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山
随笔六题
关海山
男人挣钱女人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了帮助男人把钱花完,女人便一趟又一趟地上街。
女人上街有女人的自在潇洒,与男人上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女人上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颦一顾之间,顿生千般姿态、万种风情,一街的红绿蓝紫、春夏秋冬、高矮胖瘦、飞短流长,尽收眼底;男人上街是心无旁骛、目不斜视,他们都能深刻领会“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几何原理,出门直奔目的地,买完东西扭头就回。
男人自己不喜欢上街,尤其恐怖陪女人去上街,然而,护花使者的厄运却在劫难逃。
“哎,陪我上会儿街吧。”礼拜天早上起来,男人刚想享受享受“冲杯茶,抽支烟,悠悠哉哉活神仙”的滋味,女人就下达任务了。男人装作没听见,希望女人能有自知之明,知难而退。不料这个时候的女人都极有韧性和耐性,而且脾气也好,软硬兼施,正面、反面、左面、右面,不厌其烦地为男人阐明道理、权衡利害,尽管柔声细语很容易使人产生置身花前月下的陶醉,但男人明白:温和的词语里往往含有坚硬的立场。在裹着糖衣的炮弹的猛烈轰击下,男人屈服了,一边往外走,一边心里感叹:世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挽着男人的胳膊走在街上,女人一脸的洋洋自得。心情愉快了,逛街的兴致便愈加高昂。大商店得进去转一转,小地摊也要蹲下来翻一翻,似是经心又似无意地放下一样、拿起另一样,有一句没一句地与卖主搭个腔,问问质地,讨讨价钱,不一定都买,但一定要都看;给不给脸色是卖主的事,理不理他的茬自己作主张。问多了问烦了卖主不再吭声,不吭声拉倒,反正压根儿就没打算相信他的话。卖瓜的能说自己的瓜苦?生意人的话从来都打九成埋伏,他们的介绍只能作为参考。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锅碗瓢盆、服装面料、灯具首饰、美容化妆,一一拜访周到。这么走下来,一街的甲、乙、丙、丁全了然于心,吃亏上当的事便不易发生。听那边小伙子唾星四溅,大喊“清仓大减价”。“哼!”女人嘴一撇,“什么‘出口转内销’‘赔本大跌价’,全是骗人的把戏!”女人对街上的这一套都了解:某某商店门口围一大堆人抢购旅游鞋,其实一多半的抢客是店主花钱雇人为其拉生意的;哪家购物中心的门口挂块破布,“最后一天跳楼大处理”,血淋淋的几个狗爬爬字着实让人大动恻隐之心,其实再过半个月你去看,仍是那块破布,仍是那几个歪歪扭扭的狗爬爬字……女人虽然没有读过列宁“在市场上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情况:那个叫喊得最凶和发誓最厉害的人,正是希望把最坏的货物推销出去的人”的光辉论断,但她能扳起指头如数家珍般一口气给你说出一百个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足以令你惊讶得瞪破眼睛合不上嘴的见怪不怪的事实。于是,男人不得不承认自己孤陋寡闻,不得不佩服女人兴趣如此广泛知识如此渊博!激动之下,男人甚至觉着回家以后实在应该从此承包洗衣、做饭诸等家务,只是没和女人商量,不知人家是否同意?
其实,做不做家务并不关键,真正令女人感兴趣的还是衣服。爱美是人的天性,渴望年轻、漂亮更是女人永久不倦的话题。中国的旗袍、日本的和服、巴黎的时装、美国的牛仔衣……一件件积淀着厚厚的民族历史和现代文化的服饰,是女人生命中的骄傲。男人有钱都抽了高档烟,隔三差五地去饭馆挥霍一顿;女人就是女人,不舍得吃香喝辣,却舍得买穿买戴;不过,女人毕竟是女人,一家的柴米油盐使她不能不对一件高档服装考虑再考虑否定再否定,实在心痒忍不住了,便去穿上试一试。试一试总不要钱吧?时间久了,许多商店的高档时装前便多了一块“请勿动手,谢谢合作”的醒目硬纸牌。“小气鬼!”女人愤愤不平地骂一句,退而求其次,转身又去羡慕别的衣服。“天呀,这么‘山’的衣服也敢挂出来!”对稍低档的服装女人最喜欢挑三拣四。可过几天再去,老板说就是她最看不上眼的那种衣服结果连样品也卖出去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难怪男人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女人宁肯关住家门啃窝头吃咸菜可出了门一定要打扮得光彩照人,女人便自豪地告诉你:世界就因为有了女人,才变得五彩缤纷;就因为有了女人的打扮,才有了绫罗绸缎,才有了香奈尔,才有了华伦·天奴和皮尔·卡丹!
