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潼川古城墙

2016-11-21 05:45胡正荣
剑南文学 2016年20期
关键词:门洞南门东门

□胡正荣

夜游潼川古城墙

□胡正荣

应三台朋友之约,我去了三台县城。朋友说带我去看看三台潼川府的古城墙及城门谯楼。听后,我有些惊异,因孤陋寡闻,以前确实没有听说过三台县城还有潼川府的古城墙及城门谯楼。

朋友告诉我,三台老县城位于涪江和凯江交汇地带上,现存有清乾隆32-35年(1767-1769年)石砌的城墙。它是在明代嘉靖年知县徐世楹修建的墙楼基础上培修复建的。南门城楼及门洞和东门门洞保存完好,东门城楼系重建。东门至北门段和南门至老西门段的部分城墙保存完好,总长超过2公里。潼川古城墙和江苏南京明城墙、辽宁兴城城墙等,同属于全国少有的幸存古代石砌城墙。1993年1月,被公布为三台县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9月,被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公布为国文物保护单位。听着朋友的介绍,我心中不由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一定要去好好看看这千百年来屹立在三台亘古不变的历史和老祖宗留下的遗产。

吃过晚饭,夜已深了,带着几许醉意,在三台朋友的引领下,去探寻老祖宗的遗踪。

我们穿过大街小巷,踏过阡陌市井,沿着一条没有灯光的巷道走过去。在一堵城墙头停了下来,四周黑漆漆的,没有路灯,远处居民窗户射出的灯光照耀在墙头上,昏暗不明,城墙如同一条黑乎乎的怪物,耸立在面前,蜿蜒向前方。“这就是三台古城墙?”带着惊喜上前仔细瞧辩,然而,令人有些失望,所谓的古城墙,不过就是些条石浆砌的半人高的基础,基础上堆码着红砖,顶部合着混泥土,零乱地插满了玻璃碎片和烂瓦块,这分明就是单位或普通老百姓修筑的防盗围墙罢了。纵然有几十年时间,又何谈为古城墙呢?我茫然了。

朋友为了消除我的疑虑,便开始介绍起来。原来由于城市改造,填方修路,抬高路基,城墙下部三分之二的地方都被掩埋了,当地老百姓就在仅存的三分之一上砌上红砖用作防盗墙。

望着这不伦不类、不古不今、怪模怪样的城墙,我心中不由愁怅起来,为了修路就非要掩埋城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脚下的水泥路面,走上去确实平坦舒服,但是我宁愿扶持古城墙,走在那凹凸不平的青石路上,寻找先人们的足迹,聆听修城汉子们呼哧呼哧的喘息声和敌我双方为争夺城池撕心裂肺的戡杀声,静心地感悟祖先智慧的结晶。好在这种情况不多,很快一堵高大挺拔的城墙蜿蜒向前方,我脑子里一下涌现出了远古时期人欢马嘶、攻城夺寨的惨烈场面:守城的将军带着自己的士兵拼死守城,与城共存亡。而攻城的将领指挥着将士拼命攻城,誓夺城池方罢休。双方的鲜红浸染了整座城墙,士兵的尸体挂在墙头,堆满城墙脚下。哀鸿遍野,一副惨象……时光匆匆而去,今天的人们再也不用担心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了,他们幸福、安祥的过着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我们顺着城墙向前走去,前方不远处一座高大的城楼矗立着,朋友说南门到了。没有灯光,黑暗中根本看不清楚谯楼的面貌,也没找到可以登楼而上的阶梯,因此只能用心去感受它的壮丽雄伟,想象着谯楼一定是亭台楼榭,雕龙画凤,金碧辉煌。

我仍不甘心,一定要朋友给我介绍一些情况。他告诉我:三台潼川城墙上原设有九座炮台,南、北、东、西共建四道城门,光绪时增至五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潼川古城墙西门至北门段,以及新、旧西门和北门被拆除,如今仅存东门、南门,以及部分古城墙。

