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家俊 潘泽富 周迪
运河堤伏击战
□崔家俊 潘泽富 周迪
1944年,李国才16岁,已经参军一年了。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李国才所在的“宝应团”近200名官兵正在高邮南边某村庄整休,突然接到上级指示:日军十多艘汽艇装载着百名日本兵已经过邵伯地段,正向高邮和宝应方向进发,命令“宝应团”利用运河大堤的有利地形伏击,决不能让这批日寇北上。
军令如山。“宝应团”立刻集合队伍,每人分发了20发子弹和6颗手榴弹后,便纷纷进入运河东大堤的伏击地点准备战斗。半个小时过去了,隐隐约约地看到南方的运河水面上有些船只正驶来,越来越近了,机器的轰鸣声也越来越响,没错了,就是他们,汽艇上还挂着“太阳旗”!战士们个个屏住呼吸,等待指挥员的战斗命令。“那时候日本鬼子的汽艇有十几艘,兵力至少个把营,还有和平军(伪军)。”回忆起当年情景,李国才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敌人的汽艇全部进入伏击地时,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一起开火,日伪军突遭袭击,顿时吓得手忙脚乱,急忙将汽艇驶向西岸。眼看着日寇的汽艇很快驶入高宝湖却又突然调转方向,向我军阵地方向冲来,还用上了小山炮,一颗颗炮弹呼啸而来,运河东大堤上炮火轰鸣。李国才还没反应过来,“嗖”的一块弹片飞来,他的下颌被擦破,鲜血直流,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他又投入了战斗。
日寇放了一阵炮后,就将汽艇停在那里不走了。因为他们知道,再向北行还是要进入大运河,如果东西两岸都有伏击,自己可就完了。敌我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但日寇的凶恶气焰仍极其嚣张。看着李国才他们无力反击,有些日寇就站在汽艇的艇舷上一边嬉笑一边吼叫,以示自己的“神威”。
为了狠狠地教训这帮强盗,指挥员将高邮城内的两门平射炮拉来助阵。“轰”,伴随着炮声,湖中激起了一股冲天水柱,一发炮弹击中了一艘汽艇。“汽艇沉下去了!”战士们欢呼起来。不一会儿,湖面上剩下的汽艇四周漂浮起了几具鬼子兵的尸体。天色渐渐暗下来,日寇深知我军善于夜间作战,于是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加大马力,狼狈地沿着运河西岸向南撤回了。
(编辑 陶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