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炜
浅析网络广播发展
□吴炜
以北京、上海两地1995年1月获准接入Internet节点为标志,中国互联网商业化迄今为止已有二十余年。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脚步并不比其他国家慢。庞大的用户数量,是中国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石。作为大众传媒一个新兴而强势的载体,互联网和传统媒体间的竞争与合作的事例屡见不鲜。广播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传播媒介,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利用互联网强化自身的传播功能,已成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兼容其他媒介的功能日益强大。互联网兴起之时,许多传媒人都对其的“掠食”能力表示担忧,原有的受众将会或者已经被网络分流。但是事实证明,网络不但没有剥夺传统媒体原有的受众,而是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为广阔便捷且人性化的传播平台,让原有受众更易获取信息之外,也通过各种方式,吸引了新的受众。通过互联网,传统媒体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核心业务上传,还可以利用点击率、论坛、博客、微博等互动形式,第一时间内了解受众喜好,把握市场脉搏,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在巩固原有受众的基础上,吸引了一批偏好利用网络的新受众。由此可见,互联网并非传统媒体的劲敌,其扮演的角色,更多是为传统媒体扩展自身的平台和途径。
同样,近年来,广播的发展也借网络之力,在巩固和发展听众群体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网络广播自身。以网络为载体,广播与受众的接触在深度和广度上已今非昔比。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老的持续存在、新的不断发展的局面。比如,传统的戏曲类节目,一般定位为中老年听众,但通过网络广播的音频数据库等技术支持,方便了许多对此感兴趣的年轻人的收听和下载。就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而言,网络广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同时事实也证明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获得社会效益。
传统媒体通过网络这把利器实现自我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支持。广播的优势在于“以声扬名”“以声动人”,但这也是广播的劣势。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声音稍纵即逝的缺点给广播工作者和听众带来了许多遗憾,也是广播发展的瓶颈之一。而网络广播优于传统广播的好处就是,有自己庞大的音频数据库,除了留存节目供听众随时下载保存之外,还能实现在线点播、反复点播等以前无法想象的功能。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听众,还将声音永久保留了,无形中也达到了保留节目的效果。另外,网络广播无论在形式、内容和与听众沟通方面,均可以实现无限扩容,这也是传统广播无法企及的。社会发展越快,对媒体信息整合利用能力的要求越高,单一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也难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丛林中生存下去。必须指出的是,网络广播的出现,并非弱化了广播独有的声音优势,正好相反,网页网站与广播相连,将无形的声音化为有形的图文,在为老听众提供更多服务的同时,还吸引了不少新用户。事实上,网络广播借用网页上的图文,不但避免了声音线性传播的短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是延伸了广播的播出时间,充实了播出内容。传统广播的节目编排无论怎样精密,也无法跳出“24小时”的固定限制,网页的超链接特质,正好为网络广播制造了广阔空间。此时,从业者可以更从容地安排广播节目的播出时间和内容,将精华部分依旧放到广播上播出,而许多辅助性内容以及其他资讯可以用图文形式呈现。在声音、文字、图像三种传播元素的搭配之下,听众已经扩大到了读者层面。强化传播功效的同时,也为广播争取了大批网络使用者。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是公立媒体,是党的喉舌。这一点,在网络广播出现以后,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巩固和强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网络的普及率和大众化,许多网民以个体或团体的形式在网上打造了“私人电台”,如比较著名的乌鸦电台和一些语言学习网站上的广播节目。严格意义上讲,没有实体电台的支撑,这些“私人电台”只能算是个人性质的音频网站。它的出现尽管不会对公立网络电台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但其部分做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个人音频网站的出现,往往是出于聚拢一批志同道合的网络用户。这决定了该网站是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分众化的。以乌鸦电台为例,它是个音乐资源丰富的音乐粉丝网站,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在那里找到不同类型的音乐,甚至比较冷门的歌手和作品都能提供。除了提供音乐服务外,还为众多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这样的网站定位和服务理念,目前公立网络广播做的尚不够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对网络这一新媒体的认识度和利用率不够高,不能完全跟进市场需求。
网络给广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特别是新闻类节目。一般而言,新媒体在抢占抢播信息上的优势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传统媒体就此做出的反应则是加大对资讯的快速反应能力。直播和轮播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抗衡新媒体,吸引观众的新招式。在网络广播,这也将成为必然,甚至会大量的出现,因为广播不必出图像和画面,只需要记者到现场采集声音,通过随身笔记本进行音频传输即可完成一次直播式的现场报道。今后,网络广播可以发扬广播“短小精干”的优势,在新闻节目特别是民生类新闻中加重现场报道的分量。当然,这种操作模式对前方记者以及后方主持人和编辑团队的要求会非常高,无论从临场发挥、口头表达、直播间串稿点评、导播应急等能力都必须上一个台阶。
事实上,在互联网没有出现之前,传统媒体间的竞争已经开始,新媒体的加入不过是加剧了重新划分传媒格局的脚步而已。广播与互联网的关系,是依赖和竞合两者并存。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广播自身如果利用互联网,在软件硬件上不断升级,在保证生存的同时有所发展。
(作者单位:惠州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