城墙均用长1.2米,高、宽0.3-0.35米的条石垒砌,一钉石一横石相间垒砌,全长超过2公里。

南门城墙高6米,厚9.8米,城门门洞分内、外洞,外洞高4米,拱跨3米,内洞高4.5米,拱跨3.6米。门洞为纵联式券拱,内、外门洞间有双扇铁皮木质大门,门楣有浅浮雕花卉卷草纹饰。东门结构同南门。

各门上均建谯楼,现存南门谯楼,重建东门谯楼。南门谯楼为木结构抬梁式,重檐歇山顶,九架梁前后单双步梁分心用九柱。面阔五间12米,进深八间6.8米,脊高7.5米,建筑面积81.6平米。

幸存古城墙被烙上了文革时期鲜明的时代印记,上面阴刻了许多字径均在1米以上标语。标语有——

东门: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南门: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毛主席万岁。

毛泽东思想万岁……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

……

我已没心思再听他的介绍了,独自前行,直接走到了城门口,一座半圆形拱门将城里和城外连结起来,拱门里残留着微乎其微的一丁点儿青石路,两道厚重的铁门紧贴在两侧墙壁上。耳边骤然回响起“噼呯”闷重的关门声,现在这城门也无需开关了,门也只不过是摆设。走进城门,是一条狭窄的小街,街道两边中一排低矮的青瓦土墙房。街上没有行人,两边的房门也是紧闭的,房顶上是乱七八糟如同蛛丝般的电线网。尽管如此,城楼和这些矮墙房仍旧交相辉映,流淌着纯厚直朴的文化气息,仿佛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过去,先人们生活在这里,沿街摆摊做着小买卖,吆喝声此伏彼起;皂衙们举着“肃静”“回避”的招牌,敲锣打鼓抬着府衙老爷出巡;诗圣杜甫正诵着“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归心似箭吗……

青瓦房不远处修建高楼大厦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四周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楼不停朝这边蚕食过来。城楼、青瓦房压抑地喘气着,也许过不了多久,这些残缺不全的楼房将永远消失。

会馆、茶店、药铺,酒肆、旅社、戏台、院落、闹市、深巷……这不正是现代人所追寻的风物吗?站立在谯楼之上,四面环山清淅可见,稍可触摸东川驻节的威严;坐河堤之边,码头远去,臆想那潼川不老的繁华;步天井之内,时光流泻,体味梓州沧桑的古朴;走深巷之中,人声入耳,感受最难割舍的温馨。在浸透着旧时光的古老街院之间驻足,人或是悠闲的,或是发呆的,或是充满灵性的,或是回归童真的……

很难想象,没有这些,三台还是三台吗?

我们继续顺着城墙往东而行,来到东门,在城墙边看到了一块石碑,借着灯光,只见上面清晰地镌刻着:

潼川古城墙始筑于南朝宋代元嘉年间,据记载,唐、宋时的州城状若盘蛇,明代扩大城址,重修东、西、南、北四门,清朝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易土筑为石砌,并重建四大谯楼,现存东、南门及城墙约二公里。公元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二日汶川特大地震波及三台,使城墙和城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灾情发生后,三台文化部门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申报灾后文物维修立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维修方案,北京大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维修。公元二〇一一年四月工程开工,重点对南门谯楼及南门二十米、东门三十米范围内的古城墙进行了加固维修,重建东门谯楼。公元二〇一二年元月工程竣工。

看着这些内容,我心情豁然开朗了。看来,我前面的担心多余了,三台县委、县政府和三台文化、文物保护部门早已经高度重视对三台潼川古城墙及城门的保护了,并且重建东门谯楼。我相信南门谯楼及所有的城墙都会得到有效的保护,那些砌着红砖,用作防盗的城墙必将恢复它本原的面貌;鳞次栉比的钢筋水泥高楼也一定不会再让城楼、青瓦房压抑得喘息,他们将交相辉印,将历史和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展示出另一幅时代的画卷。

猜你喜欢
门洞南门东门
东门
儿时的记忆
具体描述景才美
天门洞(外一首)
东门老街
南门小巷
一双特别的鞋子
做生肖鸡
紧张的亲子手工课
我要吃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