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坦 王兴昀
天津京剧院成立于1956年,至今已走过了辉煌的60年。天津是戏曲大码头,津门观众爱戏懂戏,是戏曲的真正知音。60年来,通过几代艺术家的执着追求与努力,通过天津观众的检验与激励,天津京剧院不断壮大,日臻兴盛繁荣。
天津京剧院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1956年8月,天津市京剧团成立,杨宝森、厉慧良任团长,丁至云任副团长。1970年,天津市京剧三团成立。1995年8月28日,天津京剧院在原天津市京剧团和京剧三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下设一团、二团两个表演团体。2006年,天津京剧院被评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60年来,天津京剧院名角荟萃、实力雄厚、行当齐全,艺术风格上文武兼善、传承有序、精致严谨、融合创新。杨宝森、厉慧良、张世麟、周啸天、杨荣环、杨宝忠、赵慧秋……这些造诣深厚、在全国及海外享有盛名的表演艺术家为剧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出的剧目《火烧望海楼》、《六号门》等享誉全国,铸就了“龙虎班”的金字招牌。建院后,一批表演艺术家如杨乃彭、邓沐玮、王平、李莉、李经文、康万生、张幼麟等享誉全国。以天津戏校一九九五届毕业生为主体组建的实验团,是目前国内最年轻的京剧表演团体,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从中涌现出的一大批青年演员已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优秀剧目继承下来,成为天津京剧的栋梁之材。
近年来,天津京剧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始终处在京剧艺术的第一方阵,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创出了自己的特色,以人才辈出、实力不凡为世人瞩目。剧院共有9人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3人荣获梅兰芳金奖。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其中3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众多青年演员在名师的指导下技艺日臻成熟,在多个京剧艺术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如CCTV第5届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荣获6个金奖;第6届“青京赛”荣获4个金奖;第7届“青京赛”荣获4个金奖、8个银奖。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天津京剧院创作的多部剧目均获国家大奖。现代京剧《华子良》荣获中宣部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第二届保留剧目大奖、文化部第十届 “文华大奖”、文化部首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戏曲现代戏学会“突出贡献剧目”奖、上海戏剧大奖。该剧拍成戏曲电影后又荣获第九届电影“华表奖”。《护国将军》荣获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妈祖》荣获中宣部第10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香莲案》荣获第6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2014年,新编京剧《康熙大帝》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获得好评,并与整理加工剧目《乾坤福寿镜》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
为庆祝建院60周年,展示剧院艺术成果,天津京剧院从今年8月到12月举办了纪念建院60周年活动。活动以“一本画册、一系列演出、一个研讨会”的形式展开,一本画册是剧院建院60周年画册,一系列演出是2016年下半年的一系列演出,一个会是对剧院发展的研讨会。
8月1日至7日,做为系列展演的首发阵容《天津京剧院“辉煌60年”大型京剧演唱会》、《天津京剧院“辉煌60年”精品原创剧目展演》在天津滨湖剧院与观众见面。8月1日的《天津京剧院“辉煌60年”大型京剧演唱会》汇集了剧院的全明星阵容,七代京剧人同台,为天津京剧院建院60周年院庆展演拉开了序幕。演出当天,年过87岁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赵慧秋演唱了荀派名剧《杜十娘》中的“月暗星稀”唱段。1956年,天津京剧院的前身天津京剧团成立时,赵慧秋就参加了成立演出,时隔60年,赵慧秋仍然站立在舞台上为剧院送上六十岁生日祝福。8月2日至7日剧院推出了《天津京剧院“辉煌60年”精品原创剧目展演》,《华子良》、《洛阳宫》、《狄青》、《香莲案》、《乾坤福寿镜》(新排)、《康熙大帝》,都是荣获国家多项大奖的新编原创精品剧目,多由青年演员担纲主演。这些原创剧目虽在流派继承、表现方法、戏曲题材等方面有不同的创新,但实质并没有脱离京剧的传统,在这些剧目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创作者对京剧基本艺术规律的尊重与敬畏。天津京剧院拿出这些原创剧目庆祝剧院甲子华诞,充分体现了剧院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的艺术精神。8月3日上午剧院召开了“京剧院60年发展之路座谈会暨中国京剧‘炫彩青春’大联盟授牌仪式”。座谈会上数十位业内领导专家就天津京剧院的风雨兼程、辉煌成就,以及近年来“炫彩青春”青年梯队建设展演活动进行切实可行、有理有据的论证和分析,为剧院未来发展、中国京剧“炫彩青春”大联盟的开拓实践绘制了美好蓝图。
今年10月,天津京剧院还将为观众带来为期一周的《非遗传承优秀传统剧目展演》。今年12月,天津京剧院将迎来“辉煌60年”的收官系列展演——《辉煌60年名家名剧名段名曲系列演出》,为院庆展演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
春华秋实一甲子,薪火相传六十年。60年前天津京剧院的成立,掀开了天津京剧史上新的一页;60年后天津京剧院的成绩,创造了天津文化历史的辉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开拓,后人发展。天津京剧院的良好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历史阶段承前启后的京剧人以使命感和主人翁精神对待艺术,几代京剧人的心血和汗水铸就了“天津京剧院”的金字招牌。
60年的风雨历程中,天津京剧院在上级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不断按照主流文化阵地的需求,调整目标、确定思路、制定举措。全院上下团结奋斗,凝聚力量,努力创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有效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全力打造有利于精品形成的环境。
当前,京剧艺术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振兴时机,作为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天津京剧院对京剧的繁荣发展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今后的道路上,天津京剧院的首要任务是传承与发展。既是对中国京剧的传承,又是对天津京剧院传统的传承。传承不应简单理解成拿过接力棒,而应该作出我们这一代人应有的贡献。在尊重敬畏京剧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将京剧作品向多元化、多层次、多向度开掘,使国粹艺术更加光彩照人。同时,天津京剧院还要努力开拓市场,积极争取观众,使剧院永远处于叫好又叫座的境地。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京剧人要不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赤子之心,不忘对前辈创立的京剧艺术精神的敬畏之心,不忘树立精品意识、实现高水平传承的奋进之心,不忘再接再厉向各地师友、同行学习的慎勉之心。今后,通过天津京剧人的同心协力,一定能够为京剧艺术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今天,这座走过六十个春秋的剧院,未曾老去,依然青春洋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