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四川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社会艺术创作生产活力,紧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大历史节点,围绕首届四川艺术节等重要活动,推进戏剧创作生产,实施精品战略,抓好普遍繁荣,戏剧艺术呈现出持续繁荣的良好态势。
1月22日至23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组织召开四川省重点题材规划会暨全省重点作者座谈会,省直院团和部分市州院团负责人、创办主任、重点作者约60余人参加会议。这是为首届四川艺术节剧本创作交易会做准备。
1月28日至29日,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召开“乐山市戏剧创作研讨会”,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应邀组织专家与会。专家们对乐山戏剧创作进行指导,观看了棠棣剧社创演的话剧《爱情合同》片段,考察了当地小剧场话剧的运作情况,提出了乐山戏剧周的构想,并就以戏剧为内容,拓展乐山旅游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探讨。
2月27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主任、一级编剧丁鸣在内江“大千讲坛”作了《我们为什么需要戏剧——四川舞台戏剧艺术的现状与展望》的讲座。
2月27日,四川省川剧院受邀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参加“2015年中澳文化交流迎春联谊会”。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演唱了“川剧经典唱段”。毛庭齐、杨韬、夏昌荣、李忠展示了川剧绝技《变脸·吐火》。梅花奖获得者刘谊表演了戏曲水袖《花想容》。夏昌荣、李忠还表演了《财神迎春送吉祥》。里希、徐巍分别表演了二胡、琵琶独奏,展示了中国传统器乐的魅力。
2月以来,四川省川剧院创作的新编川剧《草民宋世杰》、川剧传统戏《柳荫记》相继在川剧大剧院演出。《草民宋世杰》主演为“二度梅”获得者陈智林。《柳荫记》主演为“梅花奖”获得者刘谊与青年演员邹宏。
3月10日,四川省文化厅主办的“四川·川剧晋京演出周”在北京拉开帷幕。四川省川剧院携川剧《巴山秀才》、《柳荫记》、《草民宋士杰》、《卧虎令》在长安大戏院先后演出6场,川剧《火焰山》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情欢迎。
3月中下旬,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举行“扬传统艺术,展川剧魅力——成都(上海)川剧文化艺术周”实践活动,在成都和上海倾情上演了川剧《尘埃落定》《薛宝钗》《欲海狂潮》《马前泼水》四台剧目,其中川剧《尘埃落定》还参加“上海第八届东方名家名剧”演出,与上海昆剧团进行了交流,举办了《寻亲访源——川剧昆剧交流演出》。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上海市四川商会共同举办了“相约浦江 川音乡情——川剧文化艺术交流会”。与上海戏剧学院共同举办“戏从何来——著名剧作家徐棻创作解密”讲座。
3月29日, 四川省川剧院与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就两国面具文化进行交流。青年演员杨韬现场表演了变脸,导演毛庭齐现场回答了观众提问。
3月30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与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座谈,就文化艺术项目的资金管理、市场运营、剧场经营与管理、两院横向合作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共同探索院团改制改革的新模式新方法。双方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
4月1日,四川省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培训会在成都举行。文化部原党组副书记、原副部长、国家艺术基金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少华,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任韩子勇赴蓉授课。来自全省21个市州文化局,省、市文艺院团,各大艺术类高校或民营剧团的相关负责人、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了培训。
4月8日至10日,乐山市文化艺术研究所召开2015乐山戏剧小品创作研讨会。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组织专家赴会指导。与会专家对作品给予逐一分析、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
4月12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召开川剧《尘埃落定》征求意见会,仲呈祥、季国平、康式昭等8位全国著名戏剧评论家、剧作家以及部分省内专家聚集一堂,进行研讨,提出了进一步打磨、提高的意见。
4月14日至17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和内江市文广新局联合举办川南片区戏剧创作培训班。培训对象以内江基层作者为主,辐射宜宾、泸州、自贡等川南市县,共有来自遂宁、攀枝花等地的作者30余人参加了培训。
