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评弹《三笑》看演员修养

2016-11-20 11:59陆柳柳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秋香书目名家

■陆柳柳

从评弹《三笑》看演员修养

■陆柳柳

除了在单位集中开会,或者有重要比赛之外,我基本都在码头上坚持长篇演出。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感到实践理论的重要性。所以在每天两小时演出之外,我还经常听书。可现在书场基本都是下午一点左右演出一场,夜场已经全部没有了,到哪里再去听书呢?庆幸自己生活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想听什么书,哪位名家的唱段,想收集什么资料,上网一搜基本都有。我从学校毕业至今二十多年了,演出了许多的长篇剧目,如《金玉蝶》《翠凤奇案》《万贵妃》《落金扇》《双印女巡按》《乾隆与柳阿兰》《无颜皇娘》等十部长篇书目。说到长篇书目,我想起了一部书——《三笑》。当时,老师言传身教,可演出了四只码头就不演了,因为上座率不够理想。当时刚毕业,也不知道为什么说《三笑》会不成功。随着艺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我终于悟出了其中的原因,这当然有自身修养的不够。在我所有演出的书目中,《三笑》是最好的一部长篇,行话说就是一类书。它经过无数名家,几代人的不断修改,集中了他们的心血精华,一字一句,都回味无穷。但是精品不能代表上座率就会高,时代在变,观众的喜好口味也在变,一类书受到二类书的冲击,二类书又受到现代书的冲击,如文革之类的书目。不过一类书就是一类书,永远是评弹的瑰宝,需要一代一代传承。

我经常在网上听名家徐云志、王鹰的长篇《三笑》录音。夜听《三笑》成了我的习惯。名家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台上的衣着、发型都非常注重。据我了解,除了徐调创始人徐云志说《三笑》,还有夏荷生、严雪亭、祝逸亭这些名家都说过,足见这部书当年的风靡。因为我说过《三笑》,所以对它情有独钟,每天晚上点开互联网听一回徐云志、王鹰老师的《三笑》,徐云志大师的嗓音天生清脆、自然,唱腔如小桥流水,悦耳动听。虽然录音的时候已经上了年纪了,但徐先生的说表依然带着一丝童趣,特别亲切,每个角色分得清清楚楚。还有王鹰老师的默契配合,一个二叼演得活灵活现。里面的噱头都是肉里噱,让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整部书听完以后,我在想一个问题,大师们把《三笑》说得这么好,叫别人怎么说啊?这种一类书,书情不能改动,因为观众已经耳熟能详。还有一点说得别人不笑怎么办?有一次,我又无意中搜索到了严雪亭单档的《三笑》选回《载美回苏》,严老师一个人起唐伯虎、秋香,还有一个摇船人。唐伯虎、秋香站在桥头叫船,摇船人经过桥洞,晚上壮胆唱山歌,严老师一个人把三个角色演得层次分明。听上去不像一个人在演,严老师一会唱徐调,一会唱他自己的严调,比双档演出还热闹,这是实况录音,下面笑声不断。听完之后我仔细琢磨分析,徐云志、严雪亭都是大名家,一代宗师,但是风格不同,各有各的特色。倘若风格相同,恐怕就要造成有了徐云志,就没有严雪亭了。严雪亭是徐云志的徒弟,徒弟学了先生的艺术,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不可如鹦鹉学舌般照搬。

一个演员除了演出,还要有辨别能力,这样对自己在艺术上的提高才会有帮助。青年演员一定要说《三笑》之类的一类书,以便打下扎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秋香书目名家
名家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名家
多管齐下,主体评价小学生的习作
名家之约
张秋香 为家乡甘心奉献热情与梦想
名家之约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
赠书书目
高中三册第13单元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