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豫新,李金军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新疆区域社会发展】
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PSR分析框架的实证分析
李豫新,李金军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该文在“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下,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度虽然逐年提高,但协调质量仍较低;五个自变量中,政府消费比重、农业生产效率和投资率影响方向为正,失业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影响方向为负,且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以及投资率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新疆人口系统;区域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URI:http://www.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61019.0120.018.html
新疆地区的人口问题比较复杂,因此实现新疆地区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完成新疆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也是对国家人口发展规划的积极响应。近年来,新疆地区积极推进人口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协调性质量仍旧不高。因此,准确把握影响新疆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促进新疆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动态协调,对新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在改良的PSR理论分析框架下,对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梳理分析,进而对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再结合评价结果和新疆实际情况,选取潜在的影响因素变量对新疆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即“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最初由加拿大统计学家大卫·罗伯特(David J.Rapport)和托尼·弗雷德(Tony Friend)于1979年提出,是用来描述可持续发展的调控过程和机理的一种分析框架[1]84-87。为明确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和政府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以人口系统和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出发点,对基本的PSR模型进行有机扩展,得到“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见图1)。
图1 “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
根据所构建的“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过程中有两组作用关系:一是人口与经济两大系统相互间的压力与响应;二是政府部门对人口、经济复合系统的状态变化作出的响应。原PSR模型中区分了3类指标,即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其中,压力指标表征人类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如资源索取、物质消费以及各种产业运作过程所产生的物质排放等,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扰动;状态指标表征特定时间阶段的环境状态和环境变化情况,包括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现状,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等;响应指标指社会和个人如何行动来减轻、阻止、恢复和预防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对已经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变化进行补救的措施。而在所构建的“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中,压力指标和状态指标表征于人口系统中人口的数量、素质状况等特征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由劳动力市场传导至区域经济系统,影响着生产者的生产成本,进而改变商品价格,经由商品市场传导至人口系统,改变人口的数量分布、增长率、城乡结构等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会影响投资市场的发展,进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状况,改变就业状况。而响应指标表征于人口与区域经济复合系统的整体状态传达到政府决策部门,政府根据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政策调节,人口系统和区域经济系统的状态改变再次经由第一组关系产生相互作用。
经典人口经济关系理论认为,人口生产最终总是适应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客观要求而变动,并围绕着物质资料生产这个经济基础而变动。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人口发展,人口生产也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人口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纽带是市场,分别是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投资市场;政府与人口、经济复合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响应机制(即复合系统状态→政府部门→政策调节),政府的政策调节是作用者。所以,应当在市场和政府政策调节中寻找影响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第一,在商品市场上,价格是商品市场的主导因素,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紧密相关,商品供给和需求是分别来自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单方面因素,其单方面的改变不足以左右人口空间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而价格的变化尤其是城乡间价格变化差异能够影响人口的城乡流动进而影响区域间的经济发展。第二,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状况决定了生产者的生产成本,因此劳动力供给的过剩与稀缺将会影响到人口的空间流动进而影响到经济发展。而就新疆实际情况而言,农业生产部门占据大部分劳动力,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解放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而增加其他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供给[2]34-43。第三,投资市场方面,投资的增加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增加,劳动力市场上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去向问题能够得以解决,人口空间分布将趋于合理化。第四,政府政策调节方面,政府直接政策调节主要是财政政策,即政府支出,其中包含了转移性支付和政府购买。由于政府政策是根据人口与经济复合系统的状态变化而制定的,所以其财政政策具有方向性。经济欠发达地区将是财政政策的主要作用区域,这将平衡区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促进人口的合理流动,进而影响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3]66-71。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处理
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更好反映出人口与经济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考虑到指标数据的客观性、实用性及可量化性,综合学界相关研究方法并结合新疆实际情况,本文建立包含目标层、系统层和指标层三大层次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
人口空间动态子系统中,选取人口密度、自然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人均受教育年限、非农就业、义务教育普及率、民族比以及城镇化率8个指标。区域经济发展系统中,选取人均经济、经济增长率、收入弹性、非农产比、人均投资、人均储蓄和人均进出口总额7个指标。
2.数据处理与指标权重确定
表1中所示的X1、X2……X8为综合描述新疆人口空间动态状况的8个指标,Y1、Y2……Y7为反映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指标。为了对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水平进行评价,需要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4]229-231,计算公式分别为:
式中,t代指子系统(t=x时为人口空间动态子系统,t=y时为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表示t系统中指标Xi的标准化值,Zti表示t子系统中第i个变量,Ztmax和Ztmin分别表示t子系统中的第i个变量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为确定系统内各指标的重要性,需要计算各指标的指标权重,这里采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δti为t子系统中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系数,σti和分别表示t子系统中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和标准化值的均值。各指标权重(αti)计算结果见表1。
