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曲行当的俊扮化妆

2016-11-20 07:48蒋曙红
剧影月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眉眼印堂行当

■蒋曙红

浅谈昆曲行当的俊扮化妆

■蒋曙红

昆曲的行当分为三大类,旦角、生角及净丑角。但昆曲的传统化妆总的分为两大类,即生旦的化妆与净丑的化妆。

昆曲的旦角行当分为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又称四旦)、闺门旦(又称五旦)、贴旦(又称六旦)、武旦。老旦是年老的妇人,和其他旦行是不相通的。如《荆钗记》的王母、《精忠记》的岳母、《牡丹亭》的杜母。正旦有(雌大面)之称,大都是正直刚毅的妇人,如《琵琶记》的赵五娘、《窦娥冤》的窦娥、《慈悲愿》的殷氏。在正旦行当中有几个特殊的角色违反传统,性情尖锐的妇人特别归成这一类,她们在服装及头饰上都很有特色,如《烂柯山》的崔氏、《狮吼记》的柳氏、《蝴蝶梦》的田氏。作旦是年幼的儿童,不分男女,作幼童打扮。如《浣纱记》的伍子、《邯郸梦》的番儿、《白兔记》的咬脐郎。其中咬脐郎头戴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因此也可以雉尾生应工。刺杀旦的著名戏码有所谓的(三杀三刺)。三刺是《铁冠图·刺虎》的费贞娥、《渔家乐·刺梁》的邬飞霞及《一捧雪·刺汤》的雪艳娘。三杀是《义侠记·杀嫂》的潘金莲、《水浒记·杀惜》的阎婆惜及《翠屏山·杀山》的潘巧云。刺杀旦并非武旦,除了刺杀时有些翻扑打斗外,几乎还是以文戏的唱念做表来表现人物的完整性。闺门旦简称旦,闺门旦大都扮演美貌、含蓄又富感情的深闺少女或年轻妇人。如《牡丹亭》的杜丽娘、《玉簪记》的陈妙常、《长生殿》的杨贵妃。贴旦简称贴,贴旦大都扮演丫鬟或性格爽朗的少女,如《西厢记》的红娘、《牡丹亭》的春香、《钏钗记》的芸香等都是天真活泼但不逾矩的角色。其它剧种的武旦只重开打,而昆曲的武旦唱念做打并重,要把动听繁重的唱段、高难度的作功配合在精彩的开打之中。如《扈家庄》的扈三娘、《西游记》的铁扇公主等。

生角指男性角色,昆曲的生角行当分为:老生(又称正生)、外、末、冠生、小生(又可分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武生。老生是指年长的男性,造型以黑三髯口为主,如《牧羊记》的苏武、《满床笏》的郭子仪、《渔樵记》的朱买臣。外的年龄比老生更长,造型以白髯口为主,如《浣纱记》的伍子胥、《长生殿》的李龟年、《义妖记》的法海。末是地位较次的老生,造型以黑满髯口为主,如《荆钗记》的李成、《一捧雪》的莫成、《牡丹亭》的陈最良、《长生殿》的陈元礼等。冠生是有权位功名的男性,大冠生年龄较大,戴髯口。如《长生殿》的唐明皇、《邯郸记》的吕洞宾、《千忠戮》的建文帝。小冠生年龄较轻,不戴髯口。如《琵琶记》的蔡伯喈、《金雀记》的潘安、《牧羊记》的李陵。小生又细分为巾生、雉尾生、鞋皮生。巾生大都是风流潇洒的文士,如《牡丹亭》的柳梦梅、《西厢记》的张君瑞、《玉簪记》的潘必正。雉尾生头戴插有雉尾的紫金冠,如《连环记》的吕布、《白兔记》的咬脐郎。鞋皮生是指穷困潦倒的书生,如《绣襦记》的郑元和、《彩楼记》的吕蒙正。武生英武矫健,如《宝剑记》的林冲、《祝家庄》的石秀、《义侠记》的武松。

通常生旦的化妆表现为肤色白净、红润、面貌端正俊秀的人,所以统称为“俊扮”相对于净丑的涂面化妆,因此又称“素面”或“洁面”。早期戏曲的生旦化妆都比较清淡,化妆品只有花粉(白)、胭脂(红)、油烟灰(黑)三种颜料,均为粉状的。而近人已改用油彩、粉底霜、眼影等各种新式的彩妆用品,用色更加浓郁、注重色彩的层次和结构感的搭配,为了更加唯美和迎合现代人的审美!

“俊扮”致力于表现剧中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处境不同而有淡妆、艳妆之别。昆曲只有扮演富贵人家的少女、少妇或风流、轻佻的女性用艳妆,其他角色用淡妆。旦角中扮演少女、少妇或用较重脂粉,中年妇女则较淡,表现苦难中的妇女以及贫苦的老旦角色则完全不施脂粉,称“清水脸”。还有用荷叶煮汁抹脸使脸成焦黄色。此法今已不见使用。

而今旦角人物“俊扮”的形式是变化多端的。如《荆钗记》的王母。老旦的底色是深肉色而面红使用了朱红色,在用黄粉定妆前必须先用红棕色勾画好眉眼的形状,定妆后再用黑色淡淡地描一下眉眼的轮廓,但黑色不能盖过先前的描画,一定要留出红棕色的眉眼底妆为主体。唇色施以暗红色。但《红楼梦》里贾母的老旦形象又略有变化,如眉毛勾白、眼睛细长、唇形下垂扁薄。这样既彰显了戏剧人物的特性,又突出了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

