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伯顿对美国主流动画电影艺术的逆袭

2016-11-20 06:50:55
电影新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伯顿蒂姆动画电影

李 宏



蒂姆·伯顿对美国主流动画电影艺术的逆袭

李 宏

【摘 要】美国动画电影艺术是世界的一面旗帜,其地位形成有赖于百年历史的沉淀,无论在场景设计、角色塑造,还是各要素间的和谐处理与表达,所形成的主流美学观念已被世界各国认可和接受,并成为全球动画电影的主流和方向。然而蒂姆·伯顿的出现,对美国现有的动画艺术风格和主流美学观念进行了挑战,这种逆动仅是形式创新还是深层变革?其价值需要实践检验和理论论证。

【关键词】动画电影 哥特风格 蒂姆·伯顿

美国导演蒂姆·伯顿的一系列动画电影问世以来,由于其作品表现形式有悖于美国主流动画电影的审美意识,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引起一片惊诧,《蜘蛛侠》《大鱼》《剪刀手爱德华》等让观众感到耳目一新,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僵尸新娘》因其采用其伯顿式的哥特风格,2006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理发师陶德》同样以哥特式的阴暗风格夺得了2008年单项金球奖,并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在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伯顿被授予终身成就奖。纵观他的动画电影,充满了黑色幽默,孤闭而有张力,沁暖含存残酷,暗冷潜留温馨,阴森泄溢华丽。这种另类怪异动画电影能够颠覆主流艺术美学,究其内在原因,只有把它们放在一起对比才能得出结论。

一、动画电影场景设计的美学对比

美国动画电影经过长期的发展和锤炼,形成的主流美学观念深入人心,其场景鲜明特点是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海底总动员》场景中一望无际的海底弥漫着片片湖蓝色的细沙,画面中前景散布着紫罗兰无椎生物,暖黄色海葵星罗棋布,场景亮净而淡雅,光芒温幽,微波涟皱,观众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而又妙美的海底世界。《美女与野兽》场景是西欧式的小屋子,潺潺流水与古木冠枝交融,亭阁上面圆锥式的屋顶在阳光下习习闪耀,层次分明的景深,令古朴小镇显得优雅而温馨。《狮子王》开头主场景是一派典型的非洲风貌,高原大地茫茫一望无际,河流淌逝远方,瀑布水花溅飞,水墨拙挥的线条表达,勾画出辽阔大地的苍茫。《大力士》凸显奥林帕斯山古希腊爱奥尼式柱廊环绕神庙的场面,海格力斯卖稻草广场逼真得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熊兄弟》场景中美国阿拉斯加地区北极风光更是别具一格①。

以迪士尼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动画电影,堪称世界动画场景的典范,这些深入人心让人难忘的经典标志性场景,无一是凭空捏造设计的,它集中了全世界最优秀的文化景观和建筑,囊括了地球上最美丽的自然地理风貌。这些写实原型有《美食总动员》中的巴黎,《勇敢传说》中的苏格兰卡兰尼什,《海底总动员》中的澳大利亚悉尼,《睡美人》中的德国新天鹅堡,《冰雪奇缘》中的挪威盖朗厄尔峡湾,《皇帝的新装》中的秘鲁库斯科,《阿拉丁》中的印度泰姬陵,《飞屋环游记》中的委内瑞拉安赫尔瀑布,《星际宝贝》中的美国夏威夷考艾岛,《美女与野兽》中的法国艾古斯海。《花木兰》中的中国北京,《钟楼怪人》中的法国巴黎圣母院,《彼得潘》中的英国伦敦大本钟,《森林王子》中的印度蓬其国家公园,《罗宾汉》中的英国雪伍德森林。这些著名的动画主场景,反映了美国电影审美的全球视角、国际范的胸襟和起点的高度。人类审美意识有其生物性的共鸣和基点,美景的迥异和个性的表达,恰恰说明了大美无疆。

