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明,郭海山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黄颡鱼鱼种成鱼池塘轮养技术试验
董晓明,郭海山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11)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嘎牙、黄骨鱼,具有适应能力强、生长快、营养高、肉质细嫩、鲜美的优点,近年来,深受居民和养殖户的喜爱。河南省郑州市古荥镇南王庄村一垂钓休闲渔场根据市场需求,2014年在渔场内利用一面积为3 468.4 m2的池塘开展黄颡鱼鱼种、成鱼池塘轮养试验,在6—12月饲养大规格黄颡鱼鱼种,第2年的1—7月饲养黄颡鱼成鱼。共出塘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 426.6 kg,平均出塘规格为22 g/尾;黄颡鱼成鱼3 951.6 kg,平均规格为118 g/尾,获得较好经济效益,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1试验池
池塘面积为3 468.4 m2,池塘坡度比为2.5∶1,池塘四周用水泥预制板砌成护坡,池埂用砖石砌平,鱼塘为东西向,有良好的进排水设施。进排水方便,进排分离,高灌低排,水源充沛、水质清新,池底平坦,池塘水深2.5 m。配功率为2.2 kW的叶轮增氧机1台,投饵机1台。
1.2池塘准备工作
在夏花鱼种放养前15 d,对池塘进行清污整池、消毒。清除池塘过多的淤泥,池底保留20 cm厚度的淤泥。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按每667 m2使用生石灰75~100 kg,以有效杀灭池塘中的有害病菌、寄生虫卵。12月底大规格鱼种出塘后,将鱼种放暂养池中,对池塘再进行修整与消毒,方法同上。
2.1夏花养殖放养
2014年6月28日,从武汉购回规格为3.2 cm的黄颡鱼夏花鱼种7.54万尾,平均每667 m2放养1.45万尾。放养前10 d加水1.2 m。加水时,设置过滤网,以免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夏花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消毒10 min。黄颡鱼鱼种放养15 d后,每667 m2再套养尾重250~300 g的鲢鳙鱼种250尾(鲢鱼与鳙鱼比为4∶1)。
2.2成鱼养殖鱼种放养
2014年11月25日,将试验池塘内鱼种起捕分塘,共收获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 426.6 kg,平均22 g/尾,成活率86%,收获鲢鳙鱼780 kg。将鱼种放养在预先准备的暂养箱内,原池加水后,每667 m2用漂白粉1.5 kg全池泼洒,3 d后将暂养箱中的大规格鱼种筛选出较大的放入试验塘中,共放养1 137.5 kg,平均每667 m2放养7 000尾,平均规格为32尾/ kg,其余289.1 kg对外出售。放养前用5%食盐水消毒10~15 min,放养时过程同时开动池塘的增氧机。黄颡鱼鱼种放养20 d后,每667 m2再套养尾重450~500 g的鲢鳙鱼种250尾(鲢鱼与鳙鱼比为3∶1),以便调节池塘水质和有效利用饵料。
3.1鱼种培育期饲料及投喂技术
3.1.1饲料选择及驯化选用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粗脂肪≥6.0%、赖氨酸≥1.7%,饲料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可满足黄颡鱼生长需求。鱼种放养后第3天开始进行驯食。驯食时,在池塘四周及投饵机附近搭设4个浮性饵料台,人工撒喂破碎料,开动投饵机,使其空转。之后逐渐减少饵料台,10 d后将鱼集中在投饵机下方驯食,直至过渡到完全用投饵机进行投喂。刚开始驯食时,撒喂要慢,并注意观察鱼上浮吃食情况。
3.1.2饲料投喂方法刚开始投喂时,要做到少量多次,7月份每天投喂4次,上午少投,下午可适当多投。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25 min,日投饵率为6.0%~8.5%;8月份至10月15日,每天投喂3次,即8:00、12:00,17:00。日投饵率3.0%~5.0%;投喂时间控制在每次为50 min,每天投饵2次,7:30和17:30,日投饵率2.5%~3.0%。
投喂饲料时注意观察鱼类吃食情况,并依据天气、水温、水质、鱼类吃食等变化调整投喂量。
3.2成鱼养殖期饲料及投喂技术
3.2.1饲料选择选择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8%,粗脂肪≥5.0%、赖氨酸≥1.6%的黄颡鱼专用饲料。
3.2.2饲料投喂方法试验池经过越冬后,3月中旬,当水温达到12℃以上,要及时开始投喂饲料。此时水温较低,鱼儿摄食量不大,要少量多次,提早开食对黄颡鱼恢复体质、提高抵抗力十分重要。3月至5月份,每天投喂4次,日投饵率为1.5%~2.5%;6月至7月份,每天投喂3次,日投饵率3.0%~5.0%。投饵要做到“四定”。
3.3池塘水质的调控措施
养殖期间,做好试验池塘水质调控工作,保持池塘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是试验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试验重点工作,养殖期间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进行水质调控。
