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016-11-20 12:20徐琳琳
人生十六七 2016年35期
关键词:自学三角形学会

徐琳琳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江苏 建湖 22470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徐琳琳

(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江苏 建湖 224700)

预习是自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会自学的基础。学生自己提前浏览课上要讲的内容,可以知道课上要听的重点,也能将自己的疑问点挑出来,在课上重点听有疑问的部分。然而学生们的预习意识往往不是很强,或者只是应付老师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起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小学数学;培养;预习

一、重视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自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是学会自学的基础。学生自己提前浏览课上要讲的内容,可以知道课上要听的重点,也能将自己的疑问点挑出来,在课上重点听有疑问的部分。然而学生们的预习意识往往不是很强,或者只是应付老师的要求。作为教师应该重视起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给学生们正确的预习方法,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预习笔记的框架,让他们在预习时填写,渐渐地让学生学会自己写预习笔记,提高自学能力。教师还可以在班中选出每组的小组长,让小组长在课前检查每个同学的预习情况,还可以亲自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写得好的预习笔记在全班面前展示,让同学们向这位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圆这一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这样一个预习提纲:

(1)借助身边的工具(除了圆规),画一个圆。

(2)用圆规画一个圆并用尺量出针尖到边上的距离。

(3)用线或绳子绕着(2)中的画圈成一个圆,量出它的长度。

(4)思考(2)和(3)中数据的联系。

(5)通过课前预习你还收获了哪些?

通过填写这个预习笔记学生们了解到预习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渐渐地不需要老师给出预习提纲,自己就能抓住重难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班级中学生的自学能力都能有所提高,老师在课上就可以扩展一些知识,在课上教授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扩展了数学课堂的宽度。总之预习是课堂的前奏,学会预习对学生自学能力的的培养有积极作用,让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更高。

二、引导学生合作,在交流中提高自学能力

学会合作也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还应该提高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不能只会自己埋头苦学。一个学会合作的人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教师还应该在课上给出学生们小组讨论的时间,注重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还尚小,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交流,比如在完成自学后与同学进行探讨,向同学请教自己不会的内容,同时积极的帮助向自己请教的同学,让学生们尽量自己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在课上教师也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比如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就自己讲过的知识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合作解决。教师在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时,要注意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注意每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不要让学生讨论无关课堂的内容。

例如,在讲解比例这一课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请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答案5:10=40: ;26:13=1:;12:3=6: ;100:55= :110;21:7= :21。

(2)你认为比例与以前学习过的乘除法有什么关系,并与小组同学之间对此进行讨论。

(3)你认为什么是正比例,什么是反比例,与小组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几个问题,自己充分地思考之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鼓励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对其他同学的观点提出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产生许多问题,比如(1)中的几道小题是怎么算的?(2)中其他人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认为比例与乘除法没关系?我认为有联系,我的观点是……等。提出问题后在小组内部进行解决。相信经过激烈的讨论,小组成员们的观点会趋于一致,对于仍存有分歧的问题就交给老师去讲解。对于比较基础的知识就不需要教师再进行讲授,只需要就这一课中的重难点和学生有疑惑的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记忆。

三、将数学融入生活,让学生学会钻研探究

有的学生认为数学与生活是分离的,有甚至觉得“我买菜只用到四则运算,不用学这么多”。这些错误的观点多数源于学生们不知道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需要教师将数学融入生活,将课本上的死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们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从而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数学,学会钻研与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讲课时将所教授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比如,讲圆与自行车轮胎联系在一起,将三角形与三脚架联系在一起,将计算题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联系在一起等。逐渐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数学有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生活中有什么是三角形的物体?

(2)它们为什么不是长方形或者圆形的?

(3)你认为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对于问题(1)学生们的的答案往往是屋顶、三脚架、衣架等。对于问题(2)学生们可能会认为三角形相比于其他形状来说更加牢固,如三脚架换成长方形,一受力就会变形。通过对问题(3)的思考,学生可以把生活中的三角形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明白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将数学中的问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所帮助。

学生学会如何自学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一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以为学生今后的数学能力乃至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影响。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在课后做好备课,起到引路人的作用。学生应该积极的配合老师,循序渐进的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

徐琳琳(1986-),女,江苏建湖人,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自学三角形学会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学会分享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