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玲
从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材看中美文化差异
□骆晓玲
引言: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社会工作概论》介绍了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和社会工作的实务过程,同时反映了与中国文化在民族、教育、慈善和社会福利制度方面的差异性。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 《社会工作概论》中写道:社会工作起源于西方社会,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和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农村社会工作、城市社区服务、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残疾人康复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和学校社会工作。这些内容反映中美在以下四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政府,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央政府,虽然都有关于民族事务的政策和制度,但民族间却无平等可言。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方针和政策,即民族平等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政策。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呈“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特点,汉族地区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地区有汉族居住,这是长期以来各民族相互交往、流动形成的。普通话的普及使56个民族能够无障碍地交流、平等相处、共同发展繁荣。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居住着白人、印第安土著人、黑人、南美洲西语裔、亚裔等人种。在美国的一些州或城市,比如洛杉矶,有著名的 “小东京”、“小首尔”、旧金山的“小西贡”、“中国城”等亚裔城,还有聚居在一起的黑人街区、墨西哥人街区等,这些群聚在一起的民族,除了出于一种民族群体价值观、对集体强烈的依赖性和“抱团”的思想,最重要的应该是在如此陌生的国度,有这样一个相对熟悉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下,能够让移民们产生安全感。曾经的“有色人种”黑人、亚裔、南美洲西语裔一直遭到种族歧视,现在也仍然未能摆脱这种局面。美国黑人经历“南北战争”的废奴制、马丁路德金的民权运动,虽然最终在2009年迎来了第一位黑白混血的总统。但是近几年多起美国警察枪杀黑人事件,种族歧视问题仍不容忽视;2015年对纽约华人警察误杀黑人事件的判决,无疑都是种族歧视的体现。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中国人几千年。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却有着多所世界顶尖大学,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学子,由此可见教育在美国的重要地位。虽然两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却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家庭教育在这些方面的差异更为突出。
1.教育目的
“书中自有黄金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使中国家庭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们都希望将来孩子能出人头地,有好的职业,为家长面子增光。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家长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陪读,让孩子从小就参加各种各样的才艺班、奥数班,为的就是上名牌大学,取得高文凭,找到好工作。
美国的家长更注重对孩子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和独立生存的能力培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自我决定意识,家长更多地是陪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游泳、冲浪、登山、徒步等,通过运动锻炼孩子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给予孩子更多的自我空间来实现自我价值。
2.教育内容
中国虽然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但
家长和教师仍然无法摆脱高考、中考的束缚,对孩子的成绩期望值很高,分数一直都是衡量孩子升学的重要指标,文化知识的教育局限在分数的层面。
而在美国,教育内容偏向生存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合作能力很强,为孩子走向社会和职场,适应各种生活和工作环境,提供了基础,使孩子更具独立性。
3.教育方式
中国父母“手把手”的教育方式,以及“一站式”的照顾,让孩子成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太阳”,父母决定孩子的一切,孩子只需按照父母的决定努力完成就行。
在美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是平等的,孩子有决定权,父母只是提出建议,最终还是由孩子自己解决。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活方式、工作种类等,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中国的“仁爱”思想最早体现在寺庙的布施上,出家人把化缘得来或者施者捐赠的食物布施给一些流浪汉或者穷人。但如今中国的富豪或名人做慈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博名声,增加新闻点击率。比如中国第一慈善家“陈光标”的慈善行为或多或少引起了大众的争议。另外,中国的“世袭”制也影响中国人的慈善观念,祖辈的财富是要留给子孙后代的。
而美国是一个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在基督教的教义中,有“原罪说”和“救赎说”。人们相信人生来有罪,只有通过一生劳作和对他人的博爱来赎罪。另外美国的“世袭”观念并不严重,他们更看重白手起家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他们只会留一小部分财产给子女,大部分用来做慈善活动。如股神“巴菲特”、首富“比尔盖茨”及年轻的富豪“扎克”每年都捐献几千万甚至更多美元来做慈善。
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还在不断发展和探索中,社会福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残疾人福利事业的发展对于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不适合参加劳动、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或法定抚养义务人无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有关救助制度之中,予以供养、救济;2.老人社会福利的发展,目前在城乡政府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城镇高龄老人津贴制度等,这些制度只覆盖少数老人,那些没有养老金的老年人仍依赖于家庭老年保障,由其子女承担养老责任;3.妇女儿童社会福利的发展,随着国家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实行妇女生育保险制度。儿童社会福利主要针对孤儿和流浪未成年人的保护,对现在出现的“留守儿童”现象,相关部门有一些对应的措施。4.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成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别承担不同的医疗费用支付责任。
而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相当全面完善的。美国现行的福利制度是从1936年社会安全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实行之后逐步完善起来的。相应配套的有许多法案或保险:联邦社会保险是为就职人士设立的,失业补助金针对遭辞退失业的,公共援助金专为低收入或无收入老人或家庭而设立的,孕妇与儿童福利是为保护和增进孕妇及儿童健康而设,只提供健康服务不提供现金发放。同时还有1.工作保险,包括失业保险金Unemployment Insurance、工人赔偿金 Worker’s Compensation Program、州立伤残保险金State Disability Insurance(只有部分州设有此类保险金);2.生活补助Public Service for Low Income Persons,包括粮食券Food Stamp、学校提供的廉价或免费膳食School Lunch Program、家居能源补助计划Home Energy Assistance Program、廉价公共房屋 Public Low Income Housing;3.医疗保险Medicare,包括医药补助Medicaid,这是一个保健计划,专为收入低微的家庭设立,可以同时享受医疗保险,不过只有美国公民可以享受。家中照顾计划In Home Support Service,为65岁以上老人、失明者或残障人士提供的家务和非医疗性照顾。从以上罗列的社会福利保障法案或服务,不难看出这些福利覆盖了老人、残障人士、妇女儿童及低收入家庭,覆盖面广,受惠面大。
通过社会工作专业英语教材所看到的中美文化四个方面的差异。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虽然只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包容性,使之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如今,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下的全球化时代,两国文化的交集越来越广泛,只有求同存异,各自的文化才能一直传承下去。
(桂林理工大学)
教改工程_2016年课题_网络课专业英语(社工)(编号:002503216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