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锋
【摘要】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它比自主学习更加深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要前提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掌握好的探究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2-01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在学习中,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了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基本的模式都是小组合作的模式。探究式学习的实行,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更加了解,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本文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几种模式。
1.以学生为主体
现在新课改的要求是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是就目前来看,大部分的课堂还是忽略的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教学生来学,这样学生的自己动脑能力得不到提高。
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用到一些小的环节,来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体。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的《猴子种果树》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们来讲这节课。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挑选出一名学生来讲解课本。学生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时候,在课堂上像老师一样给大家讲课,在讲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来提问回答,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每个星期都可以选择一位同学来当课堂的老师,看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是怎样的,并且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这种模式要比教师单纯的教授更有效果,学生们之间的交流更透彻。
2.课堂角色扮演
语文书本中有的小故事我们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课堂上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他们通常不能适应教师单独教授的模式。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并且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我们在教授四年级下的《三顾茅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来选择表演的角色,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对人物性格的、人物关系的理解来扮演角色。本身表演的学生会对课本加深了解,其他观看的学生不仅对语文课堂更感兴趣,还能够对书本中的人物情节加深了解。角色扮演的方式会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的更好。教师在教授的时候省了很多话,学生也能更直观的明白课文的内容。表演结束后,教师作总结,提出问题,然后总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相信在这样的一堂课中学生也会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样的模式可以很容易就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3.学习课外内容
课外的内容学习也是很必要的。尤其对于语文这个学科,它的知识面广,光凭课内的语文知识学习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一些作业,让他们能够结合课外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例如:在学习四年下册《秋天》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上一节课,孩子们看着蓝天,感受着秋风,在室外的环境下学习,会让学生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对语文书本的内容有了实际的感受,不再只局限于书本,这样接触大自然的方式让学生更喜欢,课堂的氛围也不再枯燥。当学生在室外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的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你们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会总说纷纭。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自己去积极的动脑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资料,学生在搜集资料后,在课堂上互相的交流。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师生的互动增强,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
4.进行课堂讨论
语文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书本中的内涵,从而有所领悟。在语文书本中有许多开放题。对这些题我们教师要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课堂讨论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之间交流,他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论述出来,同学之间听过交流,能够很好的把知识点进行讨论,然后熟记。比如:《木兰从军》这一课,教师在讲完这篇文章之后,可以给学生留几个问题,让他们来讨论。例如:木兰该不该从军?班级的同学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让两组同学讨论20分钟,学生会提出自己的大量观点。这样的讨论的模式不仅受学生喜爱,还会锻炼学生的积极动脑能力。
5.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多种模式。教师要采用新颖的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探究式学习应用在很多的课堂中,尤其是语文课堂。它包含的面积很广,内涵丰富,需要学生结合课本给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没有失去探究式学习的意义。本文针对小学语文的探究式学习给出了个人的观点,希望能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胡玉华.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科学中国人,2014,06:169.
[2]侯占友. 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J]. 新课程(上),2016,0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