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学理研讨
——全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6-11-21 22:58程海威李树
文艺论坛 2016年22期
关键词: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文艺

○程海威 李树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学理研讨
——全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程海威 李树

随着网络文学热潮的兴起,我国网络文学作品、作者与读者数持续攀升。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网络文学用户达3.08亿,较2015年底增加1085万,占网民总体的43.3%,其中手机网络文学用户为2.81亿,占手机网民的42.8%①。与此同时,仅网络文学头号巨头——阅文集团旗下网站即拥有超过400万创作者队伍,收录作品超过1000万部,覆盖200余种内容品类。②网络文学兴盛的势头、海量的规模、巨大的影响力令人无法“选择性失明”,打造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势在必行。2016年8月12日-14日,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湖南省文联主办,《文艺理论研究》编辑部、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协办,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中南大学研究基地和怀化学院承办的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怀化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主题竞相发言,提出了颇多富有理论价值的观点。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我国网络文学研究在一代先行者的开拓、努力下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探索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是历史赋予当代文学学人的全新使命,网络文学价值导向的树立、批评标准的创生、文学意义的升华等均有待更多理论先贤与一线网民加以关注和探讨,以推动中国网络文学这一“印刷文明的遗腹子”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奇观”呈现健康发展的局面。

一、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新气象与评价大背景

三十年来,“在线文学”的蛮荒成长为当代文学史写下争议性注脚,在视听文化裹挟下中国网络文学“风景这边独好”,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具有先锋意义的“弯道超车”。③从外在形态、技术支持、传播载体,到作品类型、思想意蕴、商业模式,网络文学的变化日新月异,不断刷新和重构着文学研究与评价的背景。

从整体状貌上看,网络文学以其特有手段展现出互联网文化的新风貌,凭借“爆发式”生长改写着文学的发展谱系与时代篇章。全国网络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指出,从某种程度而言,没有哪个朝代、哪个语种、哪种文学类型能达到今天中国网络文学这样的规模和巨大影响力,美国媒体称“网络文学已成为中华文化的新力量”,实为名符其实。湖南省文联陈善君认为,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丰富了中国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呈现出我国文学的创新活力。衡阳师范学院陈杨、欧卫军认为,网络文艺作为文艺与科技的结合,展现了文艺发展的新前景,激活了艺术民主和大众文艺潜能,甚至对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造成重要影响。安徽大学吴家荣教授以“互联网+文学”来指称网络文学,指出这种文学具有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故事结局的多变性,文学内容的心灵化、主观化,在线交互的游戏性等艺术特征,赞扬其有着令人惊叹的艺术魅力和不可限量的广阔前途。湖南科技大学李胜清教授指出,新媒体艺术不但是一种世俗性的知识形态,且是一种关于人的形而上诉求的价值意向。怀化学院党委书记谭伟平教授则预言,网络文学将会成为今后数十年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热点,甚至有可能带来中国文学的古典形态与现代形态的真正分野。

就具体类别而言,网络文学的裂变式涌现打开了大众狂欢文学的“万花筒”,文学形态改头换面,呈现新风景、凸显新特点。鲁东大学文学院何志钧教授研究了手机文艺引起的当代审美实践的变化后指出,手机在运用中与人互动,不仅形成一种生活化的关系,更形成审美化的关系,且这种审美具有鲜明的数字化、媒介化和消费化的特点。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雷丽平及中南大学贺予飞分别关注着网络类型小说的大众情愫及其审美偏误,前者验证了网络类型小说作为“当代神话和白日梦”对大众心理的满足,后者对模式化、“伪个性化”、技术化的类型写作造成的文学诗性审美的被消解及小说娱乐游戏功能的强化进行了批判。闽南师范大学任毅、戢桂荣及怀化学院潘桂林分别对网络诗歌对文学精神的建构、解构及微信时代的新诗写作境遇进行了研究,任毅、戢桂荣认为,网络诗歌以虚拟空间里的精神自由为旨归,真实呈现出善恶之间人际关系的复杂样态,具体历史地传承着当下的道德伦理状态。潘桂林则指出,当前新契机下微信诗歌写作面临着狂欢化、消费化、圈子化倾向的挑战与诗歌普及、沉淀精品、塑造品牌、保持纯粹等难得的机遇并存的现实。湖南师范大学岳凯华教授、衡阳师范学院讲师文玲分别讨论了网络文学对网络影视的影响和桐华小说的影视改编与艺术特色,指出网络文学的IP价值是网络影视发展的重要动力,桐华的清穿文小说正是将闪回、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应用于文学,促成网络文学与影视作品联姻、实现双赢的典范。

