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玲博士:医者之大在於仁心

2016-11-21 09:03
华人经济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馆行医医术

她出生於医学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生一颗医者之心,习中医之术。她自小生活的环境中满屋子飘散着或浓或淡的中药味,在她还不识某味中药药性,不识其名,她已经记住了它的味。入行医学,似乎是自然而然、顺理成章的事,在医学的领域,她深耕细作,孜孜以求,学无止境。

家族中“愿将人病犹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的仁者情怀感染了她。怀一颗仁爱之心,在圣洁的岗位上,她亦履行一份厚重的职责,行医之根本,杏林春暖。於是,从行医的那一刻起,医术是她行医之根本,医德是灵魂,爱则是主流。

幼承庭训 生医者心

刘玲博士出生於医学世家,其外祖母是一位医师,擅长妇科与儿科,父亲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望的中医师,母亲为註册护士,伯父及伯母分别是中、西医药剂师,妹妹是牙医,家中还有一位眼科医生,一位妇科医生,两位正在读博士的肿瘤科医生。与许多人相比,她多了一份习医的优良条件和浓郁的习医氛围。

自小,刘玲博士便是在医学氛围中长大。她最常去玩耍的地方是家中的药房,她的家就是诊所,眼光所及之处都是中药,她平日裏接触最多则是病人。父亲常年行医济世,年少时候的刘玲博士常跟随其左右,做父亲的小帮手。看着父亲治愈无数病人,大家对父亲充满了敬意与感激,逢年过节会带些家裏的土特产过来,来表达他们的心意。那时她觉得特别自豪,觉得父亲是最了不起的人。她喜欢穿着父亲的白大褂,扮医生。看着父亲针灸,她常拿着针在桌上、模型上练习手法,日积月累,熟练了手法,家中挂着的穴位图,常常吸引她注意,频繁地接触,不知不觉中她将人体的穴位牢牢地记在了心中。

刘玲博士的家中,珍藏许多医书,閒来无事,她便翻阅医书,不懂之处,便拿着医书不厌其烦地询问。长大一些之後,在父亲的允许下,她开始自己动手帮着抓药。这样的成长环境,熏陶出一颗医者之心,她在中医的伴随中快乐成长,成为医生於她而言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她小时候的两个理想之一就是成为一位医生。

大学本科毕业之後,她因成绩优秀来到香港中文大学修读硕士,接着攻读了博士,期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奖学金2013年博士学历。

刘玲博士有着十分优渥的条件,父亲身居高职,可荫蔽子女;留校教学可获稳定,然而年轻的她满怀奋鬥的激情,她不愿意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亦不愿意在年轻的生命中按部就班。毕业这年,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香港中医诊所林立的环境中开一家诊所,闯荡一番,看看与学校不一样的世界。

2013年,刘玲博士在香港开办诊所——万英医馆,万英医馆是其母亲於1989年在内地创办的医馆,沿用母亲创下的诊所之名,只为延父母之医者精髓,传家族之医学经验,活学活用,普惠人群。刘玲博士同时任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香港僱员再培训任讲师,教授中医高级文凭学等中医食疗、中医美容、陪月滋补汤水课程。她祈望在香港这片土地上,能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让万众受益。

中西合璧 医之要道

走出校园,独立开办诊所,接触不同行业形形色色之人,感受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开阔了思维,放宽了眼界,不同的经历与接触,让刘玲博士得到了更加快速的成长,让其行医时大受裨益。她深有感触地说:“大家所学知识相同,医术水平卻高低不一,治病的效果好坏不等,这与医者的个性有很大的关係,行医之人应当接触不同的人,接受不一样的东西,从不同的事件中刺激人的思维,如此会让自己的医术有不一样的体现和提升。”