男人却顾不上这些。男人可以下围棋、打麻将三天三夜不合眼不觉着困,可以上山、旅游、打猎跑几十里路不知道累;可上街不行,小半天走下来,腰也酸了,腿也疼了,脚跟老也往上抽,脖子一个劲地朝下拽。见女人还要去商店,男人说什么也不进了,“你去转吧,我在商店门口等你。”一个人蹲着没事,就盯着过往的漂亮姑娘看,一直目送好远回不过神来,女人从商店出来见状妒火中烧,一把揪住男人的耳朵:“看什么你看?人家好跟人家去!”男人心里一惊,仍故作镇定地赶忙解释:“我是看她穿的那身衣服若穿在你身上会比她漂亮一千倍。”女人明知谎话,却也心中高兴,扑哧一笑:“少贫嘴,回家!”
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往回走着,男人禁不住心中偷想:什么时候能规定上街跟上班一样,迟到半分钟也得扣钱,不知女人还有没有兴趣?
忽然有一日,你竟一跃而成了个“彩迷”。实话实说,打心眼里你对于这个绰号是嗤之以鼻的。当然你也知道,彩迷者,并非财迷也,从外表看去,虽然二者似乎有着诸多的相同之处,实则,差之一字,谬之千里呢。
要说小日子嘛,你其实过得也不赖,这几年做生意,走南闯北摸爬滚打,功夫不负苦心人,总算是有滋有味吧。可人之为人,超凡脱俗者毕竟是极少数又少数,要不怎么说,温饱思……愉悦呢?往时髦里挤,这就叫:善待自己。不过,你自小心地善良、胆小如鼠,走路都怕踩死了蚂蚁,那坑蒙拐骗打砸抢抽的勾当你肯定想也不敢想的,玩麻将、打扑克、跳舞、下棋、钓鱼、上网……你又全都不会,难怪你老婆直夸你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特级保护珍奇动物”哩。
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在这时,各种彩票陆续上市了。先了解,后观察,再研究,用尽统筹法、归纳法、筛选法、排列组合法,等等,你终于得出结论:这可是件政府允许、公安不抓、广大群众拍手称快、自己心里偷着澎湃的大好事,果真苍天有眼、千年等一回哪!
人的潜意识里其实都有“赌一把”的渴盼的。看准了机会,那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你多年来养成的坚定不移的性格。先是小额投资,花上几块钱热热身、熟悉熟悉行情,说是小心谨慎也行,叫做投石问路呢也罢,反正这又不丢人,改革开放都还摸着石头过河哩,别人有别人的计划,自己有自己的主意,随意选择,互不干涉。开始几次的中奖与否你都还挺大度,全然不放在心上,来去一副宠辱不惊倜傥潇洒的派头;慢慢地就坐不住了,心想:咱也不比别人差哪儿呀,怎么就那么几个简单的数字左思右想用尽了办法却也勾画不对?虽说人们买彩票都是奔着那大奖去的,可人家大奖并没有限定中奖的名额!话再说回了,大奖难中倒也讲得过去,几百万人里面出一个,是不容易;关键让你心理不平衡的是,小奖光每期就好几万个,可也从没光顾过你一次,这才真叫——干着急,不出汗!