网络文学的发展并非只有乐观的一面,其同样存在多种不足,突出反映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良莠并存”等问题上,亟待引导。欧阳友权教授将当前网络文学的不足总结为“三个不匹配”:即数量和质量的不匹配,效益追求与人文审美的不匹配,技术强势和艺术优势不匹配。陈杨、欧卫军指出,网络文艺整体质量偏低,作品类型化、同质化,重视娱乐、担当薄弱等问题明显,呼吁要处理好文艺与技术之间、文艺与市场之间、文艺与大众化之间的“三重关系”,不让网络文艺空洞无物、哗众取宠、唯点击率。着眼于现有问题的改进,怀化学院罗先海提出,“文学编年史”是一种介入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研究的新方法,可利用其对网络文学(含网络文学批评)“入史”以及网络文学学科构建产生积极作用。湖南邵阳市文联主席张千山则提出,文字数据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的背景下,对网络文学应实行分层建设,以实现科学疏导之目的。

二、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探索: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

在当下,研究、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切实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学创作与评论,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提倡培育健康向上网络文化、营造天朗地清网络空间的要求,也是网络文学研究与实践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基本立场在大会上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认同。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关系国家宣传文化战略的落实、大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湖南理工学院余三定教授认为,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成果、影响都非常之大,在人们的文学生活中占有了重要地位,在此背景下,讨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适逢其时。欧阳友权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网络文学已成为现象级的文化现象,它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和当代文化建设,关涉国家话语权和新媒体阵地的掌控,关涉大众文化消费、国民阅读和青少年的成长,关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建构、文化软实力的打造和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网络文学并构建评价体系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再到学界、文学界,都既无法忽视,也绕不过的。中南大学聂庆璞副教授从文学网站社会责任的伦理维度亦提出,文学网站作为特殊的企业主体理应承担审美引导、网络空间管理、文化传承责任等责任伦理,政府应积极加以管理和引导,确保其坚守道德底线、多发具有健康审美趣味的作品。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所以必要,是由于网络文学评价与传统文学评价存在鲜明差异,当前已有评价体系的错乱局面不利于文学批评功能的实现,唯有逐步建立、完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才能推动网络文学学科发展与影响力正确发挥。山东师范大学周志雄教授指出,那些认为原有的文学评价体系就是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不需要另外再建的观点看似不无道理,但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却毫无意义,用传统文学的评价标准来评价网络文学,难免是隔靴搔痒而不得要领。中南大学欧阳文风教授分析,当前多媒体时代的文艺评论正经历着破除与新生的辗转历程,呈现“失联”状况下的漫议与喧闹、热闹表象下的混乱与贫瘠、多元语境下的迷茫与无力三重景象,这些负面影响的消除呼唤文艺评论要利用媒介融合、重塑批评范式。苏州大学房伟教授认为,当下的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着虚假繁荣问题,无法像经典文学批评一样对传统文学起作用,背后是批评有效性的缺失和混乱,这呼唤着网络文学批评体系的建成,重塑文学批评的尊严和权威性。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所以可能,建立在过去二十余年的思想、理论、人才与资源积累之上,植根于我国网络文学研究与实践的现实土壤,并非是空中楼阁式的幻想。一方面,随着网络文学的兴盛投身该领域的学者不断增多,人才集聚,本次会议吸引了上百名专家参与即是明证,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学者们已对网络文学进行了大量基础性研究,这些研究为接下来的评价与话语体系探讨奠定了基石。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庭戡代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高度强调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的政治意义,并介绍,中国文联自2014年成立上述一中心一协会以来,开通运营了中国文艺评论网,主办了“中国文艺评论”和“青评”微信公众号,创办了《中国文艺评论》月刊,2016年度又牵头开展了网络文艺评论专题调研,并专门成立网络文艺委员会,以实际行动促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湖南大学罗宗宇教授指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目前学界尚无定论,广大学者正在进行的积极探讨正是该学科领域发展的深入、自觉与反思,也是网络文学学科理论自身完善的需要。网民自发式的在线评价也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提供了参考。中南大学程海威介绍,在网络第一原创网文评论网站——“龙的天空”论坛上,网络文学批评者数量超过万人,原创网络文学评论超过3000篇,网民批评在民间孕育、发展,以网言网语冲击着传统批评专业论述,以网民意志改写着文学评价的价值标准,成为了许多年轻人接触文学批评的第一方式。