蒂姆·伯顿早期曾在迪士尼工作过,按理受美国主流动画电影美学传统熏染,以他的天赋完全可以成为主流电影的将帅。天生反骨的他,却走向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刻意追求哥特式动画电影。哥特艺术风格出现12世纪后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意指黑暗的、怪诞的、野蛮的并带有宗教色彩的内涵,后来逐渐扩展和延伸其他领域。蒂姆·伯顿导演《僵尸新娘》动画影片时,调动全部技术手段,把哥特式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场景设计中布满了与主流美学相反的元素,以死亡、巫术、吸血鬼等阴暗面来表现电影的主题。《僵尸新娘》影片开头的主场全景设计,高高耸立的尖顶式教堂显示出浓郁的哥特式特征,一眼望去,画面上的建筑大大小小尖塔与尖顶直刺云霄,狭窄幽幽的街道,昏暗迷离的路径,到处弥漫着瘴气,天气灰秃秃的阴冷,阴郁寡淡的氛围,形成了特别厚重的压抑感。这种设计是哥特式电影场景的典型特征。它的典型性就是高耸而阴森,诡异而神秘,惊悚而恐怖②。《断头谷》幽漆的森林中,到处是怪异的树枝,树枝上缠绕着弯曲繁杂的藤蔓,远方一片片飘渺浓雾,乌云密布的旷空,风蚀苍凉的墓碑,异教徒诡异的图腾等,使影片营造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场面。《剪刀手爱德华》中,爱德华所居住的地方是一栋灰暗阴森有着尖尖屋顶和黑色墙砖的哥特式城堡,城堡又植入反差极大的光鲜公寓中,凸显了格格不入的中世纪风格。《理发师陶德》中,所有场景和建筑都弥漫着哥特式的神秘气氛。从蒂姆·伯顿过往设计的动画电影场景看,所有建筑、雕塑、绘画、服装乃至文字都是哥特式艺术表达,频繁使用向上伸射的棱线,充满了孤堡、十字架和鲜血。

二、动画电影角色塑造的美学对比

美国动画电影起步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迪士尼风格兴起,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角色造型上已形成了一种模式化的接续。动画角色造型注重采用柔润与流畅的线条,外部特征相对严谨、规范和写实。正面角色大都是善良正直充满正能量的形象,角色造型在刻画性格特征方面也坚守传统的审美理念。由此长期发展、积累和沉淀,促成了美国动画以迪士尼风格为创作模式的主流电影。这种主流创作设计模式,强调角色动作流畅富有弹性,不仅是迪士尼动画的独家宝典,也是美国动画角色设计普遍遵循的范式。美国诸多动画角色经典形象是该国多年历史浓缩的精华,动物造型拟人化,米老鼠、唐老鸭和小熊维尼都是可爱完美的例子③。《狮子王》中的小狮子王辛巴的形象设计,依据美学规律要求,头部与身躯的比例关系,四肢与躯干的协调,面部五官的布局,都致力于角色个性张扬和生动感;追求人类美感认知的统一性,具体到动画角色身体高度是三个头部长,增大头部的轮廓和眼目尺寸。《海底总动员》把小丑鱼尼莫、马林和多莉设计成橘红色,而其他海洋生物角色设计成绿色,银色、黄色,形成反差,追求和谐,令大海色彩斑斓又神奇迷人④。《超人总动员》角色形象的动作样式和表情传达,特别是四肢的肌肉脉动与变化,让人目不转睛叹为观止,极具震撼力和冲击力。《功夫熊猫》主角阿宝的形象设计,在吸取中国文化元素同时注意其他各国各民族的审美习惯。《白雪公主》采用动画的方式演绎真人的造型和动作,主角严格按照人体的结构绘制,不做变形和夸张的处理,强调美的真实感。

反观蒂姆·伯顿的系列动画电影角色造型,主要表现的是恐怖和怪诞,个性古怪而惊诧,形成排他性的伯顿式哥特模式。无论是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污点男孩、科学怪人,还是蝙蝠侠、爱丽丝、理发师,也包括小丑、法师、魔鬼等角色,这些来自伯顿作品中的另类经典角色震惊影坛,称其为非主流动画角色设计领军者并不为过。

具体分析蒂姆·伯顿《剪刀手爱德华》哥特式主角造型,面孔苍白、体高瘦凛、冷酷俊美,一身紧身黑衣,披着黑色的斗篷,黑色乱发配以黑眼圈,诡异的黑嘴唇,手举着黑色剪刀。这一典型造型在《僵尸新娘》中得到进一步地发挥,男主角躯肢瘦弱,面如白纸,配上一双惊恐大眼睛,黑色西装,黑色礼帽,黑色眼珠。僵尸新娘身披千疮百孔的婚纱⑤。《圣诞夜惊魂》南瓜王子杰克也是一个骷髅架子,眼睛是两个黑洞,脸上有缝痕的伤疤。与地府阴间相配套,凡俗世间其他出场角色服饰均为深冷色调。纵观《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爱德华、《僵尸新娘》中的维克多、《暮光之城》中的吸血鬼,其共同的个性特征是孤芳自赏,与人间关系冷漠淡然,集中展现了另类、丑陋、诡异、荒诞、冷漠的性格。同时,这些人物却又忧郁、浪漫、优雅、善良、纯真⑥。角色外在造型与内在品质的错位不搭,看似冲突和对立,但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调度,令观众接受并发出惊叹,这就是伯顿的功夫和能耐。

