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刘心武小说《钟鼓楼》的思想艺术特点

2016-11-21 11:48李奕瑄
剑南文学 2016年18期
关键词:时间性刘心武百态

□李奕瑄

试论刘心武小说《钟鼓楼》的思想艺术特点

□李奕瑄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钟鼓楼》是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橘瓣式的结构,通过北京胡同里一家普通市民的婚礼,延伸到十几个人物,从一天延伸到几十年,写出了古老京华的历史积淀和80年代的现实变革,堪称一部现代“北京清明上河图”,包含着大量的社会学、民俗学信息

一、时间性和空间性

《钟鼓楼》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历史的厚重感,以及展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图景:城市、乡村、部长、局长、售货员、家庭妇女、留学生、京剧演员、文学编辑、厨师、喇嘛、修鞋匠、乞丐、神秘传说、正在进行的婚宴等等。这来自于刘心武自觉的文化景观意识和强烈的历史感[1]。而实现历史感及文化景观意识的关键就是时间性和空间性。《钟鼓楼》当中以橘瓣式的结构组织故事,使空间和时间有机交融,使丰富的生活图景得到统一。

如果将空间和时间当做《钟鼓楼》的经纬线。小说截取北京钟鼓楼下一个四合院里九户居民,在1982年12月12日晨5时至下午5时这一天当中的日常生活,在一个时间线内,交织了不同场合发生的故事来展示丰富的生活图景,揭示了在人生的舞台上的不同人生,体现出空间感。而时间使小说具备了历史的纵深感,小说中有两个关键的场景——钟鼓楼和四合院极具象征意义,为小说提供了一种时间流逝的总体氛围。小说一共六章分别使用卯、辰等地支名称命名,这些名称在古代是计时概念,通过这些名称就能使读者唤醒遥远的记忆,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同时小说开篇便以神秘故事为先导,看似同小说主体无甚关系,但其实是故事主线的开端,也是一个参照物,形成一种历史感,同时薛师傅的喇嘛历史等都体现出时间性。

二、思想艺术性

《钟鼓楼》在描述钟鼓楼下四合院当中九户人家的生活现状的同时,穿插人物的过往经历,使小说呈现出空间性和时间性的同时,揭示出人物心理受到文革影响的变化,进而解释了人物在当下的行为。这使得心理的变化成为人物过去与现在的联系桥梁[2]。

小说中涉及到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过去,在描绘人物当下行为时,都会穿插一段人物的过往经历。小说中的背景是一样的“文革”,但在同一代人的灵魂之中留下的痕迹却天差地别,在同样学校中造就了荀磊、路喜纯这样奋发向上,善良淳朴的人,也造就了姚向东、卢宝桑这样尊严丧失,堕落消沉的人。这些人物的百态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他们受到的教育、家庭、外部社会环境,以及这些人物持有的信念、人生态度,同时在动荡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卢宝桑等人证明了“文革”可能造成的精神扭曲,路喜纯等人证明了“文革”根本无法彻底泯灭文化,薛纪徽揭示了如何在错误中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

小说中并没有对这些人物做出任何的褒扬或批判,以善解人意、宽宏的精神,在客观上描绘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百态。在历史厚重与时间的流逝中,对历史进行了反思,着重揭示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矛盾冲突与交融,突出当时市民的生活与心理境况。小说在各种人物的心理演化过程中揭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

结束语:

综上所述,长篇小说《钟鼓楼》,作为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以其独特的结构特点,以及带有浓浓京味的叙事语言,将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有机结合,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百态揭示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时间的流逝感,同时也将作者反思历史的内涵表露出来。通过时间性、空间性以及历史纵深角度的人物描写,突出了当时市民生活及心理风貌。

注释:

[1]徐辉.从《钟鼓楼》看刘心武艺术世界的存在主义[J].语文建设,2016,17:57-58.

[2]王晨倩.论《钟鼓楼》的历史和人生观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03:43-45.

(长沙市南雅中学)

猜你喜欢
时间性刘心武百态
相声:说学逗唱,人生百态
刘心武续写《红楼梦》
印度街头的人间百态
刘心武母亲的教子之道
百态树纹
智珠二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
从林黛玉之死看刘心武的荒谬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