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村综述

2016-11-19 20:24凌珠朱青
资治文摘 2016年4期
关键词:国内综述

凌珠 朱青

【摘要】文化生态村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主要是处理文化生态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发展旅游的三者的关系,是对于文化保护与利用提出的新理念和方式。现阶段国内对于文化生态村的研究主要从文化生态村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村等方面进行论述的较多,但是文化生态村与艺术的关系,尤其是蕴含在文化生态村中的文化没有以艺术形式得到很好的凸显。

【关键词】文化生态村;国内;综述

文化生态村在国内来说是一个较晚提出的概念,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尹绍亭借鉴生态博物馆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而提出。尹绍亭指出,文化生态村,是一处崭新的文化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方式。他强调要处理好文化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的关系,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协调地持续地发展。1997年,云南省政府在《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遍布全省的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目的是把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民族文化资源保护、民间文化产业开发与其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从1998年开始,先后在丘北县普者黑仙人洞村、腾冲县和顺乡、景洪市基诺乡巴卡小寨等进行试点。2001年,云南省又组织专家初选了30各村寨作为“民族文化生态村示范点”,将这些村寨分为“文化旅游村”、“生态旅游村”、“历史名村镇”、“民族工艺村”、“文化保护村”等。纵观文化生态村研究的文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学者认为建设文化生态村是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黄萍,王元珑(2005)指出民族文化是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资源,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民族文化资源也在消褪,认为建设文化生态村可实现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张兵,叶宁(2007)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策划问题,其中重点探讨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及获取利益的途径。杨丽萍,李尚云(2006)通过文化生态村的案例分析,提出大力开发或发展有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突出民族文化的内涵,使其在国内外形成拥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名牌旅游产品。苏文苹,易茁(2007)以南美拉枯族自治乡神秘的拉枯族文化,壮珑的玲生古茶因群落为开发对象,论证开发南灸乡拉枯族文化生态村旅游的意义,提出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原则及开展文化生态旅游的策略,实现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发展地方经济的双底,达到南灸脱贫致畜的目的。谢亚平,雷卫东(2006)提出建立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村可促进西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部分学者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探讨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措施、建议。张兵,刘芳(2008)对个案进行分析,探讨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问题,重点探讨了少数民族社区旅游的经营与管理。张波,赵蕾(2012)通过对个案的实地考察,发现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解晓丹(2011)通过对个案的分析,提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部分学者通过对个案的分析,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对文化进行保护、传承的新模式。旷宗仁,赵锦辉(2014)提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对乡土农业知识进行有效保护的途径之一。尹绍亭(2009)通过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为例,可以对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进行探析。吴昊,郭静伟(2011)提出民族文化生态村是一种力求全面保护和传承优秀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并努力实现文化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中国鄉村建设的新型模式。万义(2011)以文化生态学作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对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中才能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王亚南(2002)提出文化生态村“生态”的要义所在就是要保持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龙泽江,曾羽(2012)提出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民族文化生态村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魏国彬,杨晓梅(2011)提出特色文化展示基地是指在拥有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的特定区域集中展示特色文化的场所,民族生态文化村模式就是特色文化展示基地的建设模式之一。

一部分学者认为,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要注重当地文化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杨慧(2004)指出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建设主要是以弘扬当地人的文化与正确理解生态环境的内涵。向云发(2008)提出文化与生态的辩证关系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基础,使文化生态村更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胡馨月(2015)对文化生态村进行个案分析,对于文化生态发展中的困境提出对策与建议,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

陶犁(2002)以个案分析为主,叙述如何利用好丰富的民族文化及优良的生态环境形成独特的经济、生态、文化的耦合。

一部分学者为如何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村提出了设想、分析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杨大禹(2003)文章结合福特基金会资助项目“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的基本理论与典型范例”的研究工作,谈些认识和体验,以及对拟建的几个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初步设想。李海蓉(2000)通过分析文化生态村的建设对玉溪市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阐述了文化生态村开发建设的内容与原则,提出了文化生态村建设的主要措施。安月兰(2009)对个案进行分析,对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薛群慧,晏鲤波(2008)通过四个不同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对比,指出旅游村产业化发展应采用综合模式,即政府支持、专家指导、企业化运作和村民参与,才能突出优势,弥补不足。马英(2010)以个案分析,根据云南省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分析了其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基础和条件,提出了其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的具体思路,最后强调了民族文化生态村建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杨大禹(2006)结合香格里拉彼给村规划设计,简要分析地域性、民族性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生态村的保护设想。徐娟,李陇堂(2007)在对宁夏泾源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泾源县建设民族文化生态村的优势和可行性。