回到家里坐下来细细地一思量,你问自己: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该不是自己心还不够虔诚吧?要么是选号的方法不对?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集思广益历来是我党推崇的政策,那就发动“群众”搞民主吧。叫过来老婆、孩子围坐在一起,临时召开家庭常委扩大会议,开宗明义,重点讨论如何使家里的经济在短期内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的热点问题。于是,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煞是热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达成一致协议,每选一组号码必须不厌其烦地进行一系列虔诚而复杂的运作程序:先气沉丹田,情绪稳定,去除杂念;再洗干净双手,用自制的“号球”模拟摇奖,摇出的号码可填入正规的投注单,作为有效投注。至于“号球”么,可视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条件,凡扑克、纸蛋、黄豆、布头、玻璃球等,均可入料制作,以选出堪当大任的号码为目的。
做好一切准备,你一笔一画认认真真诚惶诚恐地填好投注单,绝不允许上面有一丁点的污迹;然后把投注单平平整整地夹进一本新书中——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吗?——一脸神圣地走向投注站。这时,你的心情是极为矛盾的:努力放松做出满不在乎的状态,因为据说幸运之神往往垂青于那些求财并不心切的人。可是你明明满脑子的彩票和阿拉伯数字,甚至连中奖后的奖金分配问题都记不清在灯下和老婆红过几次脸了,这时候又要自欺欺人,还要不露声色,实在是——难于上青天呀。
然而,“天”降大任于斯人,就这么义无反顾日复一日地,你念的是彩票、说的是彩票、梦的是彩票——为伊消得人憔悴,都是彩票惹的祸——当时的激情这时已多变成了机械的重复,但你依然痴心不改。贝多芬说过: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这话你服。何况,彩票这种事儿,不分高低贵贱,公平竞争,即使中不了大奖,“失之东隅,藉此收之桑榆”谁也说不准哩。
只是周围的人并不十分明白你的心情。路上遇见了,看你的眼神怪怪的,有时候脸上挤出来的笑容也同样不可捉摸。于是问你“中啦?”“没。”“还买?”“买!”就有人凑过来叹气:“要我说呀,这彩票绝对应该再增加一个奖项:一个号码都没选中奖!都不容易,以资鼓励么!”
你却很清高地瞥了他们一眼,并不答话,只心里想:献爱心就是献爱心,掏了没有几块钱,倒念念不忘中大奖,一点儿风度、境界都没有,哼——俗!
已经许多年了。那时候刚参加完高考,十年磨剑、十年寒窗,聚集了这一次全心力的冲刺。考好考坏姑且不去管它,反正写完了考卷上的最后一个字,走出考场,太阳也比以往的暖,天空也比以往的蓝,街上的陌生人一个个也都比以往和蔼可亲了很多。做几次扩胸运动,长长地出口气,放肆地跳起来摸一摸街边垂下来的柳树枝条,这下好了,可以暂时有段长时间不再去和老师捉迷藏,不再在父母的虎视眈眈下夜点明灯下苦心,不再连睡梦中喊出的呓语也叽里咕噜的汉英夹杂——多年来忠心耿耿地陪伴着我的课本、练习册一下子不再重要了,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们作为礼物送给邻居的小弟小妹,也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它们扔掉或者当废纸卖掉。我相信,那一时刻的突然放松、愉悦和复杂,绝对是人的一生中也难有几次堪与比拟的。
随之而来的便是空虚。过惯了紧张的生活,猛然间没有了压力、没有了确定的目标、没有了老师或父母站在身侧的监督和逼视,还真叫人手足无措。因为挂念着考试的结果,焦急?渴盼?担心?祈愿?说不上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总之,拖得人懒洋洋的,根本产生不了出去玩耍或者享受什么的欲望。那就上街走走吧,随处看看也好,散散心,省得一个人坐在家里闷出病来。
