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康班级培养策略议析

2016-11-19 12:47卢毅勤
中小学德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同伴规范目标

卢毅勤

摘 要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一个健康的班级,是一个有着优秀品质的班级。一个健康班级的形成大致要经过交流融合、目标认同、规范形成、自我提升四个阶段,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建健康课堂,并善于反思。

关 键 词 微型社会;健康班级;合作学习;同伴互助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4-0061-03

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微型社会,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源。研究发现,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其群体心理品质良好,学生个性心理因此得到不断优化;而一个“乱班”,其班级群体心理品质存在问题,学生个体心理不断劣化。可见,不论对学生个人成长,还是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健康班级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健康班级”,与我们经常提到的“优秀班级”的含义不尽相同,它是建立在对个体关注的基础上的,是具有健康心理品质的学生个体的集合。通过对每一个个体心理品质的优化,使班集体拥有积极的团队意识,良好的合作精神,公平的舆论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高质量的学业水平。经验表明,一个健康班级的形成大致需经过交流融合、目标认同、规范形成、自我提升四个阶段。

一、交流融合

交流融合是一个班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班主任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和相互了解,并形成一定的心理相容度。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考乔·卢夫特和哈里·英格拉姆提出的乔哈里人际关系意识模型(如下图)。

这个理论认为,当学生分享更多的一般隐蔽信息时,班级会更具凝聚力和团队性 。因此,在班级形成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多创造让学生相互交流、了解与融合的机会。[1]

1.了解学生情况

在新生刚入学时,采用家长问卷的方式,对学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教养方式、个性特点、特长爱好,需要教师注意的事项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与特殊学生家长进行个别谈话,对学生的特殊情况有所了解。

2.促进相互熟悉

在班级组建初期,教师要多直接“叫唤”学生姓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接纳和关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直呼其名,并以此为内容开展一些趣味活动,如此就能尽快帮助学生互相熟悉和建立良好关系。

3.培养交往技巧

交往技巧是需要学习的,对此教师应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如与同学见面时主动叫出对方的名字,并问好;和同学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经常保持微笑和愉快的面部表情,向同学传达温暖的、积极的信息;和同学发生争执时先想想自己有无过错等等。此外还要进行专门的行为训练,经常提醒学生应用已经学会的交往技巧等。

4.科学编排座位

研究表明,环型结构的座位编排最适合学生相互交流。但在实际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我们的座位安排大多采用“秧田式”。在这种座位形式中,前排学生比后排学生参与更多,中间学生比两边学生参与更多。所以,班主任应从学生生理和便利班级管理的角度出发编排座位,并适时调整。如果只能采用“秧田式”座位,教师就要多走入学生中间,不断调整与每个学生的间距,并适当地采用如点头、微笑、拍肩等肢体语言,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二、确立目标

班级目标是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然而,教师一般将班级目标定位于学业成绩,而学生则更为关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因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需先满足安全、归属和尊重的需要,而学业成绩属于自我实现需要层次。所以班级目标必须是人际交往目标与学业目标的结合,如此才能实现师生共同的愿景。[2]

1.澄清个人目标

小学生做事的目的意识还不强,他们虽然内心也有追求良好学业成绩和人际关系的需要,但对自己究竟需要什么还不明确,导致行动缺乏目的性。因此,在确立班级目标前,教师要组织一些活动帮助学生澄清个人目标。比如:说说自己最受欢迎的地方;说说最喜欢的同学;想想自己怎样做会更受大家欢迎,如此等等。通过具体的活动来逐步澄清学生内心模糊的意识,进而认识到该干什么,该怎样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等,提升自己的自主意识和行动目的性。

2.推动合作学习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个人目标是相互依存地连结在一起的,每个人为了取得同伴的支持与信任而努力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同伴的积极评价又强化了学生的自尊。在这整个过程中,他们彼此增进了交往和了解,促进了相互认同。同时在同伴鼓励下,学生主动挖掘自身潜能,获得了更好的成长。如此就达成了学业目标与人际交往的紧密结合。

3.鼓励同伴互助

学生由于年龄、阅历、喜好的相近,同伴之间的沟通要易于与老师之间的沟通。尤其在学习上,某位学生遇到的难点可能正是同伴刚刚遇到过的,因此彼此间的相互帮助更为便利。[3]为此,教师要增加合作学习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同伴互助。而在选择同伴时,可以采用自选伙伴和抽签决定的方式。自选伙伴能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抽签决定则可以避免出现被“孤立者”。

