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云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写作文不仅要着眼于提高书面表达的能力,而且还要关注写作者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精神世界的构建。作文要真实地展现生命的本色,要生活化。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如何让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关注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有学生抱怨说,我们整天忙着上课、写作业、考试,哪有时间关注生活?更别提与生活亲密接触了……其实,上课、写作业、考试就是生活,是学生特有的生活。比如《一节有趣的课》《自习课剪影》《上学路上》《家长会后》《高三的一天》……这些文题哪一篇不是源于学生生活,又有哪一篇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学生有学生的生活,只是作为学生,你没有关注你的生活,没有有意去积累罢了。
《新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起早的不只是清洁工和学生,还有许多顶风摸黑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你还会发现: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骑电动车或坐汽车上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了;马路越来越平坦了,也越来越拥挤了;路两边的平房越来越少了,楼房越来越多了,门店也越来越漂亮了……生活每天都在发展变化着,只要你去关注,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二、讨论生活,拓宽写作思路
每个人都是离不开社会生活的,同学们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关注生活外,还要拓宽认识空间。讨论、评价丰富多彩的生活,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是拓宽写作思路的好方法。
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信息,有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大家聚到一起,总会谈论一些生活现象或话题,你除了要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外,还要注意积累其他同学的观点,最好记下来。这样不仅可以督促自己积极思考,还可以拓宽认识空间,为写作议论文积累观点。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话题评论上做了两项训练:一项是开辟“小组贴吧”,一项是课前话题讨论。“小组贴吧”以前后六人或八人为一个小组,老师定期给一个话题,小组成员围绕话题展开讨论,老师就观点或语言给予表扬并在课堂上朗读展示。课前话题讨论是由学生自己找话题,按学号轮流主讲,其他同学参与评论。这些话题讨论内容都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
三、记录生活,养成写作习惯
生活处处有文章,同学们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见解评价,也就有了倾吐的需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要及时写下来。可以用日记记录下来,也可以用书信与好朋友交流,还可以编写短信,发微博,传微信等。这样,既表达了思想、感受,又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一次次练笔。
再者,生活日新月异,变化多端,即时事件中也往往蕴含着极佳的练笔契机,同学们应珍视这一重要的写作资源,敏锐地捕捉、开发、利用这些稍纵即逝的资源,将练笔深入,扩大化。现实生活中各种新鲜的材料,都可以成为练笔的内容。只要稍加留意,同学们就不愁没有东西可写。
四、再现生活,感受写作乐趣
生活的真实,往往会使人产生真切的情感;生活的新异,常常会触动同学们敏感的情思;生活的矛盾,又总会激发同学们热情的评价。同学们要主动写下这些情感、情思和评价。这样,通过观察、记录、交流,不仅能占有大量鲜活的写作素材,而且能切实感受到时时处处有生活,使自主观察、思考、表达生活的意识、兴趣、能力、习惯均得到有效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充实,才会表达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生活的再现。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也因写作而精彩。我国的许多名胜古迹就是因为文学作品而使它们更有名,如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赤壁矶等;一些植物也因为文人的笔墨而使它们有了特殊的美,如梅、兰、松、菊、莲花等;更有东坡肘子,鲈鱼、荔枝……因苏轼、辛弃疾、杜牧等一些文人的诗词而成为扬名大江南北的美食。就是一些历史名人闻名后世的程度也往往受文学作品的影响。
因此,关注、搜集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更要及时地记录生活,再现生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时间久了,你不仅发现生活是美的、丰富多彩的,而且,生活也因你的书写而变得与以前不一样了,变得更让人喜欢了。
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