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课堂”话健康

2016-11-21 13:46杨丽清沈佩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西门豹沙市教研组

杨丽清+沈佩

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良好的师生关系既是促进教育教学和谐发展的需要和新课改的内在要求,又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保障,还是培养学生与人相处,树立其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沙市实小”)以师生关系为切入口构建的“五味课堂”,摒弃了传统师生关系中不合时代要求的因素,让师生关系更健康、更和谐,让教育教学质量更突出。

在“健康课堂”课题研究中,沙市实小以“师生关系”为突破口,构建出平等、和谐、合作、民主、快乐的“五味课堂”。课堂环境的改变,让学生真正“能自主、会合作、能思考、会质疑”,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课堂真正回归了真实、朴实和扎实。

一、转变角色,让课堂平等、和谐

教师的角色转变了,以生为本才有基础,课堂环境才能平等、和谐。为了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沙市实小着重采用了三种方法。

1.规范校本研修

沙市实小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把教研活动、校本研修和课题研究整合起来,通过定点、定时、定人、定内容的教研活动,保障校本研修的顺利进行。“共读教材——再解教材——教法切磋”是学校一项常规而又重要的校本研修活动。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研组集体共读教材。使用新教材前,教研组全体成员围绕整本教材应教哪些知识点、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教材有什么需改动或者整合的内容等进行集体研讨,让教师宏观把握教材。二是教研组集体解读单元教材。每单元教学前,教研组全体成员围绕单元教学目标、训练重点等开展一次集体研究。三是选择有困惑、有争议,或者是新编的知识点(课文)等开展同课共备、同课异备活动,为教师提供切磋教法的平台。

为把“三个层次”的研究落到实处,学校要求教研组做到“三定三研读”“四论四统一”。“三定三研读”是研修的准备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教研组集体制订研修计划时,要定主题、定内容、定形式;教研组长在每次集体研修前,要通知全组成员围绕同一主题,认真研读教材、研读课标、研读学生。“四论四统一”是集体研修的具体过程。具体内容包括: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一论教学重点、难点,二论学生的实际学情,三论教师的指导方法,四论名师优课的范例。这里的“论”可以是讨论和争论,也可以是推论和辩论。经过充分地论,全组要达到“四统一”,即统一教学理念,统一课时进度,统一达标要求,统一检测方案。最后,任课教师围绕“四统一”的要求,根据具体学情和教学风格,再次完善教学环节,并付诸实施。

这样的研修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教师在预设教学方案时,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情感倾向,而且用学生的视角解读教材、理解教材,因此,设计的教学方案易于为学生接受和理解。

2.创新学习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构建平等、和谐教学氛围的保障。沙市实小的教师立足“健康课堂”,研究出一系列促进学生学习的方法。高段数学组为了使学生真正建构起数学模型、形成数学思维方法,设计出探索数学知识本质的活动,让学生既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形成数学思维,获得数学经验;高段语文组从提高教师设疑、启疑的艺术性入手,运用课例研究法,探索出课堂中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基本策略,让学生逐步形成了“有问题可问—想问—敢问—会问—善问—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这些方法激发起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探索知识、发现本质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发现知识、获取知识的惊喜与满足。

3.创生教学情境

沙市实小总结出“问题暴露”“实体再现”等创生情境的方法,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对“经历过程”和“启发质疑”的研究。

(1)经历过程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简化了知识发现、发展、探索的过程,而这些对学生而言是未知的,也是他们希望知道的。高段数学组的教师围绕这种情况进行研究,逐步总结出“经历过程”的情境创生方法。如,教学“圆周率”时,教师让学生准备大小不同的圆片,并想办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学生积极动手动脑,有的用线绕圆片一周,有的把圆片放在尺上滚动一圈……测出圆的周长后,学生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发现用同一个圆的周长(c)除以它的直径(d),所得的值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这个值就是圆周率(π)。这样教学,学生获取的不仅仅是结论,还有知识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同步发展。

