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兰萍
[摘要]: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身为教师所应尽的教育职责。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如何才能让学生亲近和信任?这就要求教师要修德;只有具备高尚的品德,才能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受学生追随和爱戴。而爱,正是师德的灵魂。
[关键词]:师德 以爱育人 以德服人
笔者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十几个年头。这十几年的讲台生涯,让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的精神生活是无比充实的。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张稚嫩却专注的面容,我就不由得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得到了壮丽的升华。
也正是由于对教师职业发自内心的喜爱,让我时时刻刻注重修炼自身的品德。“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课堂内外谆谆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都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我而言,教师的种种品德中,“爱”才是核心和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并非夸张之言,而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素质教育手记——《爱心与教育》一书的扉页上这样写道“让灵魂塑造灵魂,用心灵赢得心灵”,揭示的就是这个真理。新教育实验的积极倡导者朱永新也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爱心。只有在爱心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更使我深深感受到,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对孩子的爱,不是教师个人感情的需要,而是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追求。要成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必须把热爱学生看作教育的核心,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孩子,这是教师崇高品德的自我体现。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只有教师满载着对学生的爱,我们才能去关心、体察学生,才能竭诚地为学生服务,并尽全力地作好各项工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还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强大的教育力量,是打动学生心灵和通向其内心世界的桥梁,并能转化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学生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关怀中,除了体验到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更进一步体验到了对自己行为表现的评价和暗示的期望,这一切都将成为鼓舞其前进的内驱力。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用爱去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坚持认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欢乐之中,他就学会了去创造幸福。
因此,虽然有时我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呵护。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
回看自己的教书史,我发现所有能沉淀下来的记忆中,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自己是学生所亲近的人,这让我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欣慰。更重要的是,我始终坚信,在学生心田播撒快乐的种子,那么将来收获的就一定是学生幸福的人生。
把爱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深刻地体会到:“爱生教好”,“爱生”是前提,如果在教育中,教师缺少爱生的正确动机和方法,是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但要知道,教师对学生爱的正确动机,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师爱,是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教师要力求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理,这样,才能把正确的爱生动机和真正教好学生效果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这样努力去做的教师,才堪称师德高尚的教师。
看着一批批的孩子们慢慢长大、变得越来越懂事,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离开小学校园时,我越来越坚信: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应该永不放弃。在剖析了师爱、理解了师爱、注重师爱的表达后;作为教师就更应该坚持走自己的路,规范自己的行为,强化自身素质的提高,把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细节中去。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想,这样的工程师一定具备高尚的品格,一定拥有一颗爱人之心。践行爱的教育,让我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言放弃,面对孩子们始终保持宽容和耐心,也因此深受孩子们的爱戴。所以,我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始终坚持以爱育人、以德服人,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也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人师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