一部分学者认为处理好文化生态村与艺术的关系有利于当地景观和文化的表达。王东焱(2002)提出要充分体现傣族景观特色和反映花腰傣的文化特点,就应该对文化生态村的景观进行具体规划。万义,王健,龙佩林,白晋湘,杨海晨(2014)采用族群关系视角和质的研究范式对个案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建设文化生态村,能够完善社会结构,促进族群关系与传统体育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于文化生态村的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学界从文化生态村与经济、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村等方面进行论述的较多,但是文化生态村與艺术的关系,特别是蕴含在文化生态村中的文化没有以艺术形式得到很好的凸显,以至于在文化生态村建设中依然存在着缺陷。

注释:

[1]林超民.民族学通报第一辑[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尹绍亭.民族文化生态村——云南试点报告[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

[3]云南省委宣传部调研规划处:《展示民族文化生态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载《云南画报》,2002(1).

[4]黄萍,王元珑.创建四川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8:177-180.

[5]张兵,叶宁.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探索与思考——以玉溪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民族论坛,2007,12:35-36.

[6]杨丽萍,李尚云.花腰傣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开发——以新平县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02:35-37.

[7]苏文苹,易茁.临沧南美乡拉祜族文化生态村旅游开发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1:17-20.

[8]谢亚平,雷卫东.建立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村的构想——以湖北景阳镇为个案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2006,02:20-25.

[9]张兵,刘芳.少数民族社区旅游开发实证研究——以玉溪新平县漠沙镇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3:48-52.

[10]张波,赵蕾.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2,09:27-28.

[11]解晓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以云南省新平县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S1:33-35.

[12]旷宗仁,赵锦辉.乡土农业知识的现有保护方法探讨[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5:77-83.

[13]尹绍亭.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01:97-102.

[14]吴昊,郭静伟.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中的彝族文化自觉——以云南省弥勒县可邑村为例[J].思想战线,2011,S1:31-32.

[15]万义.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J].体育科学,2011,09:41-50.

[16]王亚南.民族文化生态村:探索乡村社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路[J].中国民族,2002,05:20-22.

[17]龙泽江,曾羽.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民族论坛,2012,08:83-85.

[18]魏国彬,杨晓梅.特色文化展示基地及其建设模式[J].保山学院学报,2011,06:25-30.

[19]杨慧.从文化实践解读文化生态村建设[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38-41.

[20]向云发.关于民族文化生态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01:70-75.

[21]胡馨月.喀斯特石漠化贫困地区文化生态发展研究——以贵州省平坝县桃花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5,02:474-479.

[22]杨大禹.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及建筑的保护与建设[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01:49-52.

[23]李海蓉.玉溪市文化生态村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0,06:34-37.

[24]安月兰.民族聚居区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大寨村为例[J].甘肃农业,2009,06:68-70.

[25]薛群慧,晏鲤波.云南民俗旅游村产业化发展案例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5:31-34.

[26]马英.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的实证研究——以富民县小水井村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87-90.

[27]杨大禹.村镇建设中的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对策——以香格里拉霞给文化生态村保护规划为例[J].新建筑,2006,04:9-14.

[28]徐娟,李陇堂.论宁夏泾源县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J].宁夏工程技术,2007,04:411-416.

[29]王东焱.新平县南碱傣族文化生态村景观规划[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02:44-47.

[30]万义,王健,龙佩林,白晋湘,杨海晨.村落族群关系变迁中传统体育社会功能的衍生研究——兰溪古寨勾蓝瑶族长鼓舞的田野调查报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03:33-40+106.

作者简介:凌珠,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中国设计师协会理事。

朱青,现就读于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国内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浅析国内会计准则和香港会计准则的差异及两地准则趋同建议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国内不动产登记制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