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

2016-11-19 15:46赵梦莹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营改增分析

赵梦莹

[提要] 本文从“营改增”时代背景引入,进而对“营改增”政策效应总体可以分为四大类:优化税制;带动财政体制改革;放大企业投资,增加吸纳社会就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最后,提出发挥“营改增”效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15日

一、引言

1994年我国分税制改革确定了营业税和增值税为主体的税收结构,税收制度的改革承担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的角色,作为一项结构性减税措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简称“营改增”)是税制的完善,它2012年在上海进行试点,之后被推广到北京、江苏、安徽,最后在全国范围全面铺开。“营改增”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3年多,将要进入立法的试探阶段。营业税有很久的历史,很多西方国家已经用增值税代替营业税。“营改增”是我国税制与国际接轨的举措,有利于完善统一增值税税率,尽可能减少税收档次,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占比和建立留抵税额退税制度。“营改增”对国民经济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影响作用深远。因此,研究“营改增”的效应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营改增”对国民经济的效应,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加引擎。

二、“营改增”效应分析

(一)优化税制。“营改增”进一步简化了我国现行税制,终结了货物与实务实行不同税收制度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征管,减少了税收流失。“营改增”对税收制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它必将促使中国税制在国际化和效率化的道路上前行。

(二)带动财政体制改革。在“营改增”试点,原来归地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依然归地方,中央不参与因试点所带来的增值税增量的分成。尽管短期内“营改增”将不会影响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划分,但长期看来,地方的大批财政支出与日益减少的税收形成极大反差,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支出的矛盾会倒逼财政体制改革,一大批方案、政策会应运而生。

(三)放大企业投资,增加吸纳社会就业。由于购进设备进项税额可抵扣,这就会提高纳税人更新设备、扩大投资规模的积极性。同时,企业研发费、咨询费等各项进项税额均可抵扣增值税,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是:运输费用增加4%的抵扣率,这样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企业加大投资、积极扩大企业规模,发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减税。服务业对下游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下游企业抵扣,减轻下游工商企业税负,生产企业内部服务部门独立分离,以及服务业外包,扩大服务规模;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

2、提升产业分工程度。“营改增”后上述外购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税款,均能通过规范的增值税机制纳入抵扣范围,产业分工与协作的税收成本因隐性税负的消除而得以降低。促进了服务业专业化、市场化分工。服务业是典型的分工导向型经济,“营改增”后可以尽量避免重复征税问题,促进社会分工的深化和服务业发展。

3、为重点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在服务业“营改增”试点中,对于政府重点支持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先进技术重点服务业获益最大,大都同时产生了试点企业进项抵扣比例高,以及下游企业抵扣多的企业试点企业和下游企业双向减税效果。

4、服务贸易增强。“营改增”后,对于境内企业向境外单位提供服务享受零关税待遇,减轻了跨境服务贸易税负,有利于降低服务贸易成本,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竞争力,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

三、进一步发挥“营改增”效应的政策建议

(一)加快“营改增”步伐,完善税制设置,扩大抵扣范围。金融、房地产、建筑施工、居民消费性服务等行业仍有相当大的外购服务不能像其他项目一样进行进项抵扣,这说明改革的红利还未完全释放出来。应通过加快推进改革步伐,将“营改增”尽快全面推开。“营改增”应以点带面、试点先行、不断调整,逐步实现“营改增”这项工程的全面竣工。

(二)利用“营改增”支持部分现代服务业发展。政府可以利用“营改增”的时代背景,因地制宜地多出台支持第三产业发展的措施,使纳税人充分享受“营改增”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减轻税负,增强自身经营能力和外部竞争力,促使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领先的高技术第三产业改善第三产业自身内部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质量。

(三)在推行 “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增值税率的档次。目前,在“营改增”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增值税率存在多层次的现象,多层次增值税率意味着税率差异以及由此可能造成效率损失。为了避免效率损失,在推行 “营改增”改革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增值税率的多层次,避免改革红利的受损,使企业真正享受减税的福利。

(四)正确处理好“营改增”带来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分配关系。从长期来看,“营改增”必然会影响总的税收收入,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收入,而地方政府收入的多少又会影响到地方性公共支出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最终又会反过来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态势。因此,在“营改增”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一条缓解中央和地方财政矛盾的路径,为财政体制改革探路。

(五)制定政策,实现“营改增”的平稳过渡。“营改增”效应的发挥都会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为缓解短期内某些领域出现的税负不减反增的情况,使一些行业利益暂时性受损,减低密切关注政策执行效果,出台过渡性扶持政策。以此来降低改革过渡期所带来的局部利益冲突,以达到向改革索要红利的最终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新,安体富.“营改增”减收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3.10.

[2]王玉兰.李雅坤.“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税负及盈利水平影响研究[J].财政研究,2014.5.

[3]黄卫华.“营改增”对我国商业银行税负效应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营改增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