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琳琳,杨凤娟
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南开封 475000
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
沈琳琳,杨凤娟
开封市中心医院眼科,河南开封 475000
目的探讨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开展研究,分析其低血糖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干预的措施与效果。结果自行饥饿治疗、不能规律进食、停用激素药物后未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是诱发低血糖的主要因素,占比分别为27.50%、22.50%、18.75%。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后,空腹血糖平均值为(4.75±0.38)mmol/L,显著高于护理前的(3.25±0.33)mmol/L,P<0.05。80例患者低血糖控制总有效率为97.50%。结论在为糖尿病眼病患者施治时,密切观察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高危诱发原因给予其针对性的护理,是控制低血糖的有效方案。
糖尿病眼病;低血糖;原因;护理
糖尿病是常见内分泌系统疾病,难以根治,但是,通过使用降糖类药物或者胰岛素,患者的血糖可得到有效控制[1]。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对于患者的危害多不体现在疾病自身方面,而是表现为各类慢性的并发症,如眼部病变。据报道,眼底血管瘤、泪囊炎、白内障、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脱落等各类眼病均可能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且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2]。糖尿病者一旦发生眼部病变,轻者视力减退,重者失明[3]。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在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关的治疗与护理时,十分关注眼部病变。目前,糖尿病眼病通过早期的治疗,病情可以显著改善,但治疗期间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该院此次对80例糖尿病眼病并发低血糖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了诱发低血糖的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8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均为该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治疗期间全部出现低血糖症状。男45例,女35例;年龄介于43~78岁,平均年龄(51.75±5.49)岁;病程介于4个月~8.5年,平均病程(9.80±3.54)年。其中,51例行胰岛素治疗,29例口服降糖药物。70例患者在治疗中,接受了玻璃体切割手术。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血糖,查看是否发生低血糖症状。在发生低血糖后,仔细查看诱发因素,并对各类因素加以记录。统计各类诱发因素所占比重。
1.2.2 护理方法针对低血糖诱发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健康教育:向糖尿病眼病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并发症的诱发因素与危害,提高他们对于低血糖的认知与应对能力。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正常作息、适量运动对控制低血糖的重要意义,尤其重视指导患者的饮食,帮助其建立规律饮食的习惯。如按时就餐、少食多餐、控制食物中的糖分摄入量。告知患者饥饿的危害,提醒其尽量避免饥饿,严格禁止实施饥饿法治疗。②血糖监护:每日为患者测定三餐后血糖变化,根据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确保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如年龄超过65岁的患者,空腹血糖应该控制为8 mmol/L左右。及时将患者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情况告知医师,辅助医师即时调整各类药物剂量,以免在停用激素类药物后,诱发低血糖。动态监测患者的进食与用药情况,通过督促其合理进食与遵医嘱用药,预防血糖的异常变化。③低血糖干预:加强对于患者的巡护力度,通过询问与观察,及时掌握低血糖的发病征兆,如面色苍白、出汗、心悸、紧张等。根据患者血糖监测结果,总结一日内血糖波动情况较大的时段,在该时段给予患者重点监护。若患者已发生低血糖,轻者给予饼干、糖水、面点等食物以缓解症状,重者静滴葡萄糖注射液或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④医护沟通:医师与护理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于根据患者血糖变化,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行眼部手术后,医师提醒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血糖变化,以预防低血糖并发症。在患者出现低血糖征兆或症状后,护士及时告知医师,提高医师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糖尿病与眼病相关医护人员定期交流,以提升全体医护人员对低血糖的认识,以及应对低血糖的能力。
1.3 临床评价标准
分别于护理干预前、后,测量患者的空腹血糖,比较平均值差异。根据患者的眼病症状变化与低血糖改善情况,评价护理效果。显效:眼病症状明显改善,低血糖现象消失。有效:眼病症状有所减轻,低血糖现象改善。无效:眼病与低血糖均未见明显改善。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收集的原始数据均录入EXCEL表格,经核对无误后,转入SPSS19.0数据库,开展统计学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方式为例数(n)、构成比(%),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特征或者基本符合)描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s)。选择χ2值法检验计数资料,t值法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统计分析的结果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低血糖诱发因素
该次研究的80例患者均发生低血糖,诱发因素见表1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自行饥饿治疗、不能规律进食、停用激素药物后未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是主要的发病原因。
表1 患者低血糖诱发因素分析
2.2 护理干预效果
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80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4.75±0.38)mmol/L,相比于干预前的(3.25±0.33)mmol/L,明显回升,统计结果显示,t=26.657,P<0.05,具体改善效果见表2。
表2 患者低血糖改善情况分析
近年来,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日益加深。因此,医师应努力掌握糖尿病与其并发症的诱发原因,并给予患者积极有效地治疗。就糖尿病患者的眼部病变而言,它是糖尿病病情出现以后,影响到患者的冠状动脉与主动脉,进而诱发的眼部微血管病变[4]。有报告称,糖尿病眼病经过对症治疗可以得到控制,但是,治疗期间,患者易发低血糖并发症,病情严重时会对脑组织产生危害,甚至引发死亡[5]。
该院此次选择80例糖尿病眼病并发低血糖症状的患者,重点分析了低血糖的诱发因素。结果发现,自行饥饿治疗、不能规律进食、停用激素药物后未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医师未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调节胰岛素用量、眼科医师未能正确认识低血糖、眼病手术诱发均是其诱发因素,其中前三项是主要的诱发因素[6]。此结果与临床报道大致相似,说明了低血糖诱发因素的多样性。还有研究者指出空腹状态下的运动量过大也可引发低血糖[7],该次未发现此类患者。
出于减轻低血糖对80例患者危害的目的,在该次研究中,护理人员结合其诱发因素,为患者实施了针对性干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血糖监护、低血糖干预、医护沟通4个方面。总结护理效果,数据显示,经针对性的干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平均达到(4.75± 0.38)mmol/L,相较于干预前有明显的回升迹象。而且,经过护理,患者的低血糖改善总有效率达到97.50%。这说明护理对应对低血糖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糖尿病眼病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症状,医护人员应当加强对于此问题的重视,通过分析诱发原因,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使患者血糖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以减轻低血糖对患者的危害。
[1]王金霞,曾婷.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08-109.
[2]洪波.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和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223-224.
[3]王金霞,曾婷.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0):108-109.
[4]林小红,吕丽雪,叶雪萍,等.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8):18-20.
[5]张喜艳,胡秋珍,张静.综合护理对糖尿病眼病患者低血糖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26.
[6]程琼.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1):95-96.
[7]刘清华.糖尿病眼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5(4):197.
R59
A
1672-4062(2016)10(b)-0134-02
10.16658/j.cnki.1672-4062.2016.20.134
2016-07-20)
沈琳琳(1981-),女,蒙古族,河南开封人,本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