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雨虹
蒋婧一辈子的修行
文/张雨虹
蒋婧的博客里有一句话,印象很深,“人,一辈子的修行,都是为了战胜心中那个无形的魔”。在去采访蒋婧之前,本来试图透过她的社交平台了解她的日常生活,结果既没看到美食分享,也没看到旅游自拍,大多都是她自己的日常感悟,看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自省”,自省内心,体察生活。近来,她的感悟多是关于《彭德怀元帅》,恰逢党的生日,这位爱自省的姑娘又有了新的想法。
6月的时候,因为《彭德怀元帅》的热播有机会采访其中的扮演者蒋婧,约见面的方法出乎意料的简单。拨通电话号码,没想到电话那头就是蒋婧本人,两三句话的工夫就约了在上海电影博物馆门口见面。初夏的上海已经热了起来,博物馆门口三三两两的椅子和遮阳伞组成了一个露天的聊天场所,一条具有复古感的长款喇叭牛仔裤,一件白色修身T恤,一个马尾辫,蒋婧就这样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按常理来说,在这个圈子混迹多年的女星大多会谨言慎行,举止成熟而又稳重,但蒋婧并非如此,她很直接,嬉笑怒骂都表现在外。最近她就因为坚决反对吃狗肉在微博上和网友起了争执。可以看得出,蒋婧是个正义感十足的人,只要是她觉得谁做了不对的事,她就一定不会忍气吞声。这位现实里的“正义担当”,这次终于可以在戏里过一把瘾了。作为一部年代大戏,《彭德怀元帅》中的出场人物堪比当年众星云集的《建国大业》,而蒋婧在其中饰演的刘燕是一位虽戏份不多但非常吸睛的角色。刘燕类似于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角色类型,是一名三十八军的文工团志愿军战士,同样率真热情,但唯一和王芳不同的是刘燕最后为了救一名朝鲜的小女孩献出了青春的生命。在蒋婧眼中,刘燕这个角色的设计,其实是为了配合整个抗美援朝的大背景,浓缩体现了当时战场上一批批青春的生命。她的存在与牺牲,是志愿军队伍中和她一样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士们的集中呈现。
演一部既红又专的戏不容易,演一个与现代人思想有出入的纯真角色更不容易,这也为这一类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拍摄增加了难度。那么自然而然,就有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抛到了蒋婧的面前,“身为80后,当需要代入这样一个具有年代感的角色时,会不会觉得在情感上有隔阂?”“我本人当过兵,从情感上能够感知到角色的心境,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军人,他们在精神上是能够统一的。那个年代里的人物是淳朴的,信念坚定的,然而他们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所呈现出的状态和举止在如今的大众来看会觉得太‘愣’,带着股傻气。其实如果有观察的时机,可以去看看如今部队里的战士,他们还依旧保持着这种统一不变的‘愣’。”因而,蒋婧摸索到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接演刘燕时,她首先让自己先进入自己新兵时代的回忆,然后通过参阅文字、图集、纪实视频等资料,找到和谐统一的人物基调,试图同步自己与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维动态。
蒋婧说话很有意思,容易激动,这点从她的书写表达习惯中就可窥一二。“能参演此剧是作为演员的我的幸运,也是为了借扮演志愿军向烈士们致敬!希望通过这部真实的历史剧能唤醒我们的心灵深处来拯救自己当处的失调环境,我们太需要找回这种力量了!”这是她写在微博上的“答记者问”,短短两句皆以感叹号结尾,而这样的表达方式在她的微博上比比皆是。如今的蒋婧,依旧耿直得像个18岁姑娘,她的青春似乎和刘燕一样,从未结束。
从8岁开始学京剧,蒋婧的童年和青春年华都是在曲艺表演中度过的。然而,蒋婧终是没能熬得住表演传统戏曲的失落感,在她学习京剧的第八年,在福建的一次会演中,她因台下三三两两的观众而彻底心寒,“我承认,我没有勇气面对用自己的青春去坚守这份传统的艺术”。于是她用两年的军旅生活告别了京剧表演的艺术生涯,带着京剧的基本功进入了全新的领域,主持、歌舞、快板、相声、清唱等……直到上了北京电影学院,她开始接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艺术体系,大学四年让她领悟到所习艺术间的共通性,“无论是由内而外,还是由外刺激内心感受,所有的艺术作品始于真挚的信念。它存在着反复的实践,反复的自我内心调整,自我经验的积累,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再次回归与初衷。所以,我至今粗浅地认为表演艺术是通过实践的手段去完善的艺术。”从舞蹈到京剧,再从京剧到曲艺,最后跨入表演行当,这曲曲折折的履历让蒋婧经历了比同龄人更多的挫折。如果没有热爱,想必是坚持不了的。
蒋婧如今有些后悔,后悔没能坚持京剧,不过与其说是后悔离开京剧的表演舞台,不如说是更“恨”自己当了“逃兵”。蒋婧回忆起今年已年过八旬的老师,幼小时的她曾被老师拿着竹竿抽打过,如今她才理解这是一种特殊的爱的表现。早期的京剧基本功训练模式多为“打抽法”,而通过这一法真正能练出来的,坚持住的却寥寥无几。“最近观看了重别18年的师兄弟们的演出,仔细观察了圆场、台步、身段、亮相等基本功,无一不是让我敬佩的,18年里他们无一日不在循环往复地操练着年幼时老师口传心授的招招式式,从而才有今日在舞台上的光彩。”和京剧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相似,演员这一行其实是一个很被动的职业。“它总是在等待着,而且是那种孤寂无力的等待。因为它所相遇的每个角色,都是在被幸运地挑选上后才去完成角色创作的。所以,这些年我终于学会了与等待为友,与坚持为伴。”
兜兜转转这么些年,难免会忘记初衷。在今年2月的寒风瑟瑟中,蒋婧给过去的自己写了封信,信里写道:垂目间,联想带我去了一个叫初衷的地方……初衷问,在周而复始的匆匆时光里是否还能辨得清来时的方向?脚下匆忙的步伐,车轮下溅起的水花,给了相同的回答,一切太匆忙,太匆忙……这个时代公平地给予了我们一个叫“匆忙”的念想。蒋婧给这封短信起了个名字叫《在平淡的洗礼中自省》。自省与书写早已成为蒋婧生命中和其热爱的表演艺术同等地位的一部分,每演完一个角色,她还会特地写人物感悟,“书写在我很小的时候就陪伴我了,这些年下来我和它已经成为亲密的老朋友。书写对我来说,是一种自我内心对话,我喜欢听这种真实又纯粹的声音。内心的充实是自己给的,读书算是一种。”
蒋婧说她喜欢观察自然中极小的事物,比如一朵云、一盏街灯、一块路牌,喜欢从它们身上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不仅表演需要修行,人生亦是一场漫漫修行,而蒋婧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