(二)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5]84-87
1.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函数
根据分析需要构建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函数,用以衡量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2.协调度评价函数
本文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新疆人口空间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协调度评价函数的公式为:
式中,U表示子系统层协调系数,V表示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h为协调系数,且h≥2,一般取h=2;ε和η分别为人口空间分布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加权系数,满足ε+η=1,它们表示的是两个子系统在复合系统中的重要性,本文两个子系统具有同等重要性,因此取ε=η=0.5。
3.协调发展分级标准
在参考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分析需要,细化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价等级标准,将协调发展水平分为6个等级,划分依据见表2。
表2 协调发展分级标准
(三)协调度动态评价分析
运用上述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人口空间动态子系统发展水平F(x)和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发展水平F(y)、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V以及协调度D(x,y),结果见表3。
表3 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动态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1995—2014年间,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总体上趋于增强,2011年协调程度最好,随后开始下降;由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的发展水平先提高后降低;从子系统层面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始终稳步提升,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有加速发展趋势,人口空间动态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虽然也有提高,但提升速度较慢,且2010年后发展趋势有所下降。
新疆地区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协调性不断优化。1995—2000年处于不协调阶段,协调度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新疆人口空间动态区域经济间发展进入弱协调阶段,协调度继续增加。2006年至今,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间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其间出现轻微波动,但并不影响整体上升的趋势。即使如此,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水平也仅仅只达到了初步协调的水平,2011年和2013年都达到了中等协调水平,2012年回落至初步协调水平。
综上所述,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虽有小幅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协调水平得到了改善,但协调质量仍然不高,亟待进一步改善。
(一)变量选取
根据“人口—经济—政府”PSR分析框架中对人口、经济和政府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解释,从价格、劳动力供给状况、农业生产效率、投资规模和政府财政支出几个方面结合新疆实际情况选取如下解释变量: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SCPI)、城镇登记失业率(UE)、农业生产效率(AP)、投资率(IR)、政府消费比重(GCR),以上文中计算出的协调度D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6]3-5;[7]69-72。
(二)回归模型建立
1.数据标准化
根据研究需要和目的,使用均值化方法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均值化方法的公式为:
2.假设检验
为避免建立的函数方程出现伪回归现象,对因变量和自变量进行单位根(ADF)检验,运用Eviews6.0对数据进行ADF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变量ADF检验结果
原序列为一阶单整序列,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所有变量在5%置信水平上均能够通过检验。表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着十分均衡的稳定关系。
因此,采用一般多元线性方程模型作为回归模型,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Y为因变量,X1、X2……Xn为n个自变量;C为回归方程常数项;β1、β2……βn为自变量的n个回归系数;e为回归方程残差项。
(三)回归分析及结果解释
1.回归分析
运用SPSS19.0对表4中的标准化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回归方程的常数项和各因变量的回归系数。回归方法选择全回归法,可以得到如表5所示的模型概览,如表6所示的F检验结果表,如表7所示的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和表8所示的回归系数分析结果。
表5 模型概览
依据回归模型概览数据,模型回归的相关系数为0.994,可决系数与修正可决系数分别高达0.988和0.983,估计标准偏差仅为0.027,这说明因变量与5个自变量间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从D.W.检验结果可以判断回归残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进而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自相关。可以看出,D.W.检验结果为2.275接近2,因此可以推断回归方程残差服从正态分布,即残差项e不存在自相关。
表6 F检验结果
根据F检验结果,回归平方和SSR=0.714,残差平方和SSE=0.009,总偏差平方和SST=0.723,回归均方差MSR=0.143,残差均方MSE=0.001,可见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性。再看F检验结果,提出零假设,H0为所有自变量回归系数全部为零。根据结果,F统计量为192.666,P值无限趋近于零,因此可以拒绝零假设,即至少有一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不为零,因此可以认为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具有统计意义。
表7所示的是自变量间多重共线性的诊断结果,可以看到,模型中并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解释变量对同一主成分的解释程度均较高的情况。因此,可以推断该回归方程中的各解释变量间并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参数估计系数具有经济意义,显著性检验有效,且OLS估计结果也是有效的。
表7 多重共线性诊断结果
表8 回归系数分析结果
表8所示的是回归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看到,常数项以及自变量中的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投资率和政府消费比重的t检验显著性分别为0.027、0.015、0.032、0.002和0.000,均在5%置信水平上通过t检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这一项的t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54,略高于5%,在10%置信水平上通过t检验。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线性关系,因而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另外,从表8中的共线性检测中可以看到,除AP与GCR的VIF值略高于临界水平之外,其他自变量的VIF值均低于临界水平,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回归结果具有经济意义。
2.结果解释
观察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各变量的回归系数与预期的影响方向相一致,农村CPI增长率和失业率与协调度之间存在负向的线性相关,农业生产效率、投资率和政府消费比重与协调度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线性相关。根据各变量的回归系数,农村CPI增长率和失业率的标准差每提高1个单位,协调度的标准差将分别降低0.014和0.543个单位。而且农业生产效率、投资率和政府消费比重的标准差每提高1个单位,协调度的标准差将降低0.102、0.041和0.973个单位。五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政府消费比重>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投资率>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