如此通过学生个体对学业目标的期望和同伴交往互动的推进,确立现实可行的班级共同的愿景期待,必然能进一步推进健康班级的建构。

三、规范形成

班级规范与规章不同,它是班级群体自发形成的标准和准则。规章是强制执行行为,而规范是自发性的。规章不一定能成为规范。

从多数班级现状看,尽管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效果仍不理想。这是因为班级规范尚未形成,因而学生的很多行为与规章相背离。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不断交流,并在交流中互换期望与适应,并逐渐趋同时,这种规范就形成了。而规范一经形成,就会对师生行为进行框定,并长期施加影响

在班级规范建立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及时。在学生入校的前两周,由教师主导建立正式的班级规范,“先入为主”匡正学生行为。这比以后不断地频繁扭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要容易得多。

二是要适宜。班级规范没有固定的程式,只要适切于所处班级的学情、班情,就是好的规范。经验表明,班级规范要尽量与班主任的管理和教学风格相吻合,这样执行起来才会更加顺畅。

三是要民主。制定班级规范时,要积极发动学生参与讨论,因为学生才是这个规范的真正主体。班主任完全不必担心学生会放松要求,把规范定得“很松”。一般来说,学生们认定的合理行为的范围要比教师所能容忍的还更严格一些。

四是要更新。对规范要根据班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修订,特别是在每一个学年的开始,都需组织学生讨论上一年度的班级规范执行情况,并进行适度的增删或补充。

五是要合理。班级规范不能等同于《中小学生守则》。它要比这些成文的规章更具体,更容易做到,且要能给班级创设一个安全的支持性的气氛。比如李镇西老师的班级规范中原来有这么一条:“凡迟到一次,便当值日生一天。”但多数同学认为绝对不迟到难以做到,于是便改为“全学期迟到不超过6次,否则,超过一次当一天值日生”。这看起来放松了要求,其实使规范更具可行性,人性化。

六是要“互制”。班级规范不能光“规范”学生,也需对教师行为进行约束,以体现比如,魏书生老师在班里选定了专门监督他拖堂和发火的学生;李镇西老师的班规中则清楚地写着:“错误批评学生一次罚扫教室一次。对班主任的惩罚由班长执行,全班同学监督。” 师生共同遵守,不然体现了规范的公平,也使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应该说,班级规范的形成、落实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相监督、不断修正,在共同建立班级规范中逐渐达成班级愿景的实现。

四、自我提升

自我提升是健康班级发展的成熟阶段,但不是最终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能主动按照班级规范行事为人,每一位班级成员都自觉制定计划,主动完成目标。任何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的中心,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班级中独特的个体。

但班级活动是人与人互动的过程,这就导致即便在班级发展的成熟阶段,学生之间仍然可能存在冲突。所以,在自我提升阶段会面临很多困难,比如同伴间间歇的排斥感,和对现状的满足感,都会导致班级发展的停滞或后退。但我们可以把此类冲突看作班级再次发展的内动力。这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班情,讨论事件,重新确立目标观念获得内在。为此,班主任可以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比如:

活动一:让我们愉快和失落的时刻

回忆愉快的班级事件,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回忆让同学们情绪失落,或对班级氛围不满意的事件,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我们更希望出现哪些情况?为了提高这些事件出现的频率,让我们的班级生活更加美好,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活动二:挑战自我

师生在充分讨论后,设立一个较有难度的班级目标,并分解为小组合作完成的目标和据此目标制定的个人需达到的挑战目标。这样让学生跳出自我满足的现状,激发更上层楼的信心和动力。无疑,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互相支持,彼此激励,达到更高层次的认同与合作。

应该说,健康班级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主导作用,比如以身示范,发挥好自身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努力,以及等等。如此,才能真正建立起一个风气纯正、品质优良、健康向上的班级集体。

参考文献:

[1][美]Richqrd A .Schmuck&Patricia A. Schmuck.班级中的群体化过程[M]. 廖珊 郭建鹏等,译.北京: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6.

[2]翟广顺.班主任专业化与班级建设纵横谈[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3]杨丽娟.同伴互助成就幸福班集体[J].中小学德育,2013(11).

(作者单位:张家口市宣化区建国街小学河北张家口 0751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同伴规范目标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落地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