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对农广播节目需要“三把握”

2016-11-20 16:35张磊
声屏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远征村官听众

□张磊



做好对农广播节目需要“三把握”

□张磊

更接乡村地气、更符合农民的愿望和需求,是对农广播区别于城市广播及其他广播的最大特色,因为对农广播报道在选题把握、特色把握、形式把握上,都有独特的特点和要求。哪怕有一点把握不准确,都会大大削弱“农味”。因此,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些特点,是当今对农广播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说什么?说农民想知道的事情——对农广播的选题方向把握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的对农广播,缺乏对农民受众的调研,只考虑农民该知道什么,不考虑农民想不想知道、爱不爱听这些内容,好像凡是播出的都应该是农民爱听的。因而经常能听到官话连篇的新闻消息、老生常谈的农事活动,以及官调十足的会议文章。农民评论广播是:“喇叭小,调子高。天天喊,老一套。”农民对一些对农广播的看法,说明在广播宣传中,播出的内容如果不与农民的切身利益相联系,不用农民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来表现,农民就会用脚投票。

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每天中午有一档直播专题节目《举案说法》。2013年6月笔者接手这个节目的时候,它正面临被末位淘汰的命运,从频率每个季度收听率的统计数字上看,《举案说法》几乎都排在频率所有专题节目的倒数第一或第二位。从听工部的农村广播调查来看,法治节目是农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那么,《举案说法》为什么收听率会这么低?笔者很快发现了症结的所在。节目的选题及播出内容严重脱离了农村、农民的生活,甚至带有浓郁的城市“小资”特色。节目的编辑、主持人认为,现在都城镇化了,像基金、股票、房地产、美容等领域出现的法律问题,农民也会碰上。因此模糊了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界限。

笔者带领栏目组进行了改版,经过选题论证,将选题严格定位在农村、农民特色上,对节目的片花、配乐、包装、主持风格都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凸显节目依托乡村,为农民、农民工服务的特色,并推出《维护农民权益》《让法治的阳光普照乡村大地》《农村模拟法庭》等主题系列节目。改版后的《举案说法》在频率专题节目季度收听率评比中,每次都在前三名之列,农民听众的粉丝量、栏目微信微博的粉丝量呈现成倍增长。

又比如,在2014年3月的“两会”期间,笔者负责一档栏目——《三农时评》,请“三农”专家对“两会”报告的惠农政策、对代表委员的“三农”领域的观点进行精彩点评。为此,栏目组及时遴选、组建了一支“三农”领域专家评论员队伍,要求专家紧密围绕农民关心的粮价、医疗、养老等惠农政策,进行通俗生动的点评。《三农时评》不仅在“两会”期间赢得广大农民的普遍关注,而且它还成为中国乡村之声“两会”后的保留栏目,及时评论与“三农”领域相关的政策、事件、舆论等问题,专家队伍也在进一步扩大。2014年11月还被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发专刊予以肯定表扬:“是我国广播界唯一针对‘三农'话题的评论性栏目,农民听后反映‘十分解渴'。以鲜明的思想观点回应重大关切,办得是成功的。”

因此,要把对农广播办成农民喜欢爱听的节目,首先必须在选题上下工夫。多策划一些惠农政策、土地流转、征地维权、打工权益等农民普遍关心关注的话题,让农民每天保持对节目的期待,保持节目的品质和兴奋点。另外,“致富信息”“农业科技”“地方戏曲”等,也是农民日常爱听的节目。

在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的今天,要让对农广播在农村大地上更好地生根、发芽、成长,选题策划还应该尽量走进乡村的千家万户。为让农民更方便地了解到党的富民政策、市场信息和农科技术,中国乡村之声从2013年开始,几乎每个月都组织乡村公益活动。农业科技专家、“三农”政策专家、文艺工作者,以及北京三甲医:的医务专家,深入各地乡村,给广大农民送去了精彩的演出,带来了贴心的一对一服务,将对农广播真正办成了农民的“贴心广播”。

俗话说“纲举目张”,农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广播又能为农民提供哪些服务,这些问题搞清楚了,是对农广播赢得农民听众认可、关注、支持的根本,也是选题定位的根本方向。

怎么说?说符合农民口味的话——对农广播的节目特色把握

广播主要是用声音传情达意的。让听众一听就懂,节目内容才有可能成为有效信息。因此,对农广播也一定要让农民一听就懂,这是办好农村广播节目的基本要求。

对农广播语言的通俗化、乡土化是特别要注意的问题。但在这方面,一些记者编辑很容易忽视,尤其对一些官方统计数字照抄照搬、复制粘贴较为常见,没有考虑到农民听众能否接受、能否听得懂。

比如有这么一条播出的新闻:“受今年第22号台风‘彩虹'影响,广西多地受灾,据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8日15时30分统计,灾害造成267.2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44.8千公顷。”众所周知,对于耕地面积的大小,农民习惯用“亩”来衡量,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土地计量单位。而播出的消息中农作物受灾面积却用“千公顷”来表示,这就让很多农民听众感觉一头雾水。这样的表达方式,不符合农民的说话习惯,忽视了对农广播乡土化特色,也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如果换算一下,改成“据自治区民政厅救灾处8日15时30分统计,灾害造成267.23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17万2000亩。”效果一定会更好些。