解释变量中回归系数的绝对值最大的是政府消费水平,影响程度最小的是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此结果由新疆地区自身情况决定,新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调控机制不完善,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农业劳动力比重较大,投资市场发展水平较低。因此,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受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农业生产水平的影响较大,投资率和生活资料价格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本文对新疆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间发展的协调性变化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若干结论,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1995年到2012年,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协调程度由弱协调发展为中等协调,虽然协调等级不断上升,但协调程度仍旧有待进一步改善。子系统层面,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且速度较快,但人口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增长较慢,在2010年之后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也是导致复合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先升后降的重要原因。
(二)影响人口空间动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存在于人口与经济系统间的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投资市场当中,政府的财政政策通过人口和经济政策对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性水平产生影响。
(三)文中选取的5个影响因素变量均与新疆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间发展的协调度有着显著关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政府消费比重对其影响程度最大,其余四个变量以失业率、农业生产效率、投资率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指数增长率的顺序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结合上述分析结果和结论,提出如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推进新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开拓,并在此基础上,加大财政对新疆农业科技发展和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的支持力度,同时做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培训工作。
第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实业投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鼓励和限制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在提高投资率的同时将更多的投资引向欠发达地区,一方面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安置农业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私人投资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和地方金融机构的合作,利用其信息优势向金融机构提供各地区的相关信息,支持其在央行允许的范围内调整存贷款利率,刺激私人投资,促进投资市场的繁荣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第三,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是政府消费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加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以平衡地区间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口的合理流动。
第四,完善失业信息的监测、发布机制,加强对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培训。劳动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失业率的监测和失业率信息的发布,形成完善汇报机制,使得失业信息的接触渠道更为通畅;还应及时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强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减少结构性失业。
第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户的财政补贴力度和转移支付规模。扩大农产品补贴、农户补贴等财政补贴以及其他转移支付的补贴规模,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间接控制农村地区商品价格,促进人口在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有序流动,还能够推进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进而实现人口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间发展的相互协调。
[1]Friends A,Raport D.Toward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statistics:stress-responseapproach[J].Statistics Canada,Ottawa,Canada,1979.
[2]《人口研究》编辑部.两种生产理论的再认识[J].人口研究,1996,20(4).
[3]栾敬东.流动人口的社会特征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2).
[4]韩胜娟.SPSS聚类分析中数据无量纲化方法比较[J].科技广场,2008,(3).
[5]孙乾坤,李豫新,任凤.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发展协调度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17).
[6]王红强.基于SPSS多元回归分析的原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的影响分析[J].云南水力发电.2010,26(4).
[7]王爱光,崔蕾,王桂玲.FibroScan检测肝脏硬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8).
(责任编辑:李平)
Harmony Evalua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 Study of Popul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in Xinjiang: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PSR Analytical Framework
LI Yu-xin,LI Jin-j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Xinjiang,China)
Under the analytical frame of PSR(Population-Economy-Government)model,the coordination level between popul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has been valued through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the influencing factor has been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between population system and regional economic system had been improving,which benefited mostly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Among the five factors,Government Consume Rates(GCR),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AP)and investment rate(IR)have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ordination degree,while unemployment rate(UR)and rural CPI increasing rate(SCPI)are negative.In addition,the results explain most of the changes in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meanwhile,the growth rate of CPI in rural areas has the smallest influence 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population system of Xinjiang;regional economic system;harmony evaluation;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
F127;C924.24
A
1671-0304(2016)05-0069-07
2015-12-24
时间]2016-10-19 1:20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稳定—发展’双重目标下新疆人口空间格局优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15AGL023)。
李豫新,男,回族,河南唐河县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