4月20日,绵阳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方言话剧《乡情》作品研讨会。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应邀组织专家赴会指导。
4月24日至25日,成都市文联主办,成都市戏剧家协会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协办的“蓉城之春艺术节——呈现经典戏剧专场”成功举行,上演了川剧《长生殿》、木偶剧《人间好》、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秦腔《打神》、昆曲《火焰山》等经典剧目。
4月29日,四川省川剧院川剧《火焰山》走进武警警官学院,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带来精彩的川剧表演。四川省川剧院积极开展“川剧讲堂”进校园活动,组织演出小分队,边讲解边展示,先后走进成都石室联合中学、科华中路小学、成都市外国语学校、邛崃市固驿中心小学、邛崃市强项实验学校、新津中学实验外国语学校、新津县金华学校等学校。
5月8日,四川省川剧院川剧《火焰山》走进成都七中育才校区,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精彩的演出。
5月8日,自贡市艺戏剧工作室创排的小剧场话剧《秋千》在自贡市四川理工学院首演。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委托著名剧作家包德宾专程赴自贡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包德宾先生与《秋千》主创人员进行了座谈。剧目工作室按照文化厅党组“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的要求,关注和重视民间戏剧社团发展,努力培植戏剧土壤。
5月13日,由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和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举办的“中法文化之春—— 《恋爱的符号》罗兰·巴特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成都轻安素食馆举行。四川人艺的青年导演和演员们把罗兰·巴特的《恋爱絮语》和中国作家的《收信快乐》嫁接、揉合在一起,改编成一台小话剧,两种文化、两种风格、同一个题材的表现,给人带来新奇的感受。
5月21日,由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承办的“戏剧进校园”活动走进四川文理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承人肖德美作了《川剧艺术源流及特点》的讲座,现场演出了川剧《花荣射雕》、《死水微澜》片断等剧(节)目。
5月22至24日,为纪念川剧大师刘成基诞辰110周年,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举办刘成基表演艺术系列活动。 22日上午,刘成基表演艺术座谈会在金河宾馆举行。成都市文广新局副局长陈立志、原省文化厅副厅长严福昌、四川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陈智林、川剧表演团体、川剧研究机构负责人、刘成基先生的传人以及社会有关方面代表人物60余人汇聚一堂,围绕川剧大师刘成基的表演艺术、生平事迹和对川剧事业的继承、发展进行了热烈讨论。23日下午和24日下午,依次在锦江剧场演出了《刘成基传承弟子经典折子戏专场》和川剧青春版《鸳鸯谱》等祝贺剧目。
5月23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3周年座谈会暨文艺评论工作会。会议以学习延讲精神为契机,就如何做好“奖”“评”工作,征询专家意见。专家就评论机制、评论标准、评论队伍建设、评论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5月以来,四川省川剧院启动2015年度“百戏传承”排练工作。首轮排演了弹戏《包公赔情》、昆腔《东窗修本》、胡琴《单刀会》、弹戏《踏纱帽》、高腔《逼侄赴科》、昆腔《扈家庄》等六个优秀折子戏。
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四川调研,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陪同下,考察了四川省川剧院,对四川深化文化改革,传承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寄予了殷切希望。
6月4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参加第二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奖大赛”。来自黄河流域的10个省、市、自治区,17个剧种的52位演员参加了比赛。
6月10日,国家艺术基金四川专家大会在成都金河宾馆召开。会议由剧目工作室主任、一级编剧丁鸣主持,四川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窦维平发表讲话,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四川专家9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安排观看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专家大会电视电话会议录像。录像结束后,文化厅艺术处处长范远泰对国家艺术基金四川申报工作情况作了介绍,强调了评审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把握的重点。