刘玲博士的医馆以妇科、皮肤科、针灸为主,她是一位註册中医师,然而她卻並不排斥西医,她有一颗包容与谦逊的心,在她心中,无论西医还是中医,只要有利於病人的疾病,都是好的医术。自小习医,人虽年轻,医龄卻不短的刘玲博士於中医领域深耕细作,孜孜以求,她清楚地知晓哪些疾病适合中医治疗,哪些疾病採用西医更快速、更有效果,她希望,香港能为中医创造一个宽鬆的环境,让其得以良好地发展,同时呼籲,中西医结合,才是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之道。刘玲博士说:“我们既要站在各自的立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开放的态度接受与自己所学不一样的的医学、医术。”

她言中西医各有千秋,西医是微观的,中医是宏观的,中医特别注重辩证论治,无论疾病如何变化,只要抓住主要病症,便可对症下药得到良好疗效,西医对於人体结构有很细致的观察研究,可以很直接的消除所显现的病灶。刘玲博士提议在知晓病人的疾病更适合另一种自己並不擅长的医术来治疗时,应该转接给他人。她正在努力为之的方向之一,便是自己与西医在皮肤科和妇科疾病上的合作,在西医治疗效果不如中医时,西医将其推荐到中医处治疗,反之亦是如此。如带状疱疹的治疗,採用西医方式让其快速消退,接着採用中医消除之後遗留的神经痛,例如:长期不孕的妇女,经过多次人工受孕均不成功,可以中西结合,中药加针灸内调大大增加人工受孕的机率,中西医合作,更好地治愈病人。

刘玲博士觉得中西医的结合是医学界一条必经之路,然而在香港,中西医的矛盾卻很难协调,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来改善。现在少许医院开设了中西医会诊,即中医邀请西医会诊,西医邀请中医会诊,这是一个先例。刘玲博士盼着中西医在香港有更好的合作。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刘玲博士看来,只要能为病人带来健康的福音,便是最好。

术是根本 德是灵魂

行医济世,当以慈悲为怀。刘玲博士自小便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小学时遇一位小朋友,每天早上上学她都将自己的两个馒头分给对方一个,在对方吃完之後,她又将剩下的一个分出一半,这样每一天她分给对方一个半馒头,自己只食用半个,儘管自己会因此饿着肚子,她仍旧十分愿意与之分享。直到一年後小学毕业,两人不在一所学校才终止。

刘玲博士的善良与家庭有关,她遗传了外公的慈悲之心,她的外公是孤儿院院长,收养了许多小孩,这份善事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还记得外公去世出殡那天,家中突然来了许多人,他们都是孤儿,自发地穿着白衣,跪在路边,为外公送行,跪行至陵园。”她回忆说。因果循环,祖辈的善行,给後辈带来了福报。延续祖辈的善良仁慈,刘玲博士行医济世,以医德为先。

古有医者箴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亦不得瞻前顾後,自虑吉凶,护惜身命……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刘玲博士说:“仁心仁术,如果没有了仁心,医术也会受到影响,助人即助己,升华自己爱的能力,亦能提升医术。”她常参加义诊活动,参与社会服务,便是为了补充自己爱的能量。

医者父母心,在香港,也有许多中低收入的人群,在收费方面,刘玲博士常考虑对方的接受程度,对得起医者这个称呼。对於一时拿不出诊费,且病情急促的病人,她会先给予其治疗,不做他想。

医术,是刘玲博士行医的根本,而医德是她行医的灵魂,爱则是主流。除了行医,她还在云南扶助了一个少数民族孩子,小孩来信告知他也想做义工,这便是感恩的力量。许多时候在帮助别人时,她不愿意留名,她心想,只要能帮助人,就已经很开心了,她喜欢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她是一位天使,医者之大,不仅治病,更在医者仁心,她努力地让阳光照进病人及家属的心裏,用温暖驱赶疾病的阴霾,带来健康的希望。

猜你喜欢
医馆行医医术
浅谈基层中医服务工作的开展
中国古老的神奇医术
漫画中国历史之立志行医的华佗
蚊子针灸馆
论医术与医德的“轻重”
东南卫视播出《医馆笑传2》
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描写看清初的物质文明和生活
御医
非法行医罪中的主体问题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