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何时开门
编辑同志:有个问题想向你们反映一下,希望通过你们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本地的农家书屋建起来已有五六年了,每个村的书屋都配备了上千册价值数万元的图书,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都有。对喜爱读书的人而言,这些散发着油墨清香的读物,无疑都是精神食粮。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图书一经来到乡下,便被打入冷宫,从未见过天日,遑论与读者见面?
这些图书肩负着哺育新型农民的神圣使命而来,为何落得如此冷遇呢?原因是村里舍不得派专人管理。因此,就把管理图书的重任交给一把大锁。
配个图书管理员,虽要支付一定的工资,但让图书物尽其用,将其传播先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巨大作用发挥出来,这对培育新型农民和加快新农村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
有些村干部认为,如今有文化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或经商去了,留在村里的老的老小的小,缺乏阅读能力,即便把农家书屋办得像城里的图书馆,也没有多少人光顾,起不了多少作用。
其实,如今常年居住在农村的,爱读书的人并不少,其中,退休的乡村干部和中小学教师就是不可忽视的群体。他们不仅自己喜爱读书,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影响带动广大村民,推进书香社会建设和全民阅读风气的形成。
而今我已年近八旬,且因中风致残,行动极为不便,但我对书籍依然一往情深,读书之心不死,求知若渴的精神不减。由于健康原因,每天读书的时间虽不能太长,但却没有一天不读。本村农家书屋若正常开放,我必将成为常客。像我这样的愿与图书相伴终生的老年人村村都有一批,并不“珍稀”。
农家书屋,何时才能向广大村民开放呢?我希望这一天不会太遥远!(史友茂)
(本栏编辑 孙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