6月11日, 四川省川剧院川剧《卧虎令》走进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党员干部和部分师生员工观看了演出,接受廉政文化教育。四川省川剧院自建院以来,秉承以文化人,以戏育人的创作理念,创排了《巴山秀才》《卧虎令》《十五贯》《草民宋士杰》等一系列优秀廉政剧目,得到了有关方面和部门的肯定。
6月16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重点关注剧本歌剧《人之初》作品研讨会。歌剧《人之初》是四川省2014—2015年度签约的重点关注剧本。专家就剧本选材、立意等,进行了充分讨论。
6月20日, 四川省川剧院赴重庆,到访重庆市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副院长陈平、廖天麟与重庆市川剧院副院长彭欣綦、院长助理孙永波就振兴川剧以及两院深度合作进行了探讨。四川省川剧院一行还观看了重庆市川剧院排演的川剧传统戏《白蛇传》。《白蛇传》是四川省川剧院的代表剧目。四川省川剧院版《白蛇传》主演刘谊、张燕表示,将把交流收获融入到日后的演出中。
6月29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与四川省川剧院联合召开戏曲剧本作者座谈会。会议介绍了四川申报文化部艺术司“三个一批”戏曲剧本的情况,就存在的问题作了说明;动员与会者多写,拿出好的题材和创意,为省川剧院剧目生产和下一年度的“三个一批”征集早做准备。
6月30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重点签约剧本《木铎》研讨会。川剧《木铎》是2014-2015年度重点签约剧本。组织研讨是重点签约剧本跟踪打造的重要环节。专家们充分肯定剧本题材、立意、视角等,也就剧本修改提出了建议。
7月20日至25日,首届四川艺术节·2015藏戏创新与发展系列活动在阿坝州举行。活动包括藏戏研讨、藏戏展演、藏戏采风三个部分,来自省内外的戏剧理论家、藏戏专家、剧作家30余人参加了活动。
7月21日,英国皇家宫廷剧院国际部总监伊丽丝、导演理查德及英国驻重庆领事馆艺术官员杨洲、黄曌一行在四川省文化厅外联处项目专员陪同下,到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交流。
7月22日,由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推荐的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少年班学员何正茂、王浩然,在第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比赛中获得金奖,四川省戏剧家协会荣获组织奖。
7月25日至8月1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复排的川剧传统戏《白蛇传》,在锦江剧场连续演出。变脸、吐火、托举、踢慧眼等川剧独特技艺在剧中得以传承。随后,走进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成都纺织专科学校、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学校,受到师生们的热情欢迎。
7月31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青年艺术团恢复排演的传统神话剧目《望娘滩》在川艺实验剧场公演。演出融课堂教学、艺术创作、演出实践为一体,结合时代挖掘新意,是深入表达孝道文化的一次探索。
8月10日至13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在叙永县举办“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对口帮扶(叙永)2015年戏剧表演创作培训班。培训以叙永创作、表演人员为主,辐射周边泸州、宜宾的多个县区,共计70多人参加了培训。
8月9日,四川省川剧院复排的川剧《御河桥》在“周日戏聚”活动演出。《御河桥》不仅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而且演员个个有戏,表演极富个性,情趣横生。川剧名家晓艇、许倩云、陈智林和邓婕都曾演出过该剧。为让更多青年演员传承经典,复排启用AB组同时排练、演出。
8月17日,四川大木偶剧院木偶剧《龙门传说》赴扬州参加“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获最佳剧目奖、导演奖、造型奖和表演奖。
8月23日至9月8日,“四川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活动”在成都举行。 展演推出川剧《还我河山》、话剧《图云关》、话剧《朝天门》、话剧《蒋兆和》、话剧《铁血西迁》、曲艺剧《笑娃娃的抗战》等六台优秀剧目。
8月25日,四川省川剧院与四川省曲艺研究院联袂演出的“蜀戏冠天下—四川非遗文化”节目,亮相一年一度的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
9月9日,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立项资助项目揭晓,四川有川剧《还我河山》等21个项目入选,其中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型舞台剧5个、小型舞台剧目8个,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5个、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3个。立项率为17%,超过了全国综合立项率16%,实现了重大突破。