3.3.1适时加注新水不同养殖阶段注意调整池塘水位,春夏时期每间隔15 d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水15 cm,并换掉部分老水。6—7月份盛夏期间依据试验池的情况每10 d加注1次新水,同时换掉部分老水,每次换水20~25 cm,在整个养殖期间长期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保持水质透明度30 cm以上。
3.3.2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改良水质根据水体水色变化,定期泼洒生石灰或漂白粉,浓度分别为20 g/m3、1.2 g/m3,调节水体pH值至7.6左右为好。控制水中的藻相。
3.3.3科学、合理使用增氧机根据天气、气温和水质变化,在13:00和凌晨开动增氧机,促进池塘上下水层对流,清除底层池水的氧债,改善底层水缺氧状况。
3.4鱼病的预防与治疗
养殖试验过程中,鱼病的预防与治疗坚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按照国家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要求,不使用违禁、毒害大的药物。同时,根据黄颡鱼为无鳞鱼、不耐药的特征,注意选用刺激小的药物。
3.4.1做好鱼种入塘前的鱼体消毒在黄颡鱼鱼种运输、放养、捕捞过程中,谨慎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鱼种入池前用5%食盐水浸洗消毒10~15 min,预防疾病传播。
3.4.2定期使用药物泼洒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气温、鱼摄食情况,定期使用生石灰或20%戊二醛溶液,浓度分别为15~20 g/m3、0.2 mL/m3,全池泼洒;使用硫酸铜(浓度为0.5 g/m3)和硫酸亚铁(浓度为0.2 g/m3)合剂全池泼洒1次,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
3.4.3定期投喂药饵预防疾病在疾病流行季节,每月定期投喂1~2次中草药药饵,中草药配方为黄芩、黄柏、大黄(按30%、40%、30%含量),混合均匀后粉碎过40目筛,按每1 kg饲料加中草药制剂10~20 g制成药饵,每次投喂5~7 d,药饵要求现用现配。
3.4.4积极治疗鱼病2015年6月11日,试验池在巡塘时,发现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突,离群独游,食欲减退,经诊断为肠炎病。治疗方法是:用10%聚维酮碘全池泼洒,浓度为0.5~1.0 mL/m3,隔1天再泼洒1次;同时内服甲砜霉素,按10 mg/ kg鱼体质量拌药饵,连续投喂5 d,由于治疗及时,没有发生大的死亡现象。在整个养殖期间,没有其他重大病害发生。
3.5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养殖试验期间,坚持定期巡塘,观察鱼摄食和活动情况,做好池塘记录,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4.1养殖产量2014年11月分塘起捕大规格黄颡鱼鱼种1 426.6 kg,平均22 g/尾,成活率86%,其中1 137.5 kg放原池继续饲养,出售289.1 kg,收获鲢鳙鱼780 kg,饵料系数为1.41。2015年7月12日,干塘收获黄颡鱼3 951.6 kg,平均每667 m2产760 kg,平均体质量118 g,成活率92%,共收获鲢鳙鱼810 kg,饲料系数1.52。
4.2效益分析
黄颡鱼成鱼收入102 741元(按26元/kg),黄颡鱼鱼种收入9 251.2元(按32元/kg),鲢鳙鱼共收入9 540元,合计共收入121 532元。夏花鱼种及运输费用14 000元,饲料6.3 t,费用34 000元,药品费、水电费及人员工资费用25 000元,总投入73 000元,净收入48 532元,平均净收入9 333.1 元/667 m2,投入产出比为1∶1.66。
试验成功的关键在于选用适口、优质、营养全面的专用饲料,提早开食,精养细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适时调控池塘水质。另外,还要做好养殖期间病害的预防,尤其是发病季节的疾病预防,发现池鱼生病时应及时对症治疗。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勤巡塘,观察摄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科学管理。
该养殖模式,受当年气候因子、水温变化影响较大,当遇到气温低,持续寒冷天气时,对黄颡鱼生长不利,到7月份可能因达不到较好的上市规格而影响养殖效益。在实际养殖生产过程中,可以选用2~3口池塘,设计不同的上市时间,采取大规格鱼种、成鱼轮养、轮放,以实现最大养殖效益。
在池塘内实现黄颡鱼大规格鱼种与成鱼轮养是可行的一种养殖模式。目前郑州地区多以养殖鲤鱼为主,养殖效益明显下降,采用在池塘内上半年饲养大规格黄颡鱼鱼种,年底分塘后养殖成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增加渔民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
10.3969/j.issn.1004-2091.2016.11.013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