(2)启发质疑

思维始于问题。没有问题,思维就是无源之水。沙市实小抓住“三步骤三节点”启发学生质疑。

“三步骤”指适宜于启发学生质疑的三个教学阶段,即预习时质疑、课堂学习时质疑、综合练习时质疑。

“三疑点”指课堂教学中,适宜于启发学生质疑的三个关键处,即矛盾中设疑、交流时辩疑、类比时激疑。以交流时辩疑为例。所谓“交流时辩疑”,指教师在学生获得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之后,借助“他的解法或说法正确吗?”“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等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或辩论,让他们在辩论中或深入理解概念、揭示规律,或深入理解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如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西门豹》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西门豹看到“新娘”时,说“这个姑娘不漂亮”。“这个姑娘真的不漂亮吗?”一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边讨论,边思考,很快引发出很多问题,如“为什么西门豹说河伯把她留下了,而不是说‘淹死了呢?”“这个地方这么贫穷,为什么巫婆、官绅穿的是绫罗绸缎呢?”“官绅们为什么把头都磕破了呢?”这样的讨论和辩论,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而且让他们逐步形成了大胆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让课堂快乐、有趣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句话描述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状态及产生的相应结果。前一种教师教得轻松,但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因而他们感念教师;后一种教师教得辛苦,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好,因而他们不仅不感念教师,还会对教师心生怨恨。可见,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且能让师生关系变得和谐。

沙市实小的教师依据学科特点,设计出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眼、耳、手、脑等感官主动地获取知识和经验。因为知识变得直观而易于理解,学生的学习难度大大降低,所以师生关系变得十分和谐。

1.序列编排活动

低段数学组的教师运用活动化的思路,发掘出教材中的游戏因素,按照知识顺序和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出序列化的活动,如“摆一摆比多少”“超市购物”“我多高”“找找我的位置”“现在是几点”“为校服挑选颜色”“奇妙七巧板”“我是时装搭配师”等。这些源于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真实的体验中达成了教学目标。

体育组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连续跳长绳”“行动一致”“抢空位”“钻四门”等系列化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效地分解了教学目标,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

2.课堂“玩”出名堂

识字速度慢、识字量不高、错别字多等问题,一直是困扰低年级语文教师的一个问题。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在课题研究中,教师们想到了“玩”。如果能把识字教学过程变成一场场“汉字游戏”,学生会不喜欢、不投入吗?有了这样的思考,他们结合低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脑科学原理,开发出“左图右字图卡识字”“谜语识字”“字理识字”等识字游戏。识字难的问题迎刃而解。

科学课教师围绕“玩转科学”的思路,设计出“比比谁的万花筒炫”“我是保护鸡蛋小能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我的纸桥最坚固”等课堂研讨活动。这些活动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载体,让学生在好奇心、求胜心的驱动下,兴味盎然地达成了学习目标。

三、多元互动,让课堂民主、合作

为了让课堂形成多元互动的氛围,沙市实小搭建了“三阶四维度”平台。

“三阶”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与教材间的互动。三者之间,前两个是互动的基本方式,第三个既是方式,又是目的。如何达成第三种方式的互动呢?我们仍然用《西门豹》的教学案例来说明。教学《西门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到西门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既惩治了恶人,又教育了百姓,破除了迷信”的方法的巧妙。然而,这层意思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而不应该由教师直接讲述。为此,教师按照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把读书的权利充分地还给了学生。课堂上,教师出示了西门豹的两段话,让学生讨论他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交流,体会到西门豹的语气中既有不容置疑,又有彬彬有礼。接着,教师出示了“河伯是漳河的神,每年要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要不给他送去,漳河就要发大水,把田地全淹了。”“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伯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他们每闹一次都要收几百万钱”三个句子,要求学生抓住“要”这个字,在课文中找一找与之有联系,或看似矛盾的句子,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的发现了“站满了人”和“人烟稀少”之间的联系,并提出了问题;有的从“人口越来越少”“地方越来越穷”和“穿着绸褂的女徒弟”中发现了矛盾,并提出了问题;还有的抓住“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这个细节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直指文本解读的核心,让学生真正走进了文本,明白了西门豹的胆识和智慧。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保障“三阶”顺利实施的“四个维度”:维度一,互动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二,互动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维度三,互动要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维度四,互动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西门豹沙市教研组
西门豹开引漳十二渠
庆祝建党100周年
党的100年
四上《26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罢官的故事
无人机告白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