI均在52.0%以上。
中国经济的转型,简而言之是从出口拉动向内需转型,从基建和房地产等粗犷的低端消费向着吃、穿、住、行的高端消费全面转化。在此进程中消费拉动一直是稳定经济成长的中坚力量,这点毋庸赘言。10月份经济数据突然显示了小阳春,还是离不开房地产。至少,连续下滑4年的房地产稳住了,更高端的产业也就不必被房地产“拖累”。故而可以不夸张地说,“复苏”离不开房地产。统计局的官方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8%左右。但考虑到房地产对整条产业链的拉动,从建材、建筑业到家装再到家电家具等围绕居住的相关行业,中银国际的测算显示,销售持续超预期火爆,前三季度房地产产业链占GDP比重可能高达20%。过去十余年间,中国每隔几年就会经历一次房地产周期,上一个周期中房价供需严重失衡,致使经济增速长周期回落。自去年中深圳起步的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热潮扭转了颓势,可10月初,政策“一盆冷水”,限购限贷升级,三线城市能否接过一、二线城市的接力棒,却是存疑的。
具体到商品,中国近年来消费升级的两大支柱一个是房子,另一个则是汽车。中国居民消费中的一半是耐用品消费,而耐用品当中的三分之二都是汽车,这也就意味着汽车消费决定了总消费的走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市场,今年1~9月,全国汽车销售1936万辆,同比增长13.17%,更为增长添砖加瓦,尤其到了9月,单月销售256万辆,环比增长23%,同比增长26%,显示居民购车消费在加速,而购买汽车等大件耐用消费品,本身就说明居民对未来的收入有信心。不过,对于汽车的“金九银十”,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半政策是必须考虑的,该政策去年9月底推出,10月开始执行,到今年底截止。政策刺激了今年汽车产销两旺,去年的低基数更凸显了今年9月的“井喷”。刺激措施结束后汽车引擎是否还将轰鸣也是存疑的。
9月,国产品牌汽车销量占到销售总量的42.68%,占有率环比上月提升2.42个百分点,1~9月,占有率同比提升1.41个百分点,这正是中国经济的韧性所在。可不容忽视的是,前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达到19.4%,来自民间的投资和消费还不足以在“L”型走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同期,商品房的销售额达到8万亿元,增速为41.3%,也使得信贷是否能继续高涨存疑。高投入高产出模式难以为继,也就不能指望靓丽的统计数字带来经济复苏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