独自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着,无所事事,干脆哪儿人多、哪儿热闹,就往哪儿挤。卖药的,耍猴的,算命的,下棋的,练气功的,推销减价货物的……全都成了我光顾的佳处。听着四面八方的话语,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物,“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欣赏与平衡中,积少成多,脑子里便装下了许多津津有味的故事,充实和成熟着我懵懂的年龄。
大街就是一个浓缩了的人生舞台,生,旦,净,末,丑,皆尽情地表演;而热闹就是短小精悍的小品,深邃的哲理蕴藏其中,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耍猴的围观者最多。一阵锣声响过,披红挂绿的猴子便一蹦一跳地来到观众面前,眨眨眼睛、嘟囔嘟囔嘴巴,接着,惟妙惟肖地模仿着人的动作去拉车、吸烟、翻筋斗、做游戏,遵照其主人的指挥,去完成各种规定的动作,它会和猫因为馋嘴而打架,也能与狗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主人分配的任务,抽空还要对围观的人群挤眉弄眼抛去一个飞吻。于是,大家全都开心地笑了,前仰后合,抑扬顿挫。观察着忘乎所以的人们,我突然心中感到纳闷:面对如此聪明而灵活的猴子,谁能知道到底是人在耍它,还是它在耍人?说不定主人把它关了一天,这会儿它正心情郁闷浑身烦躁想出来撒撒野、逗个乐呢!下棋者闹中求静处之泰然,亦步亦趋步步紧逼,一招一式丝丝入扣,颇有大隐隐于市的超然风度。然而,河、汉对垒,将、帅争命,棋盘上血光剑影,危机四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看似宁静、超然的沉默中,其硝烟弥漫排山倒海之势,却一点儿也不亚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开片的大场面。要不,对面弈者的全身已被汗水湿透,为啥却头上青筋爆裂眉头紧攥,两眼怒逼棋盘,手上的大蒲扇“呼哧呼哧”地只管掀动人家旁边卖雪糕姑娘的超短裙?有时运气好了可以看到“街头散打”比赛,这在当年可是常事——自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原由,和许多庸俗的武打影片一样,为打而打而已。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芝麻小事口角起来,精彩的对白很快引来了众多的“知音”围观助威,就有一方觉着面子下不来,遂施展拳脚证明自己的存在。得胜一方趾高气扬凯旋回师,被教训者站起身拍拍衣服上的灰土,骂一句“妈妈的,老子先前比你……”大概也不觉吃了多大的亏;卖减价服装的挺有意思,我每天观看都学习无数次了,总是相同款式大致颜色的那几件衣服,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清仓跳楼大甩卖”,可总有人从人腿的森林中钻到前面转身抱出好几件来,笑眯眯弥勒佛一般,就像走在街上拣了个大元宝;顶叫人不理解的是卖耗子药的,哑着嗓子唾液飞溅指手画脚地向过往行人信誓旦旦:“……祖传秘方,一粒见效。大老鼠吃了蹦三蹦,小老鼠吃了瞪三瞪!”可让人不理解的是,他说话归说话,为什么老要使劲地拍打自己的胸脯呢?“嘭嘭嘭”地让人听了浑身长鸡皮疙瘩。我真想靠前去告他一声钱挣多挣少无关紧要,那胸脯可是自己的,又不是去拍玛丽莲·梦露……但终于没那胆量。据宣传他的药功效那么大,我怕他着急了不等我说完,就会免费给我嘴里填进一包!
近些年,工作,家务,孩子,朋友,职称,买房……杂事一多,也就再没有机会温习昔日闲时里培养、滋长的特别爱好了。不过,现在的人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埋头奔波寻找时机实现自身价值,似乎即使有“热”也难“闹”起来,不值得再削尖脑袋去套近乎凑份子了。这当然是正常的。人生大舞台嘛,每个人都要拼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干吗老要有人不负责任客串去做闲适的观众呢!