9月7日至9日,京川剧合演盛典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开场,一百多位京剧、川剧知名艺术家共襄盛举。京剧部分演出单位为国家京剧院、北京京剧院、成都市京剧艺术研究院;川剧部分演出单位为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青年艺术团、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等。京、川剧演员同台合演,融合南腔北调,流畅展现传统戏曲的起承转合。
9月10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省青年艺术团的新编大型神话川剧《望娘滩》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
9月10日,四川省政府召开省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座谈会。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并主持会议。省委宣传部、编办、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政府研究室以及文化厅直属文艺院团负责人、部分艺术家代表参加会议。会议认为,省直文艺院团要明确深化改革方向,进一步改革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健全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既适应时代需要又适应市场需求,能体现四川特点、巴蜀风格的艺术创作生产机制,提升院团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建立健全符合文艺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文艺创作人才稳步成长。
9月 26日,四川省川剧院川剧《火焰山》应邀赴韩国参加2015安东国际假面舞节。该节庆以“小丑的梦想”为主题。
9月至12月,2015“荟萃蓉城”精品剧目演出在成都隆重举行。展演由昆曲《西厢记》、京剧《智取威虎山》、舞剧《大汉苏武》、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话剧《兵者,国之大事》《伏生》等6台省外优秀剧目和川剧《尘埃落定》、京剧《落梅吟》2台省内优秀剧目构成,共计8个院团的16场演出,给成都市民带来了一场艺术盛宴。
9月28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召开音乐剧《金缕鞋》剧本研讨会。剧本以金缕鞋为线索,讲述了小周后与南唐后主李煜的爱情故事。与会专家围绕题材、视角、人物刻画、叙事结构提出了意见。
10月12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新创课本剧《小学生课本剧戏剧小讲堂》,在四川人艺小剧场首演。演出形式新颖有趣,增加了许多互动环节,现场氛围热闹。
10月13日至15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在乐山举办“四川省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创演提高班”。入围比赛的54个作品的主创人员近80人参加了培训。培训针对作品又不限于作品,注重比赛又不限于比赛,着力提升与会人员的创演水平。
10月18日至26日,四川省川剧院携传统剧目《白蛇传》《柳荫记》及优秀折子戏在涪陵、重庆和合川等地演出。
10月22日,著名电视戏曲主持人、香港卫视副台长白燕升莅临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大剧场,作了《尊重传统,敬畏经典——白燕升漫谈艺术与人性》的专题讲座。
10月23日至26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组织四川青年艺术团的部分艺术家,赴巴中送戏进校园,积极传承传统文化。
10月25日至11月11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推荐川剧《尘埃落定》、京剧《落梅吟》,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展演。川剧《尘埃落定》获得戏剧节优秀参演剧目证书。
10月27日至30日,四川省第十五届小品小戏比赛在达州隆重举行。省内16个市代表队、1个省直文艺单位、4个高校代表队的54个小品参加了比赛。16个作品获得优秀剧目奖,8个作品获得优秀编剧奖,11个作品获得优秀导演奖,29人获得优秀表演奖,4个作品获得优秀音乐设计奖。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等主流媒体及绿色中国网络南国戏剧频道均给予了报道。
11月,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川剧《尘埃落定》在广元、南充等地巡演。
11月1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参加长江流域民族民间艺术节,为长江流域戏剧联盟的发展壮大作出应有贡献。
11月10日,川剧表演艺术家、梅花奖得主肖德美,在蜀风雅韵川剧传习基地演出川剧经典折戏《放裴》。蜀风雅韵老戏台是四川省艺术研究院在成都琴台路文化公园建立的川剧传习展示基地,是向中外游客提供接触、了解川剧、推广川剧的窗口。
11月12日,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的反腐警世话剧《背叛》,在成都东郊记忆演艺剧场首演,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戏剧回应,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
11月13日,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和四川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首届四川师范大学川剧周系列活动,传承传统经典,丰富校园文化。