三、蒂姆·伯顿动画电影的艺术价值

伯顿哥特式动画电影的出现,形成了与迪士尼动画为代表的美国主流电影的美学对立。迪士尼经典动画片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甜美的童话场景和可爱的角色造型。而伯顿式哥特动画电影对美国迪士尼经典动画电影艺术的逆袭,引起大家对非主流动画电影的兴趣和追逐,主流与非主流动画电影关系的震荡,彰显伯顿哥特式动画对美国乃至世界电影发展的艺术价值。

蒂姆·伯顿动画电影解决了浪漫主义与哥特风格互溶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浪漫主义和哥特阴沉恐怖风格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所有绝对都是相对的,而联系是普遍的。伯顿的伟大贡献就是实现了相悖的美学表现形式的深层和谐,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伯顿对艺术表现美的多样性功不可没。哥特动画电影追求黑色暗郁与死亡凄美,创造性地将浪漫主义手法与哥特文化紧密结合,以哥特式艺术美学表现形式,颠覆了传统艺术模式,丰富和拓展了人类审美路径和空间。我们看到《僵尸新娘》幽蓝静谧的月光遍撒在爱米莉僵尸新娘身上,以自己牺牲的幸福成全人类的爱情,此时的艾米丽形象不仅无一丝恐怖之感,反而显得十分高贵圣洁美丽,在皎洁柔美的月光下,亡躯化为无数蓝色的蝴蝶,轻盈曼舞地渐渐飞向无际的天空⑦。整个场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强烈震撼观众的心灵。

蒂姆·伯顿动画电影形象塑造与传统美学定义背离具有修正理论的意义。人类对美的认知范畴既包括自然环境,又包括动物生命体本身。美国历代电影人遵循人类普世的审美模式,把动画角色都设计成形体可爱的形象,这一可爱群体不但庞大而且历史悠久,一统天下而根基深厚。蒂姆·伯顿反其道而行之,《圣诞夜惊魂》率先打破这一模式,引领一拨新潮电影人创新塑造了一批黑暗恐怖的角色,彻底颠覆了传统甜美的角色形象。一大批以怪物形象为主角的动画电影,没有让观众感到惊悚和恐惧,而且还深受广大观众的理解和喜爱。传统电影美学理论指导现实创作的理念被人重新审视时,理论创新的燃点首推蒂姆·伯顿。

蒂姆·伯顿把动画电影艺术虚拟现实提高到空前重要地位。伯顿式动画电影艺术价值表现为对传统美学路径的扬弃。美国迪士尼动画电影经典作品无论场景设计还是角色塑造,可以说是地球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最优秀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浓缩精华,所有经典代表作的参照物有根有据,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现实存在。而蒂姆·伯顿的作品实现路径与传统相悖,幽灵、魔鬼在人类历史上从未被证实真实存在过,仅是人类发展过程的精神衍生品,是虚拟的现实,把虚拟的现实作为社会正能量来表达,让黑暗与光明平行,同样可以演绎真善美,鞭挞光明之下的假恶丑,更加显示电影主题的深刻。

【注释】

①李高华.20世纪90年代美国动画电影综述[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1(04):35.

②井春燕.蒂姆·伯顿动画电影的造型特色与艺术价值[J].电影评价,2015(13):85.

③周艺文.论美国经典动画电影的风格特征[J].青年文艺家,2013(6):54.

④董双、王永军.浅析《海底总动员》中动物拟人化运动形态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1(11):115.

⑤王健陵.哥特式鬼魅下绽放的纯真童话解读蒂姆·伯顿的僵尸新娘[J].当代电影,2009(03):114.

⑥黄星.面具下的真相——蒂姆·伯顿的电影人物塑造方法研究[J].名作欣赏,2014(32):47.

⑦艾莉森·麦克马汉.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M].姜静楠、白娟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李宏,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伯顿蒂姆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艺术启蒙(2020年12期)2020-12-24 02:34:42
动画电影
蒂姆·伯顿定格动画电影中的哥特艺术风格分析
新闻传播(2018年21期)2019-01-31 02:42:06
玻璃和镜子
故事大王(2019年12期)2019-01-07 06:27:19
占卜不靠谱——蒂姆丢了一只鸡
趣味(数学)(2018年11期)2018-12-29 11:22:48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电影(2018年12期)2018-12-23 02:18:52
圣犬
摄影之友(2018年2期)2018-03-03 00:23:28
一次就好威利·伯顿
我想拍一部动画电影
外星人蒂姆
世界科学(2014年8期)2014-02-28 14: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