正旦如《琵琶记》的赵五娘,是家境贫寒的已婚妇女,那么她的妆容就要端庄、素净一些,在色彩的运用上也不可太艳丽,眉眼轮廓的勾画也不可轻佻或奇特,眼妆要化得虚淡一些不可太深,这样就有一抹淡淡的幽怨。作旦是指年幼的孩童,在色彩的运用上可以用粉色系为主打色,眉眼可勾画成偏弯弯的弧形,以略圆的轮廓呈现,唇形可以化得嘟一些以显示孩童的天真可爱。如《浣纱记》的伍子等。而刺杀旦和闺门旦只是在行当上有区分,但在妆容上几乎是相同的,都是年轻漂亮的青年女子,在色彩上以艳丽为主,可以大胆地运用各种眼影和魅惑的眼妆形态,只要突出明眸皓齿、美。媚、娇、艳即可。如《铁冠图·刺虎》的费贞娥、《渔家乐·刺梁》的邬飞霞、《牡丹亭》的杜丽娘等。但贴旦却与闺门旦、刺杀旦不同,虽然同为旦角儿,除了有行当的区分,也有妆容的区别,贴旦是少女,如《西厢记》的红娘、《牡丹亭》的春香等。贴旦妆容的色系也可雷同于作旦,以粉色系为主,但可以运用一些明快艳丽的元素即胭脂色来提亮肤色,唇形要饱满,并在眉心处点红来显示少女的身份,此种手法是戏剧的特色。而武旦和别的旦角在妆容上的区分仅仅是眉眼上的变化。武旦一般是以英雄或彪悍的江湖女子的身份出现,所以眉形可以竖立一些眼睛的轮廓,可以描画得清晰浑圆些,这样可以使人物的眼神犀利些,而且还特别有精气神,从而达到文与武的区分!

早前扮演的生角(指男性角色)忌脂粉气,如生行小生家门只用少许乾粉匀面,眼膛及眉心(印堂)略染乾胭脂。末行老生家门只在扮演富贵人物时略用胭脂揉擦印堂眼膛,较小生尤淡,表现出角色天然的健康肤色。生行扮演穷生角色及末行扮演年纪衰老的角色时则不用脂粉。

虽说生角不可脂粉气太重,现如今生角的妆容也较早前的手法有了明显的变化。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不戴髯口扮相清秀英俊,如《牡丹亭》的柳梦梅就可以浓墨重彩地铺呈色系,细致地刻画眉眼,使角色更风流儒雅、英俊潇洒!不再似早前的眼膛眉心略染乾胭脂。《长生殿》的唐明皇和《金雀记》的潘安同属冠生。但在外表的妆容上却大不相同。唐明皇属于大冠生,而潘安属于小冠生。大冠生是要戴髯口的,而小冠生没有髯口。那么大冠生面部的底色就要偏暗,面红也要偏淡,要用黄粉定妆,眉眼也不似小生勾画得那样精神。这样可以显示人物的年龄感。小冠生的容妆手法则可以和小生一样媲美!武生扮演的都是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如《宝剑记》的林冲、《祝家庄》的石秀。虽同属一个行当,但妆面却有所不同。石秀是两眉入鬓、秀目粉面,林冲则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所以两位角色的妆面也是大相径庭。而生行扮演的穷生及末行扮演的年纪衰老的角色,也不似早前不沾脂粉,而是调整了化妆的手法及色彩的变换,既符合了人物的特性,又助演员塑造了舞台角色!

昆曲对脂粉的使用比较严格,甚至同一剧本中的同一人物,因在不同场次心情处境不同,也要求有不同的处理。《审音鉴古录》对《西厢记·伤离》中莺莺的装扮,特别注明:“不可艳妆”。对《红梨记·亭会》的谢素秋则要求:“欢容艳妆”。

早期的“俊扮”对眉、眼、口只作一般的常规处理:不化阴影,绝少化纹理,眼圈化法是在齐睫毛处划一黑线,以黑色的浓淡区分人物的年龄——青年较浓,中年略淡,老年更淡或下化。化眉也视年龄的大小,作不同的处理,通常青壮年角色眉部加黑,老年角色则利用演员的眉毛本色,下加黑或略染白色。印堂染红为生,这是末行角色“俊扮”特有的化法,即在印堂部位,用胭脂淡抹。表现人物有英武气时,将印堂化成条状,或茨菇叶状,上尖指向发际,下呈“人”字形。表现人物欢悦、温和时,印堂则抹作弧状,即在两眉头间划一桥拱型圆弧。表现人物极度痛苦、疲劳、衰弱以及垂死挣扎等情况时,印堂用黑色涂抹,并在鼻翼、嘴角亦涂以黑色。旦角若于眉心之间施一点红,多为丫鬟侍女之辈,表示其伶俐活泼的性格。

既然面部是以夸张的艺术手法示人的,那么相应的头饰及服饰也是以夸张抽象的形式展现的,包括各种道具。演员面部的妆容与冠帽、水片、头面头饰及服装是不可分割的,因为戏曲的装扮是一门传统的综合艺术,缺一不可。譬如旦角面部的贴水片就是极其艺术化的一种手法,既美化了角色,又可以改变人物的身份、年龄及容貌,再配以头饰及服装,这样就会很协调!

戏曲艺术所表现的内容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但又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原貌来表现,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使其所表现的内容更具有典型意义。这就是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

猜你喜欢
眉眼印堂行当
终南山
遇见你的眉眼,如清风明月
那些渐行渐远的老行当
琼剧老生漫议
扬剧青衣概说
待他眉眼如初,守她岁月如故
球迷·缪印堂荐评
缪印堂的“年画”
缪印堂荐评
牛年看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