对农广播该怎样说农民才爱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乡村之声的《说说我干啥》栏目每天都请二三个在家务农的农民来讲讲他们正在干啥,或打算干啥,直接用农民自己的语言表达农民的喜怒哀乐、真实感受,活生生地体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这种形式农民喜闻乐见,也比较接近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听得亲切,也容易接受节目内容。2014年中国乡村之声又在《说说我干啥》基础上,成立了一支农民观察员队伍。近两年来,通过网上报名、微信报名、来信报名等方式,从参与报名的数万人当中精心遴选了50多位农民作为“中国乡村之声农民观察员”。他们当中不仅有在家种地的农民、农民企业家、农民工,还有大学生村官、农村教师、乡村医生……没有一个公务员。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关爱农民生活,关注农村发展,关心惠农政策;有思想,有观点,表达能力强,愿意为农民说话,愿意以农民的角度思考、点评“三农”大计。

现在这支农民观察员队伍已经成为中国乡村之声提升节目品质,突出节目特色的中流砥柱。在“两会”报道、《举案说法》《乡土乡情》,在《三农中国》《致富青年帮》《乡村少年》等节目中,每天都能听到农民观察员乡土气息浓郁的精彩评论,听到他们代表农民发自内心的真切感受。请农民来讲农事,这种直观真实的节目,日益为广大农民朋友接受、喜爱。

咋表现?——对农广播的表现形式把握

说农民想知道的事情,说符合农民口味的话,对农广播不仅要在选题方向和报道特色上突出“农味”,还要探求丰富的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接地气,更加鲜活生动,也更为农民受众所接受。否则,对农报道就难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给人以呆板、苍白、枯燥的印象。

笔者曾经在河南汝州采访过大学生“村官”,并制作播出了系列节目《大学生“村官”特别报道——嬗变》。它在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农村题材的报道进行了较新的尝试和探索,体现出较强的乡土气息。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报道谈谈如何把握好对农广播的表现形式。

在乡村采访中,记者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采访对象的表达能力不强,思维不连贯,甚至面对话筒还十分拘谨,造成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困难。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可以通过对采访环境的描述、采访对象特征的表述,从侧面烘托报道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

22岁的呼远征是河南省汝州市优秀大学生“村官”,长得斯斯文文、白白净净,即便在乡间地头,他的穿着也是西装革履。呼远征不善言谈,你问一句他就答一句,从不多说话。话语中还有些许腼腆,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他当“村官”的理由也很简单:“想入党,还想几年后去考公务员,所以就报名了。”面对这样一个采访对象,笔者决定采用白描的手法,突出呼远征的个人特征,以及他特有的工作生活环境,进而烘托这位“村官”的形象。“村官”的工作是平凡琐碎的,呼远征的工作除了每天帮着村民忙这忙那之外,全村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归他管。但这样一位腼腆、不善言辞的年轻“村官”,如果让他畅谈做“村官”的故事、感想和愿景,显然勉为其难。为此,笔者及时调整了采访方案。重点抓住养鸡场、计划生育办公室(呼远征卧室)等典型场景,并通过简明的问答、天气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呼远征外貌特征等元素的画面式描述,将环境、人物、音响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更加凸显了“村官”工作及呼远征本人的平凡和朴实。

呼远征的外貌、着装与农民农村生活落差很大,但这些特点听众是在广播中看不出来的。为此,在采访现场笔者采用白描式的叙述方式,将一个特色鲜明的呼远征直接推了出来。这既减少了文字赘述,还在第一时间拉近了采访对象与听众的距离,突出了广播的现场感,增强了报道的亲切感。呼远征的“村官”形象也更加生动具体,令人印象深刻。

只有将采访对象拉入乡村独有的生产生活环境之中,对农节目报道才能更加活灵活现地“站”在听众面前。与呼远征相比,面对话筒的大学生“村官”蒋卫东是一个开朗大方、善于言谈、善于总结归纳的人。他为村里铺自来水管道、修公路、找贷款……身上的亮点一抓一大把。但蒋卫东不是大人物,所做的工作也是平凡小事,如果只说他的贡献及他的经历感受,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播出效果。因此,在报道的开篇,笔者试用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先将蒋卫东拉进深秋的晨雾,融入豆子地;接着勾勒他的外观形象,讲述他看到记者到来时的真实表现,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活生生的“村官”跃然而出,亲切、自然、生动、可信,很好地渲染了报道的主题特色。之后再说他的经历、感受,就更具可听性和说服力了。

只要对烘托主题有利,对突出传播效果有利,纪实文学、散文、广播剧、纪录片、白描等多种表现形式都可以在对农广播报道中适当表现运用,但一定要主次分明,切忌主次失衡。

(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栏目责编:吉庆

猜你喜欢
远征村官听众
新的远征
远征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长征三号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我要当个好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