“抠将”也就是打麻将。作为“国粹”,麻将之所以能够独领风骚,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令中国的其它艺术性消遣方式嫉妒,自有其特点,而简单、容易、热闹、刺激,更是它的引人之处。古时,也有一些与麻将具有同等功效的娱乐活动,如养鸟、种花、斗鸡、斗蟋蟀,虽也广为寻常老百姓所接受,但不是太费时费事,就是太静太寂寞,尽管振兴有望,终不过成为博物馆里的收藏艺术,给后人增添一点点纪念与唾液飞溅的话题罢了。
扑克牌倒也让人感兴趣,只是轻飘飘的不如麻将够味;另外,麻将牌与扑克牌还有最关键的一个区别:平等。在麻将中,每一张牌都具有相同的价值,甲与乙没有隶属主从尊卑好坏之分,一条与九条也没有大小关系,东风与西风出牌时不必考虑谁先谁后更不必考虑谁要压倒谁的问题,二万与八万哪个做麻头也不掉价;任何一张牌都可能充当呼风唤雨顶天立地的角色,任何一张牌都可能是最糟糕最讨人厌的东西,问题是这张牌出现在哪里、出现在什么时候。每一张牌都只有在打麻将的具体过程中才会体现出它的独特价值来,而这种价值又是短暂的、转瞬即逝的。每张牌的实际意义在每一轮的打牌过程中都不相同,一张决定生死的牌顷刻间会身价百倍,顷刻间又还其本来面目,回到芸芸众生之中。扑克牌就不一样了,王永远是王,它的存在永远决定着一种不平等的秩序。
当然,一般人打麻将仅仅为了解闷,不会有这么多的理论上的缘由。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聊天,一边打麻将,说说笑笑的,没有了经济利益的制约,各自的心态都是健康而自在的。玩得久了,大家都有点昏昏欲睡,“来点刺激吧。”于是,三元两元地加点“小菜”,提高了玩的兴致,也能为人们所接受。
一旦几个以赌为业或以赌为乐的嗜赌者聚到一起,便意味着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的开始。首先决定用什么打法:京式的、广式的、川式的、沪式的;是平和,是立四,是算点,是打圈,是打锅……再互相通个气,看有无新的规定。打麻将在座的都可以参与制定新的规则,不用开会研究决定,也不须打报告请示审批,只要牌友同意,便是约定俗成的牌场“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具体操作过程中每个人又有着广阔的自由,可以兴致所至凭感觉行事,也可以作细致严密的分析,察言观色打理性麻将,缺、坎、边、吊、清一色,愿怎么打就怎么打,只重结果不计过程,胜者为王败者寇,最终和了牌算本事。打牌刚开始都还能说个笑话逗个乐时不时冒句俏皮话调侃调侃对方,半个小时过后,输赢的差距一拉开,气氛顿时就紧张起来。“上了赌场,不认爹娘。”时间的流动往往造成几家欢乐几家愁,眨眼间工夫河东变河西。赢了钱的兴高采烈,而且一顺百顺,好手气是挡不住的,起手牌还是八面不挨,几张上来,就像模像样,嘴子够麻头有,眉眼齐全,净等上停和牌了。“哼,老天爷也是势利眼!”心情愉快,摸起牌来也潇洒,轻轻巧巧地揭过一张,根本不用翻过来看,“麻坛高手”的手上是长眼睛的,拇指与食指捏紧麻将牌,中指在牌底下“哧溜”滑过,子卯寅丑便心中有数了。摸了张好牌,围观者也齐刷刷地伸长脖子,评头论足,“啧啧”有声,好像是他们的功劳;打出一张错牌,周围的人就埋怨:“真臭!该打那一张。”玩牌的人绷紧着脸眼睛朝后翻一圈,谁也不理;转手摸上一张有用的牌,刚好与局外人上次喊着要打的相靠,便亮出正面让他们看,并甩过一句不屑的话:“净是给我瞎嚷嚷,我还不知道这牌该咋打?麻将书上就这么讲的!”后边的观者一个个全都哑然。三下五除二地把牌收拾顺当,才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最后一张牌也最让人等得心急,眼珠发直,手心冒汗,心脏简直提到了嗓子眼,全身的肌肉呈小幅度高频率颤动,生怕一不小心前功尽弃。胆颤心惊中摸到一张和牌的夹张,五脏便全都归了位,仰头长出一口气:“看你往哪儿跑!”把手往空中一扬,“这张牌是不能再换了。”“啪”地一个脆声拍在桌上,“算账!”周围人便也欢呼雀跃,叽叽喳喳地雨后送伞。输者则耷拉着眼皮黑着脸,嘴里面嘟嘟嚷嚷、骂骂咧咧,几只手同时伸向没揭起的牌,一张张翻起,或叹息,或悔恨,或埋怨,或释然……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打麻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个人的兴衰荣辱成败胜负随时都会发生变化,生活的麻将桌上,没有常胜将军,也没有永远的俘虏。只是,麻将桌旁尚有“运筹帷幄”的旁观者,人生却只是自己孤独地把牌一张张赌出去,没人能做逍遥的看客。