11月16日,四川大木偶剧院木偶剧《千里共婵娟》荣获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艺术节”荣誉奖,同时还演出《桃花咏》、《绣长绸》等节目。
11月16日至17日,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携话剧《巴交龙布》赴北京惠民演出。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作了整版报道。
11月20日至30日,首届四川艺术节在成都隆重举行。首届四川艺术节以“艺术盛会、人民节日”为主题,创意独特,主题明确,特色突出,亮点纷呈,在集中展示四川舞台艺术创作最新成果的同时,开展了四川文华奖舞台艺术展评、美术作品展评,启动了群众文化活动、文化艺术展览、文化消费月等板块,活动前后持续大半年。艺术节参演单位覆盖21个市州和省市县三级专业艺术院团及高校、企业、民营剧团;形式多样——包括戏曲、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剧等共60余台,演职人员达3000余人,主体演出33场,其中既有舞剧《家》、川剧《还我河山》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也有话剧《巴交龙布》、《雪域忠魂》、川剧《挂印知县》、木偶剧《龙门传说》等省、市、县打造的各种风格不一的优秀剧目。90分钟开幕式文艺演出《走向繁荣》,集四川60年来舞台艺术作品精粹片段,独具魅力,观众好评如潮。同期举办的首届四川艺术节·剧本创作交易会推出原创剧本130多个,有17个剧本与院团达成搬上舞台的意向。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戏剧名家讲座暨2015年度戏剧编剧培训班、重点签约剧本作家互动对话、在蓉高校戏剧专业师生座谈会以及“大众评戏”、“评戏赠书”等活动。
11月27日,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著名戏剧评论家黎继德作了《一分为三与戏剧》专题讲座。
11月29日,四川文化院团联盟在四川省川剧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告四川文化院团联盟正式启航。院团联盟包括省直院团、市级院团、县级院团;既有国有院团,也有集体民营院团,还有文化传播公司、社会文化教育机构;涵盖戏曲、戏剧、歌舞、音乐、曲艺、杂技等门类。院团联盟形成后,将共享不同类型的演出剧场9个,为全省文艺院团在开发文化市场、实现文化惠民、培养文化人才等方面开创了新模式。
12月6日,第八届巴蜀文艺奖揭晓,其中四川省戏剧家协会推荐的作品或个人获13个奖项。严福昌获巴蜀文艺奖终身成就奖;川剧《尘埃落定》 《还我河山》 《草民宋士杰》 ,话剧《雪域忠魂》、《第二十九棵树》 ,歌剧《彝红》 ,京剧《浣花吟》,木偶剧《龙门传说》,戏歌剧《追梦人》 获巴蜀文艺奖优秀剧目奖;廖全京、王超、刘露、邓添天获巴蜀文艺奖特殊荣誉奖。
12月7日至10日,由四川省文化厅主办,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四川省川剧院、重庆市川剧院联合承办的 “第三届川剧丑角剧目传承展演”(共四场)在省川剧院剧场成功举行。来自重庆市川剧院、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南充市川剧团、宜宾市酒都艺术研究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四川省川剧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等川渝两地的八个艺术院团,联合演出了《秋江》《拿虎》《扈家庄》《幺妹嫁给谁》《活捉三郎》《打双相》《战万山》《贺其卷闹馆》等21折优秀传统川剧丑角折子戏。
12月8日,结合首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舞台艺术剧目展演评比活动开展的“首届四川艺术节·寻找四川文艺新锐批评”活动表彰名单揭晓,从来自全省各地的专题评论80余篇、随手评700余条中,评出10篇专题评论和5篇随手评给予表彰。期间开设的文艺评论“微课堂”引来近10万网友围观。
12月9日,川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得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院长陈智林面向学院师生作了《中国戏剧的文化自信》的专题讲座。
12月19日,“光前裕后,茹苦传馨——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张光茹传承专场演出”在锦江剧场隆重举行。
12月23日,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川剧《燕燕》在北京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戏优秀中青年演员汇报演出。
12月31日,四川省川剧院举办“经典川剧迎新年”专场公益演出活动。梅花奖演员崔光丽和优秀中青年演员谯绍富、熊宪刚、刘燕、阳旭、何洪庆等倾情献演了《春草闯堂·上路闹轿》《柳荫记·访友》《秦香莲·铡美》三出传统经典折子戏。演出票房收入全部用于文化精准扶贫。
12月31日,四川省文化厅剧目工作室在各市州创办推荐名单基础上,评选出了“2015年度戏剧创作优秀组织单位”、“2015年度戏剧创作优秀组织工作者”和“2015年度戏剧创作优秀工作者”。
2015年,四川省戏剧家协会积极组织优秀戏剧(节)目送戏进校园,共计演出50场,观众达70253人次。成都锦江剧场、周六悦来茶园共计演出川剧45场,观众3万余人。旅游节目《川剧秀》全年演出422场,接待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