三、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困境、原则与路径

网络文学的特性、现状及网络批评的现状决定了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存在诸多困难,这些困难的克服需要相关研究者充分汲取传统文学批评的理论营养,深入网络文学现场,以合理的方法力求突破。

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概括,我国网络文学评价总体上遭遇着四重困境:一是网络文学作品海量,动辄上千万字,研究者阅读量有限,难以成为合格的批评家;二是网络文学研究成果多通过传统渠道出版,而非放在网络上供网络文学创作者、读者阅读,导致了文学批评载体与对象的分裂;三是网络文学批评的“在场”要求批评者“快跑”,而文学评论本身需要“慢思”,两者构成了矛盾;四是当前的评价机制与网络文学研究与评价相背离,易导致研究者工作与生存要求的相悖。对此,欧阳友权教授指出,推动网络文学批评、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可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吸收更多新鲜力量,包括硕、博士及广大青年教师等加入网络批评阵营;二是建议“学院派”要更多关注网络文学研究与批评,并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三是研究者要密切关注网络文学场的变化,把握好网络文学的过去-现在-未来时;四是以“从上网开始、从阅读出发”为方针,回到网络现场,阅读网络作品,增强发言权。

针对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与路径,学者们纷纷发表了看法。杭州师范大学刘克敌教授提出,网络文学评价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网络文学无论写什么和怎么写,“文学性”是核心。二是无论运用最低标准还是理想标准,都须注意“网络”因素对文学活动的复杂影响。杭州师范大学单小曦教授认为,越是走进中国网络文学,越不能丢掉学理立场和价值评判,从媒介存在论批评视角出发,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应遵循合理的价值预设和历史性、语境化两大原则,把文学批评及其标准看成一定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存在。滨州学院李盛涛副教授提出了文化生态学作为言说中国网络文学的方法论式的有效理论话语形态对网络文学评价的意义,即文化生态学的整体主义原则有利于发掘网络文学在当代文学场中的生态位和全面把握网络小说的叙事表征,文化生态学的建构立场与网络文学的文学史建构等存在内在呼应性。欧阳文风教授建议,网络文学批评应抓住三个着眼点:一是批评家要积极主动、有深度地走进网络文学现场;二是要做一个普通读者,客观平等地面对网络文学作品;三是要当好精神引领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批评实现文学理想。周志雄教授还提出了阅读分析法和系统研究法两种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路径。

四、网络文学评价:主要维度与评价指标

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不可能凭空捏造出来,而应当是既继承传统审美经验,又结合网络文学独有特性的产物,应具有科学依据与现实说服力。对网络文学评价的维度与指标,与会专家展开了学术论剑,观点碰撞之中涌现出颇多真知灼见。