很多年前就知道孝义有座金龙山,也曾多次途经金龙山,却从来没有生出过上去看一看的欲望,因为整座山荒芜苍凉,似乎并没有什么看头;还知道金龙山原有著名寺庙,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与当地孝亲文化的结合之地。据资料记载:“孝义西乡临水村南岸有山,名十八甲者,其巅旧建金龙大王之庙,前襟胜水,左涌清泉,山形层叠,恍矗青云之梯,庙貌巍峨,俨开龙门之遥;在昔文人蔚起,仕宦云从,孰谓神灵之默佑、风水之发祥耶。”又知道孝义市这几年由煤炭资源主业转型为发展其它绿色产业,倾力打造了由孝亲景区、忠孝景区、义仕景区、农业观光园、金龙沟组成的金龙山文化旅游景区。于是,凑空闲,与喜好游玩的朋友一起去探个究竟。
传说有金龙山四大王,姓谢名绪,出身士族,本为宋代江南读书人,当年临安遭水患,谢绪散财普济民众,宋朝将亡,谢绪奔走联络抗元。大势颓败,谢绪殉国而亡。百年之后,朱元璋抗元兴明,谢绪托梦乡人,有明主出,黄河北徙以应验,亡国之恨今当报,吕梁相逢必助战。尔后化身金甲神,跃马横槊助明臣。杀敌兵,开漕运,建功勋。美好的传说寄托着民众美好的愿望,金龙山也便因此而得名。
金龙山寺庙群由崇孝寺、敬德祠、财神殿、青云十八阶、观音大佛、金龙庙、金龙泉、娘娘庙、文昌阁等主要建筑组成,建筑独特,气势宏大,庙内塑像生动传神,皆栩栩如生。然而,一路走下来,最使我感慨的,却是景区内的对联。
对联艺术实在是中国的国粹,讲究平仄、对仗、用典等,尤其悬挂于景区的对联,不但要契合对联撰写的要求,而且还要囊括当地的历史、人文、传说、风俗——当然,还应该蕴含美好的寓意。因此,从某个角度就可以说,要想知道一个景区的大体状况,完全可以通过阅读对联去了解。
走进金龙山风景区,迎面便是金龙殿。此殿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清光绪丁酉年(光绪二十三年)夏初,为一堂两屋的规制,大堂正中供奉着金龙大王圣像,屋外有围墙环绕。联云:“金龙郁秀,异石奇峰,茫茫云海三千景;孝义和谐,清风明月,浩浩道经五万言。”此联运用鹤顶格嵌字手法,开宗明义,既说孝义,又讲金龙;既写风景优美,又言文化深厚,诗情画意,描绘了金龙山风景之奇异、秀雅。走出金龙殿,还有一联:“千载嘉风此盛孝义得传承乃至人知孝虎知义;四时惠雨何荣道德同栉沐只因神有道民有德。”此联节奏多变,既将“郑兴孝母”“义虎救樵”的故事隐含其中,又将唐贞观元年唐太宗御赐“孝义”县名、千百年以来传“孝”“义”文化、而致“嘉风此盛”的因果关系,描述以陈。
大雄宝殿于一般寺庙里都有。此处仍为两幅对联。一联为“大奏孝音时时融洽传千里;雄兴义举处处祥和乐万家。”从时间、空间上颂扬了孝音、义举的功德。另一联云:“香烟袅袅融月色风光一尘不到真清净;钟馨悠悠汇禅音佛韵万善同归最吉祥。”上、下两联,一写观景,一写听音,而一“真”一“最”,又把这圣地、佳音描绘到了极致。
山回路转,来到金龙泉。这是位于金龙庙左侧半山腰的一处泉眼,泉眼处有一空口石雕,清冽甘甜的泉水从龙口源源吐出,一年四季长流不断;龙口下置一个放生池,以方便游人将鱼、龟等各种水生生物在这里放生。泉水边悬一对联:“不盈不竭祛病祛灾香泉古井分甘露;教孝教忠登仙登圣妙手仁心济苍生。”此联不但写了金龙泉,而且由泉水及人、及事,联内贯穿着极深的人生哲理。
上到山顶,有一长廊,习习山风中,穿廊而过。廊头挂一副对联:“处事当思义多少;论交先问孝如何。”这是整个金龙山风景区所挂对联中,唯一的一幅七字联。此联明白如话,言简意赅,然而,却让人思考颇多。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借口忙事业、忙工作,忙忙碌碌,为孩子、为房子、为车子,焦头烂额,惟独迷茫了人生观、价值观,忘记了“情”“义”二字该如何写。
最后来到文昌阁。此阁既然为文人喜好之地,那么,对联就更应该显著、突出。绕阁一看,果然,阁体四周皆有对联悬挂。东为“文脉恒昌千秋犹带诗书气;人心尽善百姓皆怀孝义情。”此联上联写“文”,下联写“人”,所谓“人文”是也。那么,文和人是什么关系呢?人可以学文,文可以化人,于是,自然会想到因果关系。西为“星光灿远月色千秋金龙盈紫气;文阁登高道风万里孝义悟天机。”这副楹联上联诗情画意,描绘了金龙山景区的美景、瑞气,下联禅意哲理,颂扬了孝义之地深厚的人文历史。南为“山起金龙自是志与云齐心随日朗;运交魁斗由来梦已道圆德共文昌。”上联用嵌字法嵌入“金龙”,其所以“山起金龙”,是因为金龙山主神“志与云齐,心随日朗”,下联也用嵌字法嵌入“文昌”,其所以“运交魁斗”,是因为“梦已道圆,德共文昌”。北为“笃实文风月醉书香人醉阁;盛昌阁运史崇孝德地崇文。”上联写“文风”,下联写“阁运”,紧紧围绕文昌阁主题,并运用嵌字手法,将“文昌阁”三字巧嵌于上下联之中。双“文”、双“阁”、双“醉”、双“崇”,复词手法充分运用,赞颂了孝义人民陶醉于诗书礼乐、崇尚于孝德文化,从而使孝义大地文化积淀深厚,文气文风浓郁。
当然,金龙山的对联不仅这些,像“圆通殿”“天王殿”“藏经楼”“钟楼”“鼓楼”“敬德祠”等等,都有风韵独特的对联悬挂其中。古语云: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思想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的,同样,一个景区或者一个地区的灵魂,也是要通过语言来向人们呈现的——在对联的引领下游金龙山,也可算是文人的“雅游”吧!
曾有人戏言:要想研究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历史,只需用心研究她的历代人民所戴的帽子就行了。从学术的角度看,这话不无偏颇与玩笑,可也不能不承认自有其三分理由。在某些时候,特别是在遇到难以入手的经济问题的时候,这样做或许不失为一种取巧的办法——因此而打开缺口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呢!
帽子是历代政治的风向标。有关国外帽子的历史我不太清楚,但在中国古代,帽子却有着非同寻常的使命。老百姓一般不戴帽子的,住河边、海边以打鱼为生的渔夫有时还戴顶箬帽,或叫箬笠,也仅是为了劳作的需要;地主——从我们所得的印象中,总是戴着一顶红顶黑色的瓜皮帽,顾名思义,与切成两半但还连着小节瓜蒂的瓜皮一样,再没有别的内容。这种帽子的用料是缎子的,大地主、小地主穿着长袍戴着它在衣服褴褛的穷苦人面前一走,一方面显示了主人的富有,一方面,服饰的迥异又把自己特殊的地位写在了脸上;另外,有面子的乡绅和知道茴香豆的茴字四种写法的知识人士也戴这样的帽子,则是为了时时向人们提醒自己的身份,是文明的象征了。官场上的帽子,花样与限制就显得繁多而复杂。县太爷与节度使的帽子自然不会相同,御史大夫和九省统制的帽子肯定不是一个概念;做皇帝的可以戴明黄色的帽子,其他人戴了便会招来杀身之祸;慈禧太后的帽子上面还要再顶一块平行的帽顶,并在四周垂下珠子穿的帽帘,你芝麻官的夫人敢戴这么一顶帽子抛头露面吗?每个品级的官员所戴的帽子都有自己的规定和特点,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用料以及式样上细微的差别,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说法,甚至在帽子上添一些附加的装饰,如帽翅、帽缨、帽花、帽顶,让人一眼就能辨出官位的高低。官瘾大的人把所戴的官帽看得比性命都重,丢了帽子就等于丢了官位。海瑞罢官不就是先把帽子摘下放在官案上吗?疆场上部队里的帽子虽也分着官大兵小,但主要还是为了保命,他们的帽子是铁制的,在术语上已经叫做“盔”了。也有戏剧里的帽子,像穆桂英戴的那种,拖着两根长长的雉鸡翎、插满各色小旗,花里胡哨的,观赏多于实用,但作为舞台艺术,既然感官上和心理上得到了享受,其它方面人们也就不再苛刻了。