一是对把已有文学评价标准简单套用于网络文学评价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表达了不同意见。单小曦教授指出,当前学界对网络文学评价存在三种代表性观点,其中:“普遍文学评价说”视精英文学评价标准为文学的普遍、一致标准,体现的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和文化霸权心态;“通俗文学评价说”混淆了印刷文学和网络文学的界限,将网络文学混同于通俗文学,拉低了其价值;“综合多维评价说”,试图全面把握网络文学的评价尺度,但隐含着评价尺度的双重性和矛盾性。以媒介存在论批评视角建构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应由网络功能发挥尺度、跨媒介及跨艺类尺度、技术性-艺术性-商业性融合尺度、“虚拟世界”开拓尺度、主体网络间性与合作生产尺度、“数字此在”对存在意义领悟尺度、“数字现代主义”美学尺度等多尺度体系整体构成。厦门大学黄鸣奋教授指出,“地域性”是文学在地方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概念,传统文学以地域性为主导,但具有去地域性,在地域性与去地域性的矛盾中发展,网络文学以在线性为主导,但包含了地域性,在地域性与在线性的矛盾中发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球卫星定位技术已经为网络文学的重新地域化开辟了道路,网络文学评价应注意文学评价体系基点从地域性、在线性到定位性的变迁,并遵循这种规律。周志雄教授肯定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立足于传统文学评价体系之上,同时强调要系统地考评网络文学,建立有相应的价值、理论、审美、文化、技术、接受、市场维度的一种开放的、综合的、多维的话语体系。

二是从网络文学的核心要素与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实践出发,或参考民间网络文学批评现况,探讨具有网络文学特色的评价尺度。如长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朱国华教授结合自己作为最早触网的文学从业者之一的经历及与现场专家的思想交流、碰撞指出,网络文学评价不仅要着眼于技术层面,还应与社会学相结合,不仅要抓住网络文学的“网络性”还要抓住其“文学性”,在关注其市场化的一面的同时要回归到人文审美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为资本家说话”。衡阳师范学院任美衡教授认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须明确网络文学的评价指标是综合的、新颖的与创造的,坚持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是复杂的、动态的、多层面的、开拓的,认识到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之建构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从网站到社会,从读者到作品,从灌水到改编,从点击率到传统文学批评无所不包,其涉及了众多学科并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世界网络文学、古今中外人类文明的成果加以借鉴。刘克敌教授提出了含四条主要评判尺度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主张通过判别网络文学作品的创新性或者艺术独创性如何通过“网络”因素而体现,艺术想象力的丰富性、奇特性是否合理运用,语言的运用是否既注意“网络”因素和当代日常用语的结合又能从传统文学语言体系汲取营养,对娱乐性、可读性的追求是否与艺术性追求相对平衡和统一来定夺作品的好坏优劣。中南大学禹建湘教授在充分利用相关研究文献、开展大量走访调查、征询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建立起包括政治导向、文学生产、文化服务、受众反应、社会影响、内部制度、队伍建设等7个要素层共36个指标在内的文学网站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开拓为网络文学作品的综合评价体系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贵州财经大学周兴杰教授,以“更”字为线索阐述了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构建过程中注重读者批评话语和学者批评话语二者间沟通的重要性。中国地质大学李玉萍将网络小说的价值流变视为网络小说评价的重要因子。中南大学程海威介绍了草根网民原创网络文学评论的发展情况,解读了一些网友提出的由“力量”(表达明确)、“敏捷”(结构清晰)、“体质”(逻辑严谨)、“智力”(理论扎实)、“感知”(观察敏锐)、“魅力”(文采感人)6项指标构成的网络文学评价标准体系。

欧阳友权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网络文学永远是变化不拘的,一代代创作者作品不一样,模式也是花样百出,探索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并非是要建立一个固定、僵死的体系,就可以完成任务、高枕无忧,那是绝无可能的。从传统文学的评价来看,哪怕是精英文学的评价至今学界仍存在诸多分歧和争议。可见,在文学评价领域,没有一统天下的评价标准,更无恒定不变的评价体系,任何一个真理的追求都永远在路上,人们只能得到真理的颗粒,却不可能到达真理的终点,只能把对“无限”的追求变成“无限追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呼吁更多学者加盟网络文学批评实践,是永无止境的事,这一代学人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6年 7月)[EB/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网.(2016-08-03)[2016-08-25].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W020160803204144417902.pdf.

②轩召强:《阅文集团力推“生态共营”?打造IP商业2.0时代》.人民网,http://sh.people.com.cn/n2/2016/0607/c137167-28471415.html.

③李敬泽、邵燕君、陈晓明:《野蛮生长后中国网络文学已成世界奇观》,《北京青年报》2016年6月14日。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 佘晔

猜你喜欢
文学批评网络文学文艺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1942,文艺之春
色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先秦两汉为中心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奎妮·多萝西·利维斯文学批评国内外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