民国以后,由于接受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同政治体制、社会性质一样,无论是颜色、选料,还是外观式样,帽子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种改变最明显的表现是在军队的装扮上。北伐军的将士们每人戴着一顶浅灰色的大盖帽,列队在大街上那么一走,顿时一股蓬勃的朝气,很使激进的人们艳羡不已。往后,由于人们审美的改变,帽子的种类便越戴越多起来。浩劫时的红卫兵小将热衷于军人打扮,不分男女,每人一顶黄军帽,这种喜好在年轻人中一直流行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上小学时还经常碰到社会上的赖小子光天化日之下骑着自行车在大街上从人们头上抢黄军帽的怪事。更为可笑的是,这些小青年的帽子却从来没有端端正正地在头上呆过,他们总是故意把帽檐扯到耳边,或者干脆转到脑后,以便人们了解他们的伶俐与个性,并为自己这种髦得合时的叛逆精神而洋洋自得,他们从来就不知道也懒得去理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千古名言。
这些年改革开放大胆从国外引进,年轻人已抛弃了往年单一的黑、蓝呢子帽,各种新式帽子涌上街头争妍斗奇:迷你帽、贝雷帽、滤色帽、纱卡太阳帽、水手帽、马帽、橄榄球帽……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生活中男士的帽子在款式上变化不是太大,上世纪50年代流行起的冬天戴的“雷锋帽”一戴就是几十年,至今虽还流行,但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的布面换成了皮面,人造毛也换成了名贵的狐狸毛、旱獭毛、水獭毛;鸭舌帽倒还时常在街上看见,可往往给人一种不般配的感觉,或许是看电影上知识分子常戴这种帽子,许多人便也想附庸风雅一番,只是帽子下那副墨镜容易给人不知深浅的迷惑,实在煞了点风景。女性的帽子就不仅仅是新潮了,而且经常给人以夸张和惊奇。梁实秋先生说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是一个畚箕”,中国的女人何尝不是如此的善变!但这浪漫与别出心裁里蕴含着极大的学问。摩登的男女掰起指头如数家珍都能给你说出一大串:脸型长的人宜于戴扁圆体帽子,圆脸的人最好戴顶较高的帽子;卷边无沿的圆顶小帽不适于脸盘大的女士,但宽松的大帽子压到眉际常有神奇的效果;脸盘小的人就应该把帽子推到头顶适当留出额发;皮肤较黑的人不要戴颜色过暗的深色帽子,红色、黄色都能遮丑;米色、青色、深茶色的帽子是黄肤色的朋友;皮肤白的人得天独厚,各色帽子一概不拒;春天的帽子应该色彩鲜亮,给人以生命的气息;夏天的帽子要沿大而阔,防晒遮凉,即使草帽也别有一种风韵;秋天比较随便,各人尽随其好,帽子的颜色、式样都不用太挑剔;冬天当然是帽子的季节,毛线帽、连衣帽、牛仔帽、遮耳帽、真皮帽、八角帽,形形色色,变幻无穷,大雪纷纷中如果遇上男式呢礼帽下天生丽质的淑女小姐,那略带几分野性潇洒的风流妩媚若不让“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才怪呢!
还有两种帽子值得一提。一种是“文化大革命”中的高帽,塔形,纯用纸糊,最高者达一米多,帽子的四周写满被戴者的名字与“罪行”。这种帽子虽已成为历史,但一经提起,仍让许多过来之人心有余悸;另一种是张飞戴过的高帽。传说张飞当年曾怒斥一兜售高帽者,卖者颇具委屈地告诉张飞:“张大将军,做此生意实非出自小人本愿,只是世人不能都像您廉洁清高刚正不阿,不然,哪有小人立足之市场!”张飞闻言觉得有理,遂不再追究。卖者转身清点高帽数目,分明少了一顶。其实,也不只张飞喜欢听顺耳话,算到今天,各种得意之人又哪个没有享用过这种高帽?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警察帽、邮电帽、卫生帽、税务帽、安全帽、手工帽、圆领帽……不论是作为某种标志,还是为了装扮、丰富生活,帽子都在以它独特的魅力孜孜不倦地深入人心:从头做起,马到成功!
(责任编辑贾健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